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人与人之间深刻的联结,和深深的羁绊
《少年时代》剧照
幸福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联系和深厚的羁绊。
有些人长大后更了解父母。 这种理解不需要等到春节给父母送钱,也不需要听《常回家看看》来记住,而是一想到回家,无论风浪有多大外面,似乎是浮云。
也有人想通过给父母钱来逐渐摆脱家庭的影响,追随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独立。
以下是六个朋友讲述的故事。 大家提到的共同问题是,给父母钱只是一个形式,重要的是两代人之间的沟通。 正如其中一位网友所言:
“爱其实就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正常的沟通似乎就没必要了。”
春节正好是两代人交流的“天然时空”,不妨好好利用一下。
“大女儿应该给全家人树立好榜样。”
@Ivy/32岁/女
每年放假的时候,我都会给家人带点东西:中学的毕业证书、大学的部分奖学金、下班后的钱和礼物。 现在一般是10000元。 父母拿了钱后,就会打开床边的抽屉,拿出一张银行卡说:“这张卡里全是你给我们的钱,我以后留着当你的嫁妆。” 我现在就能做到。 我记得他们幸福的表情。
这应该是一个家庭传统。 从小到大,我一直受到这样一个事实的影响:上一代每个月都会给奶奶送东西和钱,现在我们这一代也这样做。 小时候有一次,二姨去海南,给奶奶买了一条手链。 奶奶见到每个人都会说:“这是我女儿送的礼物。” 她嘴角和眼角那一抹笑意仿佛定格在了我的心里。 ,从那时起,我就决定给长辈送钱和礼物是正确的做法。
另一件我认为“对”的事是:我是大女儿。 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上什么学校,我的成绩如何,我做什么工作,以及我赚多少钱。 每个人都盯着它。 我必须成为全家人的标杆。 。 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如果我在所有亲戚中给父母的钱最多,那么我给祖父母的礼物应该比别人更好。 如果有人给他们银手镯,我会买金手镯。
大家都习惯了我的大方,认为我在北京能赚很多钱。 事实上,我从来没有和他们沟通过我赚了多少钱。 三年前,父亲打电话给我,声音变得很低,问能否借给他们10万元,给弟弟买房子。 我二话不说,把五年工作的积蓄全部给了他们。 下个月的生活费没了,只能从社保卡里提取3000元以备不时之需。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立即换了一份薪水更好的工作——我意识到我必须存钱。 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中什么时候会需要钱。 我很幸运,我拿到了父母要的号码。 如果当时我想不出来,我不知道我的“标杆”是否还成立。
这件事发生后,我的父母也很感动。 他们出去的时候无意间向别人提起了这件事。 所以当时我们村上百户人家都在说我给弟弟买了房子。 没有人知道我只付了10万元。
能够在父母面前“炫耀”也是我努力的动力之一。 但不可避免的是,工作越来越忙,回家打电话沟通的次数也比以前少了。 有一次,妈妈说:“你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我拉不动,只能看着。但别让我看不到它。” 我听了心里非常难过。 幸运的是,当我有了更多的收入后,我只想给他们买各种东西。 每当我这样做时,我们就有更多话题可以谈论。
《心跳加速》剧照
“我捐钱是因为我渴望一种界限感。”
@大鲞/32岁/女
过年的时候我会给父母一万块钱。 给钱可以表明我在另一个城市生活得很好,让我的父母不用担心。 但这只是一种片面的说法。 其实我想说的是:你看,我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所以请你不要再干涉对我的生活提出建议。
在我参加工作之前,他们建议我参加公务员考试; 现在,我爸爸在喝醉了、迷茫的时候会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在我这个年纪应该做什么。 当我接到这样的电话时,我不会去哄他们。 相反,我总是用这样坚定的答案:不,生活只能靠自己过。 我希望我能自己决定做什么。 这是一种想要将生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
我不干涉他们的生活,像欧美国家那样保持两代人之间的界限感。 这有时看起来是无所谓的。 例如,我妈妈生病时不喜欢去看医生。 有一段时间,妈妈心里很不舒服。 我给她打了几次电话,让她去看医生,问她要不要回家陪她去医院。 她说不用了,她自己去。 后来我发现她没有被检查。 但我没有回去。 因为想一想,50多岁的人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如果你自己都不爱自己,又怎么能让别人爱你呢?
我给他们钱是因为我不明白他们想要什么。 日常的电话很少有深入有意义的交流,都是通过互相问候健康来传递的。 我在看龙应台的书的时候,我对她说:“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知道。爱其实就是很多不喜欢、不知道、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很正常“看来不再需要沟通了。”我也有同样的感觉,但是该怎么办呢?我不知道,我的父母可能也不知道。
他们想要更多的陪伴吗? 我想也许是这样。 也许不会。 每次回家时间长了,我们都会因为观念、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吵架。 我们分别在两个城市生活了十多年。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像水面上的浮萍一样渐行渐远。
我想我只能给钱。 幸运的是,我的父母收到红包后非常高兴。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给钱爸爸打牌:只有不怕输的人才不会输。”
@qiuji/35岁/男
我打算过年的时候给爸爸两万元,让他可以开心地打麻将。 因为一件事,我对打麻将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喜爱。 我想我爸爸也是这么想的。
那是在我大三的时候。 有一次,我提前花完了所有的生活费,还有一些其他的开支。 我向同学借了钱,急需一千多元。 但我家的小生意倒闭了,我母亲又做了一次手术。 据我父亲说,我已是穷途末路了。 结果我打电话两天后,他居然给我汇了2000元。
后来我回到家,听邻居说,才知道爸爸那天打麻将赢了几千块钱。 是的,他一直很喜欢打牌,但我从未听说过他赢过。 这件事让我觉得人生还是值得期待的:没有太多资本与生活抗争的人并不总是上演悲情戏,但好运也会在关键时刻“砸”在他们的头上。
这种运气有点无稽之谈,但好在你会相信这是命中注定的。 我的父母一直是保守和谨慎的人。 他们一生辛苦劳作,缺乏冒险精神和商业头脑。 我的教育也是如此:金钱并不重要,只要我有知识和理智。
也许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一个衣食无忧的温暖童年,尽管他们经常生活拮据,所以我长大后并没有太多赚钱的欲望。 我工作六七年没有积蓄,基本上没有给父母钱。 “我们不需要,我们还能走,你自己照顾好自己。” 他们每次都这么说。 即使到了第七年,我的工作变动也并不顺利。 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工作了,还跟家里借钱。 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 但我似乎并没有太在意,也许是因为我心里相信,我终究要支持他们,而且还有机会。
现在我自己也有了家庭,我比以前更努力了。 但当想着赚更多的钱时,你会提醒自己,你的能力一定要控制好你的野心,你应该静下心来多练习,多学习技能,相信财富会“如沐春风”般降临。 我的父亲是这方面的榜样。 他给人的感觉是他永远不用担心找不到事做。 他懂得很多专业技能,比如驾驶各种汽车、机械、建筑、会计,甚至修鞋。
但如果你不渴望财富这样的东西,它就不会愿意来。 不过,我真的不喜欢我爸爸的保守主义。 有时我不禁会想,如果从小就被鼓励去冒险,充满信心地做有挑战性的事情,也许我的生活会更精彩。 所以过年给爸爸钱的时候,我只对他提了一个要求:每一场比赛都必须是一场大比赛,而且要你自己做。 人生在世,只有不怕失去,你就不会失去,对吧。
《美丽人生》剧照
“我不给钱,我能给父母的东西比钱更有用。”
@元豪/27岁/女
过年的时候我不打算给父母钱。 不是因为我失业了,没有钱给父母,而是因为我可以给父母比钱更好的东西。
我今年年中辞职了,给自己留了半年的空档年时间。 我去学了咖啡,参观了许多小玩意儿精美的手工艺品店,读了松浦弥太郎(被誉为“日本最懂生活的人”)的所有书籍。 我不想成为一个除了工作一无所有的人。 我希望即使没有工作也能享受生活。
这就是我想带给父母的——告诉他们如何享受生活,如何美丽地花钱。 他们成长在相对贫困的一代,缺乏“美”和“品味”的体验。 我每周都会利用互联网O2O平台给妈妈订购一束鲜花,她玩花的时候比平时温柔多了。 我还从海外买了日本无硅洗发水。 质量比较好,但是价格和国内相差不了多少。 上次给奶奶过生日,我买了一堆韩国饰品来装饰,举办了一场让他们大开眼界的生日聚会。
微信上有一篇文章说,“对父母最好的孝顺,就是让父母与时俱进”。 我完全同意。 我就是这样做的,帮助他们提高知识和品味,让他们感觉到血液里还流淌着“好奇心”的因素,这样他们就不会轻易陷入自我价值突然下降的状态。 我现在不需要说什么。 他们自己不再购买那些他们认为物美价廉,或者质量低劣、价格昂贵的小玩意儿。
今年我们家在三亚过年,我给他们买了一个蓝牙音箱。 想象一下,一家人慵懒地坐在沙滩上,聊天,看着纯净深邃的蓝天和大海,听着一首深爱的歌曲——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吗?
《大鱼》剧照
“我永远为你如此慷慨感到羞愧。”
@Jane/34岁/女
每年春节,我都会给父母发红包,从刚毕业时的1000,到后来的5000。 如今,我越来越感觉到,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他们不会告诉孩子,生怕打扰他们,所以我希望他们在经济上能够过上更宽裕的生活。
比如我的妈妈爱美,护理水平也很高。 但她一生都没有工作,父亲的生意这几年也起起落落。 如果她喜欢一件衣服又舍不得买,她就会每隔几天查看一下,看看有没有卖掉。 后来,尽管经济条件有所好转,她仍然保留了这个习惯。 从那时起,我时不时就会给她一些安装费,只是希望当她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不再犹豫,开心地买下。
以前我常听父辈说过一句话:父母待子如路;父母待子如路;父母待子如路。 孩子对待父母就像一条线; 父母不能没有孩子,孩子不能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悲伤超过几天。 这已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 的。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很不满意。 买房的时候,我就跟父母说,我想先跟他们借点钱,凑够首付。 父母毫不犹豫,把定期存款全部转给了我。 后来我才知道,爸爸怕妈妈没有工作,没有安全感,就给妈妈存了一笔养老基金,全都给了我。 这时我才明白了父辈的话。 我想起了李健的歌曲《父亲》里的歌词:我永远为您的慷慨感到羞愧。
除了钱之外,我一般都会买一些适合父母用的东西,存放在家里的固定柜子里,直到放假的时候带回家。 毕业工作后,我平均每两年就给父亲换一部新手机。 我告诉父亲我会保留手机一辈子!
近两年来,和父母一起旅行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一项常规活动。 他们第一次看到大海时的惊叹,享受五星级酒店周到服务时的欣慰,品尝当地美食时的满足……我想这些瞬间都是无价的。 爸爸去年6月患脑梗塞住院。 他患有部分记忆丧失。 为了刺激大脑恢复,我给他看了梅在医院旅行的照片。 他居然忘了自己去了哪里,这让我后悔没有多带他们出去。 ,庆幸的是,父亲后来康复得很好。 和父母一起去旅行真的是一件迫不及待的事情。
《天堂电影院》剧照
“我越独立,就越容易与父母沟通。”
@墨墨/31岁/女
过年的时候,我会给爸爸妈妈一万块钱。 加上前阵子父亲的手术费用,我这一整年都应该给家人三万块钱。
但我父亲的小手术是后来才知道的,之前他们都没有向我提起过。 我很生气。 虽然我理解他们担心我外出打工,但我感觉他们还是把我当小孩子一样。
我想我的父母仍然认为我还没有长大,因为我们之间的观念有些差异。 我的亲戚挺有钱的,但是我家的生活条件一般。 我妈妈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存钱。 尽管现在她的经济状况好了一些,但她依然很矜持。 她羞于买贵重的东西,在亲戚面前也刻意保持低调。 。 我想我应该愿意为自己花很多钱,做任何让我感觉舒服的事情。 为此,妈妈总是抱怨我不懂得省钱,太花哨了。
虽然我和妈妈处于两个极端,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相似的。 我们都生活在亲人的阴影下,太累了。
所以我给了他们钱,让他们知道我也可以省钱。 庆幸的是,他们现在也逐渐开始和我讨论家里的一些大事了。 他们也意识到我正在慢慢成熟。 我确实已经成熟了。 几年前的分手对我影响很大。 我彻底认识到,女人还是要独立,要开始认真工作。
当我能够采取行动实现经济独立,不再是一个“下属”的人时,与父母沟通就变得容易多了。 不得不说,这是我和父母关系最好的时候。 以前我不喜欢回家,因为我觉得被人议论很烦人,但最近我不得不从家里回来。 妈妈送我去车站。 当我在等车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不想离开。
《海蒂和爷爷》剧照
“聪明人知道如何让别人限制你的部分自由。”
@王彦/36岁/男
过年的时候会给父母钱,2000到5000之间。 我之前还更换过他们的热水器、空调、整个厨房。 我父母会找别的理由,比如给我儿子压岁钱,然后把钱还给我。 其实,钱并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过年要有这样的来来去去的气氛。
上学——工作——组建家庭,我离家越来越远,但正是在这样无数次的“来来往往”中,我越来越了解父母,我也变得越来越像他们。
在我离开家之前,我就觉得我绝对不会像我的父母那样。 比如,妈妈凡事都过分关心,爸爸则有点冷漠,我不敢和他说话。 当我有了孩子后,我发现我在不经意间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我的孩子。 这让我觉得一个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只能进步。 两代人之间的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只能靠大家越来越宽容来解决。
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我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多么幼稚。 曾经我想逃避父母的束缚,现在我知道聪明的人懂得让别人限制你的一部分自由。 这种“限制”,其实也是一种关怀和温暖。
督导:吴亮
制作人: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