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公河村:打造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关公河村位于长乐镇最西侧,三面临河,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和特色。 此前,关公河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美景“藏在闺房,无人知晓”。 如今,“四好乡村路”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村里的农产品大量出口。 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关公河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开辟了一条“乡村公路+党建+文化+旅游+产业”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道路通车引领乡村振兴
“以前,党史馆门前是一条土路,河对岸甚至有上千个坟墓,没人关心。” 说起原来的路,关公河村党支部书记黄俊良感慨万千。 过去的交通跟不上。 该村三面环水,与世隔绝,无法发展。 因此,道路建设一度成为当地群众最大的期盼,也是长乐镇政府的“担忧”。 这些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关公河村逐步打响了修路、架桥的反击战。
2015年进行土路硬化,改变了晴天满灰、雨天满身泥的困境。 2020年,横跨通气运河的新济成大桥将建成,成为长乐镇全域旅游一体化的通道。 2021年,海门区将以“四好乡村路”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湿地公园北路、关公河路、九龙岛东路由白变黑升级改造,不仅方便群众出行旅游,还深化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发展。 为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面环水”不再是封锁关公河村的“缺口”。 形成的原生态湿地已成为具有独特自然生态优势和特色的旅游资源,名副其实的“江海一绝”。
将“乡村公路+”从公路升级为公路
“乡村公路+旅游”走的是“以农兴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绿色发展道路。 关公河村河流纵横交错,拥有原生态湿地资源。 水域面积、地形复杂。 历史上,革命先烈曾在此浴血奋战,这里拥有宝贵的红色资源。 近年来,关公河村依托自然资源,建设百米法制长廊、村史馆、海门知青园、江海历史文化长廊等项目,打造集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人文多彩。 工程强硬实力。 积极融入省级美丽乡村公路“培育循环”,吸引游客。 “海门九龙岛文化湿地,樱花为你盛开,门票仅需19.9”长乐镇首届樱花节刚刚落下帷幕,关公河村又火爆抖音,游客络绎不绝登记入住。
“农村公路+互联网”将加快农村物流节点密度,打通特色农产品出口“最后一公里”和快递下乡“最后一公里”。 关公河村依托传统农业,建有麦田、荷花基地、葡萄园、草莓田、冬枣种植基地、美丽的桃园和蔬菜基地850余亩。 如今,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已成为关公河村的主要产业。 以果蔬绿色无公害礼品为主要产品,不少村民开设网店,利用抖音直播卖货。 卡车开进村庄,转运环节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乡村四好路”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出行问题,也为特色产业“出”和“进”开辟了“双向路”。 ”。
近年来,海门区不断放大“四好乡村路”国家模范县的引领效应,唱响“江海旭又一季”品牌影响力,持续实施高质量建设“四好乡村”。布局推广“农村公路+产业”发展格局,落实“路长制”实体化运作,推广“一镇一循环”管理模式,建设构建“邮通联动、惠民惠民、乡村振兴”的城乡交通体系,努力把“四好乡村路”建设融入农村发展,融入农村产业物流,融入农村发展。融入生态环境,服务城乡人民出行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个又一个传统村落正在重生,因路而强、因路而美、因路而富的乡村振兴故事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