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正蹄疾步稳推动自贸港建设取得新进展
海南自由贸易港“6+1+4”体系设计之“6”——“五类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
海南贸易自由便利,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
投资自由便利,境内外市场大幅拓展,一系列产权保护得到加强,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跨境资本流动要自由便利,金融服务要坚持实体经济,资本项目要分阶段开放,重点是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截至2020年12月底,累计新增离岸国际贸易支付规模已超过18亿美元。
人员出入境自由便利,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居住政策,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海南对59个国家的人员实行入境旅游免签政策,为境外人员开设了30多个专业考试,认可了200多个境外职业资格。 。
保障交通自由便利,实行交通开放政策,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具备世界最高水平的“第七自由”开放条件,正在建设“中国洋浦港”航运港口。
数据要安全有序流动,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创新安全体系设计,实现数据全聚合,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安全有序开展跨境数据传输安全管理、开放增值电信业务、开放基础电信业务试点。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
“4”四方面制度建设
税收制度:按照“零关税、简化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原则,逐步建立适合自由贸易港的税收制度。
社会治理:着力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鼓励区块链等技术融合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完整、科学、规范的自由贸易港治理体系并有效运作。
法治治理:建立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地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由贸易港法律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法治环境。
风险防控体系。制定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生态、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
海南将以最高水平的开放成为新时代引领我国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的对外开放立法指南:
海南将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建立以地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由贸易港法律体系,并赋予更大的立法空间和灵活性。
开放热点:
“零关税、低税率、简化税制”:海南对部分进口商品实行“零关税”政策,实行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对鼓励类产业,继续释放税收优惠红利政策。
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建立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实现海港、空港全覆盖。 洋浦保税区率先实行放开“一线”、管控“二线”的进出口管理制度,实现中国创新设立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实现中国最高水平的开放和开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资准入政策。
生产要素流通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出入境自由便利、交通自由便利、数据流动安全有序。
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一流营商环境:海南发布制度创新案例111个,创造多项全国第一。 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中有10个实现简易审批全覆盖。 海南自贸港人才服务“单一窗口”上线。 国际仲裁院、知识产权法院、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相继成立,形成国际化法治环境。
全球舞台
交流合作:海南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和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定期在海南举行。
国际交流:柬埔寨王国驻海口总领事馆成立,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海南设立的第一个外国领事馆。
海南将成为中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成为区域中心和开放前沿。
海南自由贸易港是连接东北亚、东南亚的区域中心,将成为中国向RCEP成员国开放的前沿。
国际空运枢纽
海南将构建以海口、三亚、琼海等机场为核心,其他机场和通用机场为补充的综合机场体系。 海口港、洋浦港、八所港、三亚港、清澜港5个天然深水良港“四向五港”格局初步形成,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港口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