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行业标准
民宿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载体,自2015年兴起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行业热度持续保持高位。 2016年以来,民宿数量快速增长。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民宿政策红利和指导意见,鼓励和规范民宿行业发展。 早在2015年5月,浙江省德清县就发布了全国首个地方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分级与评估》。 随着2017年10月我国首个民宿行业“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正式颁布,标志着个性化非标民宿自由成长阶段的结束; 2019年5月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随着《要求与评价》修订版的完成,国内民宿行业将有规范可依、有标准可考核、有制度可管,制度建设将更加完善。全面启动。
随着休闲旅游的发展,旅游消费习惯和出行方式的改变,“千家酒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催生了以民宿为代表的非标住宿兴起。 住房和共享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民宿行业的快速发展。 2019年发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及评价》行业标准在2017年10月颁布的原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规范制定的差异性提出了更详细的要求,包括旅游民宿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七个方面术语和定义、等级标志、基本要求、等级划分条件、等级划分方法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对于促进我国民宿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此次标准修订突出四个方面:一是体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强化标准指导性; 二是落实退出机制,强化标准约束力。 三是明确层次划分,体现标准的规范性。 四是完善内容体系,注重语言通俗化。
修订标准的具体变化体现在:
01
进一步明确旅游民宿的定义和规模
客房数量不超过14间(套),最多4层。
建筑面积不超过800m²
旧版标准对“旅游民宿”的规模要求是“单栋客房数量不得超过14间(套)”。 修订版进一步明确“经营客房数量不得超过14间(套)、层数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为定义提供了更详细的量化指标“旅游民宿”的规模和规模。
02
更加关注旅游和民宿,体现新发展理念
旅游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城乡统筹、乡村振兴
旧版标准从“传递生活美学”、“追求产品创新”、“弘扬本土文化”、“引导绿色环保”、“实现共生共赢”等方面对民宿产品进行评价。 这一标准极大地促进了民宿建筑产品的涌现,一大批有设计、有特色、有情怀、有审美价值的民宿建筑产品涌现,但在旅游业态方面相对单一。 修订版更加强调文化与旅游融合、城乡统筹、乡村振兴。 这也标志着民宿产品的评价从最初的审美向更深入的方向转变。 旅游民宿也从早期单一的旅游业态发展成为更加综合、更具刺激性的产业。
03
强化健康、安全、消防等要求。
完善退出机制
修订版的基本要求以旧版标准的安全管理、环境设施和健康服务为基础,重点围绕“基本原则”、“规范操作”、“安全健康”五大部分内容, “生态环境保护”“其他”20多项细则制定了进一步细分标准,强化了健康、安全、消防等要求,完善了退出机制,在质量监督和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内民宿行业的优质服务。
04
旅游民宿等级标准修改
“金地”和“银地”两个级别修改为
“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3个级别
修订后的标准对“旅游民宿”的评级分级由旧版的“金旅店级、银旅店级”两个等级修改为“五星级”、“四星级”和“三星级”三个等级。星级”,并规定了星级。 等级旅游民宿标志由住宅和五角星图案组成。 五角星分别代表星级。 它以“环境与建筑”、“设施与设备”、“服务与接待”、“特色与其他”四个方面的标准为依据。 详细分析,这个分级标准并不是指民宿的“价格”。 星级越高,说明民宿的整体品质越高。 “星级制度”的实施,一方面让消费者更容易了解,为旅游时选择旅游民宿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鼓励民宿经营者去粗取精,不断提升品质,降低推广成本。
05
明确了不同等级旅游民宿的分类条件
提供国内各省市民宿申报路径标准
为旅游民宿质量提供透明的市场监管依据
修订后的标准明确根据评级机构指定的必要项目检查和一般项目评级量表的评价分数来确定旅游民宿的等级。 这弥补了旧版标准中金银住宿划分的模糊性,明确了不同等级。 旅游民宿分级条件为我国各省市民宿的申报路径提供了标准,为旅游民宿的档次和质量提供了透明的市场监管依据。
作为一种非规范的住宿业态,此次修订要求对引导民宿行业健康规范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高的要求。 新修订标准的发布将是国内民宿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的重大转折点。 也将给国内大量处于灰色地带的民宿产品带来一次大的洗牌和改变。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文件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