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青海小乡村里活力十足夏日旅游人气不断上涨

小村庄充满活力

夏季,青海各地的小村庄里,由“山水、森林、田野、湖泊、草地”组成的田园美景,更增添了绿水青山的美丽。 住一晚山景民宿,吃美味的农家菜……在凉爽舒适的气候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欣赏青海的生态美景。

中午12点,是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卓杂滩村一天中最忙碌的时间。 当满载游客的大巴驶入村庄时,沿途农家乐的服务人员将提前准备好的饭菜端上餐桌。 锅里冒着热气,饭菜的香味满屋子。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

王有朋是卓扎滩村村民。 近年来,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他的生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以前从村口就能看到村头,现在成了热门的乡村旅游点,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开餐馆或者民宿,旺季生意很好。” 王有朋说道。

自2018年开业以来,卓扎滩旅游景区累计实现门票收入4460万元,接待游客近220万人次,增加村民收入6100万元。 许多村民开始返乡创业。

“以前,我们虽然守护着美丽的风景,但没有钱。现在,依靠乡村旅游,家家户户都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冬天,卓杂滩滑雪场给这里带来了游客,很多村民都去滑雪场度假。”夏天,省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游玩,大家都投入到农家乐的管理中。” 说起卓杂滩的变化,王有朋感慨万千。

青海夏季旅游季节介绍词_青海的夏季_青海夏天旅游

小村庄的变化也见证了青海旅游业的大发展。 冬春季节,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将冰雪项目与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不断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原创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 夏秋之际,全国各地乡村以鲜花起步,打造多元化业态,将每个小村庄从旅游驿站变成旅游胜地。

环线旅游蓬勃发展

在青海,公路连接着当地的山水风情,越来越多风景优美、文化丰富的旅游目的地被游客发现。 当网友们在屏幕上“旅行”到青海时,在省内各大景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用脚和眼睛感受夏季青海的色彩。

45岁的陈英禄是一名旅游大巴司机,在青甘、青藏旅游线路上行驶了六年。 今年4月以来,陈英禄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陈英禄的忙碌体现在他开车的公里数和晒黑的肤色上。

“去省内或者青甘环线旅游基本上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我粗略算了一下,从4月份开始,出行公里数已经有8000公里了。虽然旅途很辛苦,但我听到了游客的满意和好评为青海旅游事业,我内心感到非常自豪。” 记者联系上陈英禄时,他正在带游客从广州前往祁连草原。 休息片刻后,他们将继续前往门源看油菜花。

在一次次的旅行中,陈英禄对青海自驾游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认为,自驾游带动了热门旅游线路沿线服务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青海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中短途自驾游线路丰富,乡村游各具特色,游客越来越青睐深度游。

青海夏季旅游季节介绍词_青海的夏季_青海夏天旅游

不仅如此,各地注重立足特色旅游景区,结合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特点,不断延伸生态旅游产业链。 旅游企业更加注重旅游特色产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广、文体项目融合发展、吃、住、行、游、购、娱互联互通,不断满足多样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游客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景区客流量再创新高

过去,青海旅游呈现夏秋热、冬春冷的趋势。 如今,该省旅游部门在发展夏季旅游的同时,还着力打造冬春旅游,延长青海旅游旺季。

今年我省旅游旺季也比往年提前开始。 4月份以来,全省各大景区各工作人员都在忙着接待工作。 景区游客量不断刷新纪录,自驾、自由行、跟团游客数量持续上升。 西宁野生动物园、西宁熊猫博物馆、西宁新华联国际旅游城·童梦乐园等成为亲子游的好去处。

7月25日一大早,家长带着孩子在西宁大熊猫博物馆外排队。 熊猫馆里,熊猫“鹤星”背对着游客,一根一根地吃着竹子。 “万满”和“七果”爬上高高的树台,仰面躺着……“太可爱了!” 作为大熊猫的忠实粉丝,市民王静带着孩子站在玻璃窗前。 从不同角度与熊猫合影。

“4月以来,大熊猫博物馆的游客数量逐渐增多,由于大熊猫早上比较活跃,游客也比较集中在上午时段。” 西宁熊猫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以来,西宁熊猫博物馆多次组织直播,吸引游客到熊猫博物馆参观。 省内外观众了解了生活在高原上的四只大熊猫,通过直播也收获了众多粉丝。 暑假以来,进入熊猫馆的省内外游客日益增多。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西宁熊猫博物馆接待游客17.5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