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边境旅游大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紧抓机遇促升级
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推动升级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陆续出台和与周边国家合作的不断深入,吉林顺势推动边境旅游升级。
2023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通知,恢复全国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境外入境跟团游和“机票+酒店”业务。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赴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开展文化和旅游交流推介活动。 活动期间,两地旅游企业就深化交流合作达成共识,提出共同打造绿色旅游通道,使两地互为旅游源头地和目的地,积极开发新线路、新产品,并开展对接推广活动。 。
《吉林省旅游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将于2023年10月印发。《方案》提出“形成旅游等边境旅游产业集群”的行动目标。以富民振兴边境旅游、名村名镇、名城为目标,规模500亿元”,并对省级边境旅游发展作出部署。
孙光智在《加快吉林省边境旅游走廊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中表示,吉林省边境线长1438.7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势头良好。 但旅游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通讯网络还存在不少不足。 高速公路沿线的服务区、停车场、观景平台等服务设施不足以满足自驾游的需求。 希望加强331国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最美旅游边境。
国道G331吉林段“九曲折”。 沿途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 已成为自驾游爱好者的热门目的地。 目前,吉林正在扎实推进沿边主要开放旅游走廊建设,对G331国道沿线各县(市、区)开展旅游资源普查,梳理沿线重点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项目基本情况。国道,摸清“家世”。 同时,正在编制《吉林省边境开放旅游走廊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旅游价值,促进沿线地区协调发展,将G331线打造成为旅游胜地沿线风景秀丽,配套体系完善,体验丰富。 一条美丽的边境风景公路,创新旅游业态。
互免签证让游客出行更加便利
行走在珲春市,大街小巷里,川流不息的俄罗斯游客。 他们在中餐馆品尝美味佳肴,购买中国菜,组织中医理疗小组,融入珲春人民的生活。 这里的牌匾和广告牌都有俄语注释,一些商场和餐馆的服务员可以用俄语与客人交流。
随着中俄团体旅游免签协议的实施,珲春作为吉林省唯一对俄口岸城市,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能力,旅游业快速发展。 经珲春口岸出境的跨境游客数量稳步增长。
据了解,每天有数百名俄罗斯游客通过珲春口岸入境。 记者采访当天,上午仅10点,市内一家俄罗斯餐厅就坐满了俄罗斯游客,其中不少人是这里的常客。 他们一边聊天,一边享受美食,真是太舒服了。
从珲春口岸出发前往俄罗斯的中国游客也不少。 珲春宇通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徐立表示:“免签政策使得赴俄旅游手续简单快捷,出境通关便捷,吸引了大量游客赴俄旅游。”也期待着中国游客的到来。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俄罗斯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对景点、基础设施等进行了整修。”
每逢元旦,不少俄罗斯游客来到珲春迎新年。 各大酒店灯火通明,来自俄罗斯的游客身着华丽的节日服装,观看表演、品尝中国特色菜。 欢快的音乐和中俄风情的表演给两国观众带来了欢乐。 今年元旦假期,俄罗斯游客安德烈带着妻女来珲春迎新年。 他说:“我们都喜欢在中国庆祝节日。聚会非常棒,大家随着音乐又唱又跳。”
“少数民族”的崛起与边境城市和农村的崛起
如今,图们港86号界碑已成为热门打卡地,复古的电话亭、信箱成为游客拍照的景点……鸭绿江、图们江沿岸,有“小特色鲜明、宜居宜游的城镇”。 它是一个“公共”边境旅游目的地,最美边境绵延千余公里,其独特的人文风情吸引着大批游客。
韩国房屋前,穿着“金发蓝眼”韩国服装的游客三五成群地聚集,寻找最佳拍照地点; 拖着行李箱走在街上的外国友人不时被韩国文化元素所吸引。 ,停下来拍照并分享。 近年来,位于长白山脚下的边境村庄奶头山村充分挖掘朝鲜族文化民俗、红色文化、冰雪文化和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 来。
内头山村温泉度假村酒店春节期间试营业。 预售通道一打开,房间就被订满了。 新项目的“开门红”让奶头山村景区负责人杨丽娜对市场更加充满信心。 她说:“今年春节期间,我们接待了几批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外国游客,大约有5000到6000人。他们非常喜欢霍比特人冰屋火锅项目。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像吉林一样,我们的边陲小村也会有更多的游客,发展空间很大。”
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珲春防川风景区也很受欢迎。 游人可登上此处的龙虎亭,“一览三国”。 来自山东的游客史策勇多年前曾到过防川风景区,并再次来到这里。 ”韩国文化。回去后我一定会推荐给我的朋友。”
当前,在开放合作相关政策支持下,吉林正抓住机遇,推动边境旅游发展,让吉林的自然文化魅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刘冬雪 中国旅游报记者 刘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