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县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大力唱响“有一种生活叫靖安”品牌
静安县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坚持“旅游优先”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多年来,致力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发展优势,全力发展全域旅游,大力歌颂“有一种生活”,“静安”品牌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生态优美、旅游繁荣、乡村繁荣的局面。 旅游业已成为静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引领三大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靖安县在大力发展县域旅游业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大型旅游项目为支撑、以乡村旅游为背景、以乡村振兴为使命”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作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县举全县之力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乡村振兴开辟了光明之路。
一、基本情况
全县11个乡镇共有乡村旅游示范点96个,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省级5A级乡村旅游点1个,省级4A级乡村旅游点5个,省级3A级乡村旅游点4个,参与农户有多名1100户,接待床位14000余张,其中精品民宿52家,接待床位1300余张。 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990万人次,其中乡村游客317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2亿元。 靖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被认定为江西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省乡村旅游先进单位、省旅游A级单位。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中原乡三坪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村”,蓝孔雀生态庄园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示范户”,古南村乡村旅游点、蓝孔雀生态庄园、溪头村示范点、白沙坪别墅、实德居、三格农家乐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古南村舒敏章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财富领军人物”称号。
2、主要方法
(一)政策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靖安县农业民宿文化旅游发展实施意见》、《靖安县民宿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乡村旅游发展扶持政策《乡村旅游扶贫实施方案》,整合各乡镇和各部门资金近亿元,用于乡村旅游规划、项目建设、环境美化、设施完善等方面的补贴和奖励、宣传推广、优秀评价等,每年向乡村旅游经营者发放贷款1000万元。 中原镇是静安乡村旅游发展的大本营。 该乡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力发展乡村避暑休闲旅游。 每年5月至10月,每天有近万人次从南昌、上海、长沙涌入。 来自武汉、凤城、樟树、高安、九江等城市的“候鸟”来到中原避暑休闲。 全乡有直接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278户,接待床位10284张。 2018年,全乡接待乡村游客210万人次。 乡村旅游已成为中原乡最重要的经济产业和农民收入来源。 在家半年的乡村旅游相当于在外打工两年的收入。 据此,中央电视台二套专门拍摄了近一小时的专题片《城市“候鸟”》反映并播出。中原乡已成为南昌及周边其他城乡的避暑天堂,整个乡镇已被被评为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三坪村被评为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二)旅游规划专业,乡村旅游建设美丽。 在制定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和5A提升规划时,对乡村旅游进行了专项规划设计。 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特产”的发展思路,避免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坚持差异化发展。 各乡镇乡村旅游原则上可以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 同时,在乡村旅游建设中,坚持乡村面貌成为风景、乡村风情民俗化为产品、乡村活动常态化、农业生产旅游化、乡村人才职业化的“五化”要求,从而促进各乡村旅游点品味和水平的提升。 推荐一批产业扎实、特色鲜明的优质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示范点。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 靖安县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注重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一方面,注重文化展示,组织专门力量,挖掘、整理、展示真正具有地方特色、高度差异化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诗歌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元素。 另一方面,注重乡村休闲文化的参与和体验。 结合静安的白茶园、椪柑园、板栗园、翠冠梨园、蓝莓园、鱼塘等生态农业园,推出采摘、垂钓等乡村体验游活动,让游客在乡村体验农业活动。人,吸引游客参与和购买。
(四)宣传促销多,乡村旅游知名度高。 一是传统景区结合联合推广。 以大型旅游繁荣带动乡村旅游会展,合理引导游客游览传统旅游景点后到农家乐吃、住、玩,有效拉动乡村旅游客源市场。 二是加大乡村旅游专题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站、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扩大乡村旅游知名度。 三是策划举办系列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举办高鲁羊洞溯河节、千人帐篷露营节、静安千人自驾乡村游、白崖山活动,刺激了市场,吸引了人气,名声大噪。观赏杜鹃花节、山地自行车赛、白茶节。 。
(五)有能人、士绅带动,乡村旅游基础扎实。 “中国乡村旅游致富领军人物”、全国劳动模范舒敏章无偿自筹200万元,建设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古南村。 高湖商会会长齐海平自筹资金2.2亿元建设海怡花园。 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发农业、旅游、康养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还有中原乡的蔡小平、胡志勇,向田乡的余庆铃,水口乡的邓斌、刘冬梅,仁寿乡、许都镇潘业乡等涌现出一大批当地乡村旅游领军人物,建设了一批优质乡村旅游项目,典型带动了各地乡村旅游发展。
3. 取得成果
(一)推进生产一体化。 “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养生”、“旅游+体育”、“旅游+养殖”、“旅游+特色文化体验”……旅游产业的融合和辐射效应其他产业日益深入,乡村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产融结合的良好趋势,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综合大发展,巩固了乡村产业,美化了乡村环境,净化了乡村风情,加强了乡村治理,培养了乡村人才。 中原三坪村、鹤岗村、闹上村、罗上村相继涌现。 万少前村、双溪洞村、徐都黄埔村、塘布村、三扎伦塘里村、宝丰皮鲁村、宝田村、高湖溪头村、古南村、水口周口村、青山村、双溪村等,涌现出一大批乡村振兴典型事例通过发展西马尾山村、泥窝村、雷公健塔里村、向天山脚下的鱼家村等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繁荣乡村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和动力引擎。 保障乡村振兴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带动乡镇乡镇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的集体积极性和更大的发展保障,形成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的积极局面并互相促进。
(三)促进业态完善。 靖安县乡村旅游已成为江西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 当传统旅游项目遇到瓶颈、发展缓慢的趋势时,乡村旅游的大发展为静安区域旅游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一种经验。 更深层次、更具特色的旅游新业态,与传统旅游产业形成良性互补的业态空间。 乡村旅游凭借更广阔的地域空间、更独特的个人体验、更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很快将成为静安未来旅游发展的关键。 主力。
专家点评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政府支持,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支撑和发展县域经济。 注重旅游规划的引领作用,注重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能够将特色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 当地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投入建设优质项目,示范效应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