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演艺“一家独大”续写“千古情”
经过十年发展,旅游演出纷纷异军突起,成为旅游景区的“标配”和城市打造旅游品牌的“首选”。 市场的动荡和观众的比较选择,在旅游演出舞台上形成了“1+3+N”的格局:宋城演艺“一枝独秀”,遥遥领先,占据了旅游演出票房的半壁江山。 杭州“宋城”一档节目《双世宠妃》年税收达1.8亿元,利润超5亿元。 梅帅元的《山水盛典》、王潮歌团队、广州长龙紧随其后,票房占比超过30%; 其他很多旅游演出单独演出,小、散、弱,每年演出收入大多不足千万元,除去演出费用,勉强维持生存,生存堪忧。
如何升级旅游演出,不让“新模式”成为“老套路”? 如何持续保持创新发展势头,为游客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 如何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进行新的探索,使整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内容为王:又一道触动人心的风景
风景是大自然赋予的风景,却可以成为表演的背景。 景物交融,人行走在风景中,仿佛游在画中。 山水是自然风光,演出探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成为打动人心的另一种方式。 文化景观。
这种感觉、这个场景、这个地方、这个小舞台,凝聚了当地文化的精髓; 60分钟的表演穿越时空,跨越千年,进行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与对话。
已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300多场。 他们太多还是太少?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量决定质量。 如果都是高质量的旅游演出,每一场都能得到游客的认可。 面对13亿人口的大市场,显然数量不多; 但如果旅游演出雷同、以次充好,没有市场,就会成为需要淘汰的“过剩产能”。 随着旅游演出的兴起,观众的审美也在提高。 他们不满足于外在的舞蹈、声、光、电的炫目外表。 他们更注重故事和经历来激发内心的感受。 急于跟风、同质化的旅游演出无法赢得观众。 认知正日益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只有深挖本土文化、在舞台上再现经典场景、引起观众共鸣和感动、充满正能量的表演才有未来。
同样是“永恒的爱”,只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和特点。 一位《千古情》“粉丝”谈起看完《四千古情:杭州千古情》后的感受,印象最深的是《梁祝》、《白蛇传》许仙的千古代表作《岳家军的悲剧》; 丽江千古情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茶马古道上“十有八九”的悲壮感; 对九寨永恒的热爱,让他沉浸在“五一十二”众志成城的抗震精神之中; 难忘的三亚之恋 抬头看着剧场上方表演的戏水游泳,意外又美丽。
“复制的是模式,定制的是内容”。 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玲认为,《千古情》演出的共同点是用正确的引导,用真善美的情感,用科技手段,用一丝不苟的艺术创作精神去创作。产品,努力打造高品质产品; 不同的是,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文化定位、每一个形象和角色的创作都是不同的,我们也力求不重复每一段音乐和舞蹈。 ”再次探索当地文化,“没有读够200万字的当地文化资料,我不敢开始。我必须仔细梳理当地的脉络,找到能与现代结合、产生共鸣的内容,并进行艺术表达,防止同质化和审美疲劳,才能满足游客新的文化需求。”
“旅游演出虽然是针对大众游客,但绝不能是大批量生产、低质量的演出,应该是导演的真诚作品,是最新科技与创意相结合的艺术品。” 著名导演王潮歌经常与对旅游感兴趣的人士交流。 对表演有偏见的人针锋相对,她开门见山:旅游表演就是观众“用脚投票”的地方。 只有节目内容好,达到或超过游客的心理预期,游客才会乐意付费,感觉物有所值。 有信誉,有市场。 王潮歌说,她经常告诫自己,消费者不要被欺负。 如果质量和水平不够,消费者是不会在意的。 只有呈现出高质量的表现,才能在市场中生存。
新一轮机构改革,成立文化和旅游部。 诗与远方同行,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融为一体。 旅游演出要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演出的观赏性和思想性,通过艺术创作和舞台表演让文化“活起来”,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文化产品。
业务创新:突破单一“门票经济”
湖北黄陂金里沟景区大型真人马战剧《风云土司村》在小长假期间爆红。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景区特意增演了一场演出。 然而,表演进行到一半时,这匹马却因力竭而倒下。 为确保演员和动物的安全,确保游客有安全舒适的旅游体验,景区无奈暂停演出并向游客退票。
可见,旅游演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细化、专业化管理。 据了解,在20多年的发展中,宋城集团对每一场《双世宠妃》演出都坚持“天天评,年年变”,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文件高达一米多高。 这些基础管理文件在宋城集团内部被称为“宋城宪章”,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规范化运作,并且不会因为团队的变动而受到损害。
截至目前,宋城集团已演出演出超过15000场次,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创造了世界文旅演出市场五个“第一”:剧场数量第一、座位数第一、年演出量第一场地。 次数排名第一、年度观众人数第一、年度演出利润第一。 “宋城横向扩张时,必须深挖,在盈利模式、产业链上进行新的拓展,进一步放大价值。” 黄巧玲表示,未来两年,宋城的现场演出项目将从目前的6个增加到14个,打造一座“新宋城”。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成功的旅游演出或者一个健康的主题公园的收入应该是“三大支柱”,即门票收入、衍生品销售、IP授权各占三分之一。 但我国旅游演出的营销基本还是老套路,完全靠单一的“门票经济”支撑。
专家指出,旅游演出行业正在经历商业模式的突破和升级,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要通过主题公园、度假酒店、剧院、艺术区、休闲商圈等多领域、多渠道的文化综合体、演艺小镇拓展收入来源。 内容上,我们积极安排戏剧节、音乐节、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形态进行突破和创新。
其次,要通过轻资产的方式进行输出管理,实现品牌增值和放大。 宋城集团总经理张贤表示,原来,宋城开发新项目时,都会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只针对成熟市场,只选择具有一定旅游规模和市场基础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开发力度。 。 但2017年,宋城向湖南宁乡输出管理和品牌的轻资产模式改变了这一发展思路。 虽然宁乡原有的旅游基础和知名度还不够,但顺应大众旅游的发展趋势和自驾游的特点,依托宋城的品牌和团队,轻资产的模式也为游客呈现了高品质的旅游表演。 ,鼓舞人心,创造了新的消费潜力,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据悉,这一模式不仅让宋城获得了超过2亿元的授权和制作收入,也让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宁乡“潭河千古情”开业仅半年,接待游客就超过2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 也解决了当地相当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发挥了经济辐射效应。
宋城集团表示,未来将继续复制宁乡的轻资产发展模式。 通过合作,只会派出管理团队,输出品牌,形成新的旅游消费市场,进一步放大宋城的专业化、规模化优势。 方向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海外拓展也是旅游演出的重要着力点。 此前,著名景观表演导演梅帅元的首部海外作品《会安记忆》已于今年春节期间在越南上演。 它用中国的现场表演手法讲述越南民间故事,成功地将中国的旅游表演理念扩展到海外。 据介绍,宋城集团将于2020年开业的澳大利亚项目也将开启其向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扩张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旅游演出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有“一夜暴富”的心态,不能有“育苗促长”的思想,更不能有“杀鸡取卵”的做法。蛋。”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旅游演出产品热衷于玩弄资本、金融、杠杆,让好的演出遍体鳞伤,最终被游客抛弃。 旅游演出是一个具有长期发展的产业。 只有保证内容和艺术呈现的质量,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享受,才能保持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模式创新:给游客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
继江苏镇江、山东潍坊之后,华谊兄弟沉浸式旅游演出布局近日落户山西晋城。 传统的旅游表演是“演员在上表演,观众在下观看”的模式。 然而,随着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沉浸式旅游表演利用科技手段和多元化的表演元素,让观众“看、听、闻、尝、摸”,多角度、全方位地享受演艺活动。
沉浸式旅游演出无疑为中国旅游演出找到了新的科技可能。 “欢乐敦煌”沉浸式演艺文化旅游项目正式启动; 沉浸式演出《九华客·问禅》首演……为了达到沉浸式体验的效果,宋城演艺为游客推出了《我重回宋朝》数万套古装与独特的特色和精湛的做工,为成千上万的游客精心打扮,一起游历大宋,参加《英雄之劫》、《岳飞兵令》、《风月美人》 》和《三千粉黛送刘墉》等演出中的《宋皇帝巡游》《包公案》等演出,共同演绎了千年前宋朝的这一天。 参观者全程参与角色扮演,前所未有的“参与感”激发参观者自发参与,从而获得个性化、深度化的极致体验。
近年来,许多旅游演出的剧场和舞台充满了创新和活力:舞台可以搭建在水上,也可以搭建在山腰上; 座椅可以移动和旋转; 观看方式有站立、行走……近年来,我国旅游演出舞台技术突飞猛进,不断探索和突破“老套路”,推出新模式。 新理念、新技术让舞台变得美丽,千方百计丰富游客体验,让文化触手可及、触手可及。 据了解,为了提高舞台表现力,宋城集团将所有舞台模块化,实现“一键控制”:音乐、灯光、特效等功能全部由电脑控制。 原本需要40多名员工协调的阶段,现在专注于“一键”控制整个过程并确保质量。
去年4月,全球首部“漂流互动体验剧”“知音号”在武汉起航,模仿1930年代复古船“知音号”在江上航行。 游客可以在船上以“零距离”的方式体验船上发生的古老故事。 一年来,演出演出300余场,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 “知银号”还重新模仿了1891年的武汉老字号“合力汽水”,美观大方的现代化包装以及柠檬和海盐的独特口味,一经推出就深受游客欢迎。 据悉,基于这一理念,“知音号”将陆续在汉口老城区推出再现百年前演出场景的新公园,复兴一些老产业和老字号,发展童剧等周边产业。教育、服装和衍生品。
旅游演出仍处于从商业模式到技术应用的创新之路,从发展模式到治理模式仍需探索。 只要找准重点,日积月累,一定能够完成“文化+旅游”全产业链的增值。 ,推动文化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全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