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陕西旅游最好的季节,你知道几个?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古时为雍州、凉州所在地。 是炎帝故里、黄帝安葬之地。 去陕西旅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大家不妨看看小编推荐的去陕西旅游的最佳季节。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陕西南北跨度大,地形复杂。 绵长的秦岭山脉将整个陕西省隔离开来,将陕西省分为陕北、关中和陕南三部分。 它们之间的最佳出行时间存在一定差异。
春秋两季是去关中旅游的最佳季节。 四季分明,秋季连绵阴雨,夏季炎热多雨,“干旱”时断时续。 关中地区基本上是平原地区,南临秦岭,北临渭河。 盛夏炎热,冬季干燥寒冷,不适宜户外活动。
夏季和初秋是去陕北最合适的季节。 此时的陕北气温比关中低,适宜避暑纳凉。 但陕北沙漠化、风蚀、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十分强烈,特别是春季,经常出现扬沙天气。
陕南地区地貌复杂,山地资源丰富。 春秋两季是当地自然风光最为绚丽多彩的季节。 气候舒适,适合郊游。 这里的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也比较寒冷。 夏季,陕南一些景区开展漂流活动,值得一去。
华山、延安、西安、宝鸡最佳旅游时间:
华山: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的4月至10月,这也是华山的旅游旺季。 农历三月十五是朝圣日,会有盛大的庙会和庆祝活动。
延安:夏天的延安市是避暑的好地方。 七、八、九三个月是最佳旅游时间。
西安:4月至5月和9月至10月是前往西安旅游的最佳时间。 选择春夏或者夏秋的好处是气温适中,阳光明媚,可以更舒适地享受无限美景。
宝鸡:最佳旅游季节是春秋两季。 属温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推荐地点
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山之一,海拔2154.9米。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120公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渭南市华阴市。 北临宽阔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临咆哮的黄河。 据秦岭山脉称,它是秦岭支脉分水岭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地。 随着大自然变幻的装束,华山的种种风貌被勾勒得淋漓尽致,被誉为“天下第一险山”。 其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1.2亿年前。 据《山海经》记载:“太华山削为四向,高五千尺,宽十里。”
华山又名西岳山、东岳山,最早见于《尔雅·十山》一书中。 相传,西岳之名源于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位于东周都城西边,故名“西岳”。 后来秦朝建都咸阳,西汉建都长安,都位于华山以西,所以华山不再叫“西岳”。 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华山才恢复名称“西岳”并沿用至今。
华山以其险峻吸引了无数游人。 山上的寺庙、庭院、亭台楼阁,皆依山势而建。 群山如空中楼阁般飞舞,与古松相映,更显别具一格。 山峰秀丽,形象各异,如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受苦……谷道潺潺流水、山涧水帘瀑布更添趣味。 而且,华山巍峨挺立于渭河平原。 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犹如一把刀,一气呵成。 唐代诗人张乔在诗中写道:“谁将倚天剑斩倚天峰。” 这都与华山挺拔的山峰有关。 华山脚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2154.96米,高差1700多米。 山势雄伟,更显得挺拔。
如今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山峰。 主峰有南峰“落岩”、东峰“朝阳”、西峰“莲花”。 三峰矗立,“外白云飞,影倒黄河”。 素有“天外三峰”之称。旁边还有云台、玉女两峰,相得益彰。前面列有36座小峰,虎坐龙盘,气象万千。由于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五华山”、“五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般的美感,它就是源头所谓西京齐王。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国”和“华夏”均以华山命名。 《尚书》中有关于华山的记载; 《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游览华山的故事。 华山还留有无数名人、传奇、名胜的足迹。 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写下有关华山的诗词、碑刻、游记千余首,岩刻千余处。 从汉代的杨褒、杨震,到明清的冯从武、顾炎武,不少文人都曾隐居华山山谷,开学授徒,名噪一时。 西岳庙始建于汉武帝时期,被誉为“陕西紫禁城”、“五山第一庙”。 是五山中最早、规模最大的寺庙。 中国历史上有56位皇帝曾到此山游览或举行祭祀活动。
兵马俑
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这座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地下雕塑群,无论其建造年代、建筑规模和艺术效果,都以其磅礴的气势、威武的军事阵型、栩栩如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了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 可以与“世界七大奇迹”相媲美。 于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不胫而走,成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代名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我国最大的文物博物馆。 除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文物保护陈列室外,还设有兵马俑坑出土文物陈列室、兵马俑坑青铜车马陈列室。秦陵。
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
西阳村原是骊山北麓一个不知名的普通村庄。 1974年3月,西阳村村民在村南160米的柿林旁挖了一口井。 此地位于骊山冲积扇前缘,曾因山洪、泥石流淤积。 耕地中混杂着鹅卵石灌木丛和废弃的荒地。 3月24日开始施工,开挖深度超过3米时,发现底下有红烧土、烧结硬块和木炭灰。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遇到了一座旧砖窑的遗址。 继续往下钻,在5米多深的井壁西侧,暗光中终于显露出“佤王子”平静的面容。 公社干部方淑敏前来检查打井进展,村民们感到很惊讶。 他下到井底仔细观察,发现发现的砖与秦始皇陵附近发现的秦砖一模一样。 他赶紧叫大家停止打井,然后又急忙赶到县城向县文化馆报告。 隐藏了2200年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又回到了世人面前。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1974年3月29日。
中国雕塑艺术的巅峰
先秦雕塑朴素、朴素。 直到佛教文化的接受,中国雕塑的艺术风格才形成。 其特点是概括性高,线条简洁,风格浪漫,注重装饰,重精神相似而非写实。 然而秦兵马俑的发现却让中外艺术史专家感到震惊。 人们在这里发现了2000多年前东方古典写实雕塑艺术的巅峰,找到了中国艺术史上久违的一页! 它严格采用写实主义创作手法,所有的形状、结构、比例、纹理和测量都基于精确的解剖结构。 从秦兵马俑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到皮肤和肌肉下面的颧骨、眉骨、颌骨的精确位置。 五官的大小、比例、位置都一丝不苟,身体的每一个凸凹都符合人体解剖学。 您甚至可以通过外观判断马的品种。 不仅如此,这些艺术大师还注重牢牢把握人物性格,追求人物面部表情、内心活动、精神状态的变化,创造出无数栩栩如生、表情各异、形神兼备的艺术造型,没有人是一样的。 。
一号坑——苏威军主力阵容
一号坑保护陈列馆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内最早的建筑。 1979年10月建成开放,是三个兵马俑坑中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 坑东西向呈长方形,面积14260平方米。 坑内有10道宽2.5米的夯土隔墙,形成南北宽9间、回廊环绕的布局。 当地发掘出土陶俑1000余件,战车8辆,车用陶马32匹,各类青铜兵器近万件。 根据出土兵马俑的排列密度,推算一号坑埋藏有兵马俑6000余件。
这是一种以步兵为主,战车和步兵交替的主力阵型。 配备前锋、主力、后卫、翼卫,步兵、骑兵交替,车马并重。 规模宏大,布局严密。 东端三排步兵俑面向东方,每排68尊,是军阵的先锋。 他们身后是38列战车和步兵交替排列的纵队,构成了军阵的主体。 坑南北两侧及西端坐北各一排。 朝北和朝西的水平线是军事阵型的边后卫和后卫。
这里的陶俑按其类型可分为四种:步兵俑、弓弩俑、战车俑和骑兵俑。 步兵排列成列或行,各持武器姿势不同; 弓弩战士背着箭,手持弓箭。 战车战士手持武器,跟在战车后面。 骑兵战士站在马旁,一手牵着马,一手紧握武器。 严格的军衔制度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这一点从陶俑的不同服饰、装束和武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等级最低的士兵俑,头发束起,胡须束起,只戴棕色短帽。 亦穿短甲、短靴或方鞋; 低级武官则头戴单冠,身穿黑色长甲,外罩战袍。 高级军官头戴双长冠,身着覆有彩色花边的战袍,胸甲或鱼鳞甲均匀地放在前后; 各具特色的将军俑头戴双长冠,尾部卷曲,冠带结于颈下,垂于胸前。 这种冠也称为“鹤冠”。 冠的两侧原本还粘着黑色的鸡尾。 据说鹤勇敢善斗鸟,“至死不斗”。 将军身穿双层战袍。 外袍上覆盖着形状奇特的铝制铠甲。 铝制装甲的前胸呈三角形,由鱼鳞组成。 肩膀及前后胸均系有丝带。 将军位于步兵雕像之中,周围是一群军官。 他有一张威严的脸和胡须。 他的双脚分开。 他的右手紧紧握住左臂的手腕,双手交叉在腹前,仿佛握着一把剑。 另一尊原本站在战场上的将军雕像,额下留着长须,神情肃穆,左手持剑。 从他们所持有的武器的不同也可以看出军衔。 将军和高级军官只佩剑,用于指挥和自卫; 低级军官和士兵俑均携带长矛、匕首等攻击性武器。
二号坑——揭开古代兵阵之谜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以北约20米处,是1976年考古时发现的。平面呈弧形,东西最长处96米,南北最宽处长84米,深约5米。 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平方米。
二号坑由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个部队,东侧突出部分,由持弩的跪弩兵和立弩兵组成。 第二个单元是坑的南半部,由四匹马的战车组成。 第三个单位是坑中央的战车。 战士、步兵、骑兵组合成长长的方阵; 第四支,永坑北半部,由众多骑兵组成长方阵。 四个方形阵型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弧形阵型。 进可攻,退可守。 他们严格、有序、无可挑剔。 阵型可以灵活变换,从头到尾相互支撑。 他们既是试探性攻击的触角,又是奇袭的先锋。 它是中国考古史上唯一的发现,为了解秦代的军事组织和作战方式提供了难得的直观模型。 据当地试掘密度估算,二号坑内埋藏有兵马俑约2000件,以及大量青铜兵器。 与一号坑、三号坑相比,二号坑才是秦兵马俑坑的精华所在。 其阵型复杂、兵种齐全、姿态多样、保存完整,优于一号坑、三号坑。其中有鞍马骑兵兵马俑。 跪弩兵是二号坑独有的,各种战车品种齐全也是二号坑的一大特色。这里的战车可分为四种:指挥车、辅助车、司骑车和将军车。战车。 指挥车装饰华丽,通体黑色油漆,几何图案精美。 屋顶上有一个圆形的天篷。 车内有将军、御守、荣佑兵马俑。 指挥工具悬挂在车内。 钟鼓,鼓声时攻,钟声时退。 副车还有车篷和钟鼓。 车上只有御手俑和右武士,给将军们留了空间。 作战时,辅助车紧随指挥车,准备在指挥车发生事故时及时补给和救援。 斯战车也有车篷,但没有钟楼。 战车上有四尊陶俑,一尊为武士俑,一尊为兵俑,其余两尊为武士俑。 专家认为,这辆巳战车是作为行军先锋使用的。 战斗时从前线领先,战斗时从前线发起挑战,向敌人递交挑战书,两军正式对峙。 战车上一般有一个武士雕像和两个武士。 战车两侧的武士手持长矛、匕首等长兵器。 战车上还配备有弓箭。
二号坑陈列馆建于1994年,建筑宏伟、庄严,具有秦代风格。 设有展览室和录像厅、贵宾接待室、监控室、茶室、休息室、文物仓库等配套设施。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展览馆。 是目前建筑面积最大、最现代化、功能最齐全的遗址保护陈列馆。
三号坑——指挥三军的军幕
1976年考古勘探中发现三号坑、二号坑,1987年修建保护陈列馆。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距二号坑25米。 1号坑、二号坑以东约120米处,三个俑坑呈“针”字形排列。
三个俑坑中,三号坑是唯一一个已完全挖掘清理的坑,也是最小的一个。 平面结构呈“凹”字形,深5.2至5.4米,面积524平方米。 三号坑出土战车一辆、陶马四匹、武士俑68件、青铜兵器34件。除与战车配套的战车及兵俑4件外,其余64件武士俑沿坑道呈非战斗队形排列。走廊。 他们手持的不是弓、矛、枪等实战武器,而是更多的仪仗卫士。 雄伟的蜀(读作“书”)。 专家认定,这是指挥三军的“军幕”,是整个行军卫队的指挥系统。 古代军队虽然阵型多种多样,但最基本的就是左军、中军、右军。 一号坑为左军,二号坑为右军,三号坑为指挥部。 那么,中国军队在哪里? 即只挖了土,来不及砌砖、棚、木,更来不及将兵马俑放入4号坑。据勘测,该坑的面积四号坑面积4000多平方米。 虽然人们很少提及,但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这四个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阵体系。 三缺一缺,留下历史空白。 史书记载:“骊山之功未成,周章百万大军已至其下”。
秦青铜车马
1978年,秦始皇陵考古队在秦始皇陵西侧地下20米、深7.8米的地方发现了一组车马陪葬坑。 这两辆青铜车马就是从中出土的。
青铜车马最初是放在木棺里的。 由于年代久远,木棺已经腐烂,填满泥土下沉,被压碎成千余块。 为了便于修复,考古人员首先清理了青铜车马顶部的泥土,将钢板插入地下,将青铜车马从坑中抬出,装进箱子,运回室内。用于清洁、拼接和修复。 经过8年的努力,终于恢复了。 恢复往日富丽堂皇、奢华的面貌。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青铜车马的造型无可挑剔。 健硕肥硕的马身上装饰着闪闪发光的金银饰物。 它的眼睛注视着前方,鼻孔微张,牙齿咬紧,鬃毛随风飘扬,竹子般的耳朵倾斜着,仿佛在听令。 不待常策挥手,便放开四蹄,疾驰而去。 一号铜车马的御官站在车前,双腿并拢,身体微微前倾。 他双手握住缰绳,目光凝视着战车前方。 二号铜车马的御官坐在车前。 头戴切云冠,腰挂青刃宝剑,转出一个圆领长童,紧握缰绳,高举谋略,丰润圆润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神色。尊重。 与秦兵马俑一样,青铜车马采用了严格的写实手法。 车、马、人的造型,比例严谨,栩栩如生。 马的每根肌腱都符合生理解剖结构。 就连马嘴顶部的皱纹和牙齿也是模制而成的。 就连马大腿两侧和括约肌上的两个黑点也没有被忽视。 钦差大臣的脸、睫毛、头发甚至手纹、指甲都栩栩如生。 与造型艺术严格的写实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铜车涂装所采用的高度浪漫主义手法。 车盖和车厢上部的彩绘龙虎图案簇拥在一起,如云似雾,似金蛇狂舞,放纵、奔放、浪漫; 而底缘一转,画风突变,笔触婉转,奇特飘逸。 再加上铸造的几何图案,将雕塑的精美与彩绘图案的绚丽融为一体。 , 相得益彰。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 相传始建于唐永徽三年。 玄奘大师远赴印度取经。 他要求在寺庙里建一座宝塔,存放他从印度带回来的经文。 这座塔原名经塔。 后人称其为大雁塔。 这座高耸的塔引起了世人的钦佩。
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已成为古城西安的独特象征。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五层,高60米。 是仿照西域塔而建的。 经过多次修葺,塔现高64米,共7层,每层基座长25米。 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典范。 塔身用青砖砌成,每层四面都有拱门。 这座楼阁式砖塔造型古朴、雄伟,具有显着的民族特色和当代风格。 至于大雁塔前的“大”字,是后人想与建福寺的小雁塔区别开来的。
塔内有木梯。 您可以以螺旋方式爬上塔楼。 凭栏远眺,关中美景尽收眼底。 大雁塔底层南门两侧,镶嵌着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大藏经圣教序》,是大唐大藏经的总序。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玄奘翻译的经典。 另一部《唐三藏圣教序》是唐高宗为《圣教序》题写的。 这两块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塑艺术的重要文物。 尤其是塔西石门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友谊路南侧的建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向。 它们成为唐代古都长安保存下来的两个重要标志。 因比大雁塔小,且修建较晚,故称小雁塔。
建福寺始建于唐代长安城开化坊。 是唐太宗之女项城公主的故居。 睿宗文明元年(684年),皇室亲属为纪念高宗皇帝而建寺。 天授元年(690年)改称建福寺,为唐长安城著名寺庙。 唐代名僧易正在建福寺译经,共译经56部,着有《唐代西域高僧求法列传》一书,对研究佛教极为有价值。中印文化交流。
寺内现小雁塔为方形密檐砖砌建筑。 原来有15层,高约46米。 塔身各层重檐,南北两侧各有门。 塔身自下而下逐渐降低、缩回,越往上走,升得越快。 它美丽、精致、独特。 门框由青石制成。 塔内部为空心圆筒结构,铺有木地板,木梯盘旋而上。 明清时期因多次地震,塔身龟裂,塔顶毁坏,仅存13层。 寺内还有一口重一万多公斤的辰大铁钟,铸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
【去陕西旅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相关文章:
去北戴河旅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04-12
去瑞士旅游什么时候最好 08-15
去澳门旅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10-28
去哈尔滨旅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07-21
去厦门旅游什么时候最好 07-22
去张家界旅游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10月21日
去张家界旅游什么时候最好 09-16
凤凰古城什么时候去最好 06-04
百万葵园什么时候去最好 03-26
冬天去哪里旅游最好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