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家长带孩子上厕所到底方不方便?
2016年底,住建部新修订的《城市公厕设计标准》要求,城市一级固定公厕、二级及以上医院、商业区、重要场所的公厕公共设施和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区域所有活动公厕均应设置第三卫生间。
新京报记者在儿童节前夕走访北京部分公共场所,看看异性家长带孩子上厕所有多不方便。
“第三间浴室?没见过”
5月28日下午5点左右,新京报记者来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走访中,他们发现门诊楼一至三层是诊疗区,四层是手术室。 每层楼均无医疗设施。 有独立的第三卫生间,无无障碍卫生设施。 一些公厕相对宽敞的厕所隔间还兼有“储物”功能。 门诊楼唯一的母婴室位于二楼,总面积不足5平方米,仅配备一张长桌和几张圆椅。
5月28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不仅没有第三间卫生间,三楼女卫生间宽敞的卫生间隔间里还塞满了碎片。新京报记者张静树、实习生陈久阳摄
记者看到,一位女家长抱着一名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匆匆进入女厕所。 由于厕所空间狭小,家长搀扶孩子站起来上厕所时,厕所隔间门半开。 另一位带着三岁男孩的女家长表示,每次来看病,上厕所都要排队,对她和孩子来说都很不方便。 回来之前她必须给孩子穿上尿布。
门诊中心的工作人员、二楼分诊台的护士、卫生间清洁工等都告诉记者,医院没有专门为儿童设置的第三卫生间、婴儿厕所等设备。
采访中,一些家长表示,他们从未听说过“第三卫生间”的概念,他们对无障碍卫生间的理解是“只能供残疾人使用”。 一些带孩子的异性家长表示,由于孩子太小,无法独立上厕所,“只能尽量减少他们上厕所的时间,尽快出来”。
5月30日,周末的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挤满了孩子和家长,其中包括不少幼儿园的孩子。 记者走访询问工作人员得知,馆内没有第三卫生间。 在展厅东侧的普通卫生间里,一些家长抱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到洗手台前换尿布。
南侧西直门凯德广场二楼、三楼的卫生间均贴有“残疾人卫生间”标志。 空间狭小,连残疾人轮椅都难以使用。 没有家庭设施。 商场北侧四楼有母婴室,但只有一张幼儿桌,没有儿童座椅、儿童厕所等其他设施。 新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独自带着儿子去洗手间的母亲。 她说,她只能带着孩子去女厕所,因为担心孩子迷路。 “如果商场里有独立的卫生间,可以带孩子去洗手间,那就太好了。”
商场内还有第三间浴室未使用
走访中,记者发现,有的地方虽然有第三卫生间,但环境和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处于闲置状态。
5月29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北京动物园。 六个公共卫生间均设有第三个卫生间。 第三个洗手间标志写得很清楚,表明这是针对行为障碍的,也是为了协助不能行动和生活自理的亲属(特别是异性)。 使用。 动物园熊猫馆附近的第三个卫生间配备了幼儿桌、儿童座椅、儿童厕所等设施,但房间内的灯光已损坏,无法使用。
在其他第三卫生间,记者发现地面有水,卫生状况较差,或者空间比较狭小。 即使没有人使用,家长也会选择带孩子去普通卫生间。 “这里不干净,”一位女士说。 虽然孩子坐在马桶上更方便,但她带着4岁的女儿选择了使用成人蹲式马桶。
在海淀区清河万象汇购物中心,第三卫生间数量较少,受到不少遛孩子家长的诟病。 商场东区仅地下一层设有第三间卫生间,配备大小马桶、水槽、婴儿座椅等设备。 即使是儿童商品和游乐设施集中的四楼,也只有女卫生间一个比较大的独立隔间,上面写着“亲子卫生间”字样。 厕所一大一小两个,靠墙放着一个婴儿。 座位。
此外,商场其他楼层,除了普通的男女卫生间外,只有一间母婴室,且母婴室内没有卫生间设施。 记者走访时,各层母婴室都挂满了“装备”。 “修复,暂停”标志。
5月28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海淀区清河万向汇商场亲子卫生间内,一名男孩正在冲儿童马桶。 商场亲子卫生间由女卫生间单独隔间改建。新京报记者 张静书 摄
家住附近的张女士告诉记者,万向汇是周边最大的商场,她经常带着3岁的儿子去超市。 “前几年,孩子需要母乳喂养,我觉得这里哺乳室的环境还不错。但随着孩子长大,他发现上厕所真的是个问题,孩子很着急。”不能跑遍各个楼层去寻找专用的家庭卫生间。它必须在附近。无论你去哪一个。”
张女士说,她的大女儿今年上四年级。 她几年前就说过“我弟弟不能进女厕所”。 然而,当她独立带两个孩子出去时,一起去女厕所的尴尬却一直存在。 “母亲面临的困境是大多数人无法理解的。”
丰台区永旺梦乐城二楼女洗手间旁设有独立儿童卫生间,配有儿童洗手池、男童小便池、儿童马桶等设施。 不过,女厕所的墙上还设有一个男生小便池,周围没有任何遮挡物。 许多人评论说,这种设计使男孩进入女厕所“合理化”。 “本来妈妈们也没有办法,只能带小男孩去女厕所,至少应该去一个有遮蔽的地方。” 一名年轻女子说道。
一位在商场工作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他从未见过小男孩用过这种小便器。 “孩子们也会感到尴尬。”
5月30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一进入丰台区永旺梦乐城二、三、四楼的女卫生间,就会看到无障碍的男童小便池,还有一个儿童厕所。女厕所外。新京报记者张静树、实习生陈久阳摄
此外,记者还发现,商场二、三、四层西北侧均设有多功能卫生间。 配备儿童护理桌、儿童安全座椅、残疾人扶手等设备。 然而,厕所的地上散落着卫生纸。 、马桶座圈周围有污渍、水渍,卫生状况较差。
“孩子们也愿意使用儿童厕所”
2016年12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加快第三浴室(家庭浴室)建设的通知》,要求全国所有5A级旅游景区必须配备第三浴室。 《通知》附件还列出了第三卫生间的建设标准——使用面积不得小于6.5平方米,内部设施应包括成人马桶座、儿童马桶座、儿童小便池座、成人洗脸盆、儿童马桶座等。洗脸盆、多功能婴儿桌、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扶手、挂衣钩、寻呼机。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不少公共场所,尤其是较新的公共场所,仍然想尽办法满足儿童的如厕需求。
在大兴区西红门汇聚商城,记者看到,每个卫生间都设有独立的母婴室。 母婴室除了标有“男人停止”的母乳喂养区和换尿布的多功能婴儿台外,还开辟了“卫生间区域”,设有儿童卫生间、纸巾、消毒液、和酒精放在单独的隔间中。
记者在延庆区万达广场也看到,每层两间卫生间外还设有独立的第三卫生间、儿童卫生间和母婴室。 母婴室不仅有常规的沙发、桌椅、水槽、垃圾桶,还配有婴儿床。 房间装修温馨,墙壁刷成粉色,还装饰着卡通图案。
该商场保洁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该商场于2020年底开业,设备设施比较新。 上述厕所很受欢迎。 “孩子们特别喜欢使用它们。 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喜欢用那些小厕所。” ,不喜欢进成人厕所,所以我经常擦。”
5月29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延庆区万达广场第三卫生间设有方便老人、儿童、残疾人使用的卫生间设施。 干净整洁。新京报记者 张静淑 摄
记者走访北京南站发现,二楼候车大厅设有8个卫生间,一楼有11个卫生间。 每间浴室均设有无障碍浴室。 浴室配有婴儿护理桌、儿童安全座椅、儿童马桶座。 、安全扶手、衣帽钩、紧急呼叫器、适合儿童的洗手盆等无障碍设施。 内部环境比较干净、宽敞。
使用卫生间时,需要点击呼叫按钮呼叫工作人员。 当人到达时,您刷卡即可开门。 保洁人员表示,这是为了保持无障碍卫生间的卫生,方便有需要的人优先使用。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位女性家长带着孩子来使用。 “孩子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 让他自己去男厕所有点不放心,但这么大的孩子进女厕所就不合适了。 这个(第三个卫生间)太实用了。”
5月28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南站每间无障碍卫生间均配备了儿童马桶、婴儿护理桌、儿童安全座椅等适合家庭等各类人群使用的无障碍设施。 环境整洁。新京报记者张静树、实习生陈久阳摄
儿童性教育专家:私自上厕所是保障儿童权益
“每次带孩子出去上厕所,尴尬的不仅仅是大人。” 4岁男孩的母亲王晓表示,她能感觉到孩子已经有了性别区分和理解。 当男孩被带进女孩厕所时,虽然受到批评和严厉批评的是母亲,但孩子也遭受了尴尬。
因此,带孩子独立外出时,她更喜欢有第三间卫生间的商场。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我的每次外出都是对孩子的一次公共教育。”
社会学家、性学家李银河告诉新京报记者,孩子的性别意识在4岁左右。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发现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 当孩子有了性别意识后,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做一些事情。 差异化,如果条件允许,家长最好带同性别的孩子进出公共卫生间。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刘文利认为,推广第三厕所非常有必要。 厕所的设置应尽可能人性化,尽量满足各人群的需求。
刘文利和他的团队在幼儿园进行性教育时观察到,当让2岁以上的孩子排队时,男孩站一队,女孩站另一队,孩子们会犹豫不决。 在幼儿园的小班教学中,3岁的孩子会在较短的时间内站在自己性别的队伍中。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时,他会注意自己的身体和异性身体的差异。在大多数幼儿园,孩子们的厕所都是中性的。他们在吃饭时互相注视着对方。他们去厕所。” 刘文丽表示,这种行为其实很正常,“小孩子只是出于好奇而观看”。
不过,刘文丽认为,为了保护孩子权益,妈妈们带儿子或者爸爸带女儿出去,有一个更私密的如厕空间是比较理想的。 这不仅可以方便家长照顾孩子,也可以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安全。 可能会给其他成年人带来痛苦。
刘文丽还告诉新京报记者,作为父母,日常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 告诉孩子上厕所要关门,不要让别人看到你,也不要你看别人,要互相尊重。 家长带孩子外出时,不能让孩子随地大小便。 如果他们真的需要“紧急情况”,至少找个东西来掩护他们或者抓住他们。 当家长不得不带孩子去异性厕所时,要提前告诉孩子,上厕所时要关门或者堵住厕所,不要介意有人说什么。 如果影响到了别人,家长也应该及时道歉。 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对于这样的情况,可能有必要表达理解和宽容。 毕竟孩子还小,只是紧急情况去趟厕所,并无其他意图。
新京报记者张静淑实习生陈久阳吴梦珍
编辑刘谦
翟永军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