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为什么以前去哪里过年没有这么大的争议
▎一是传统生活方式遭遇现代化的冲击。
过去,人们认为女性未婚时,会在自己家里过年。 结婚后,她就回婆家过年。 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 这是中国人的节日传统,也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 女人一旦结婚,就被原生家庭抛弃了。
但当时的女性没有反抗意识,娘家也没有这个需求。 即使他们的女儿回来了,有些人也不得不回去。 在有些地区,女儿回娘家过年甚至是不吉利的,会影响娘家的风水。
如今,小家庭的独立意识已深入人心。 由于所有婚姻都是平等的,女人结婚后就成为夫家的观念已经成为过去。 所以去哪里过年只是习惯和选择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选择的问题。 唯一的选择。
▎第二,独生子女时代颠覆了家庭观念。
过去,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有很多孩子,生儿子很困难。 过年的时候,你们家有儿子带着老婆孩子,我家也有,所以女儿去婆家过年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毕竟我儿媳妇也是别人的女儿啊。
但一胎时代结束了这一切。 都是一家人啊如果你有一个儿子,你会很幸福。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去你家,我家里就没有人了。 那是行不通的。 这种传统必须改变。 一孩政策不仅变相提高了女性的地位,也让很多父母从自身利益出发认识到,如果不让女性拥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她们自己也将成为受害者。
因此,去哪里过年的争论,归根结底是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击。 这也是持有父权观念的既得利益者与男女不平等关系受害者之间的博弈。
根据我自己的调查结果,要阻止这种长期存在的矛盾,需要两个条件:
▎首先,如果父母通情达理,去哪里过年就不会成为夫妻间的矛盾点。
大多数关于过年的争论基本上都是男人必须要求妻子回婆家,而许多有儿子的父母则坚持让儿子和家人回家过年。 支持他们的理由是“这是祖辈们决定的”、“过年就是家人团聚”。 但我们却忘记了,独生子女时代,你家人团聚的背后,是别人家庭的阴郁。 当你的家庭井然有序时,别人的家庭却缺了一半的家人。
所以,如果父母通情达理,不以所谓的传统来威胁孩子,强迫他们回婆家过年,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做决定,很多家庭自然不会因为这些而吵架。这。 最起码,一家人在一起过一年,或者两家人分批过年,也是公平的。
▎第二,夫妻关系平等的话,就不会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一些家庭里,到哪里过年的问题已经顺利解决,而且似乎这个问题也没有那么重要,只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属于比较和睦的家庭,关系比较融洽。夫妻之间关系较好,地位平等。 。 即使父母无理要求,作为伴侣,也能协调一致,达成最适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安排。
而在很多因为过年而陷入混乱状态的家庭中,一方感到委屈,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没有得到尊重,被对方强迫遵守对方的家庭习惯,关系不对等,关系不到位。 这是罪魁祸首,也是症结所在。
去哪里过年,成了夫妻感情的试金石。 如果关系好的话,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 如果关系不好,就会有生病的机会。
只有最愚蠢的人才会争论表面的形式,而忘记了节日的核心不是形式上的诚信,而是情感。
每逢过年,那些不远千里的人,都投入到了家庭的温暖之中。
每逢过年,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人们,心中都承载着家人的温暖。
生活并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履行的角色和责任。
两全其美很难,但我希望我能配得上我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