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团游价格不尽相同服务质量大打折扣乱象待解
这几天,随着学校放假,暑期旅游正在升温。 据公开报道,今年夏季跟团游、自由行订单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10倍以上,各大旅行社也在努力加大宣传力度。 “省心、省钱、自驾接送、游览景点值得、还会有专业讲解”之类的广告随处可见。
《法治日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如此繁多的旅游团虽然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但也让游客选择困难,甚至很容易使游客陷入旅行社或导游设计的“陷阱”。
团体旅游的价格有所不同
服务质量大大降低
“去三亚旅游的时候,我特地报了个高价团,四天5888元。但后来问了同行的小伙伴,才发现我被骗了。他们在其他地区报的价才2888元。”元”,游客李艳说道。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同地区跟团游报名费不同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旅行社深思熟虑后的深思熟虑的决定。
前不久,游客方芳去云南跟团游时,也发现不同省份报名的游客团价不一样。 “直到这两天,我无意中从导游的话中发现,旅行社是根据购买力来区分不同地区的游客的。由于我来自购买力较强的南方省份,所以还给了我一张“去西双版纳旅行,其实只是旅行社希望我能‘买买买’。”方方说。
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政策法规中心副主任王天星表示:“这种现象在旅游业中非常普遍,很难说不合理。因为旅游不同地区的旅行社在购买相同的旅游行程或旅游产品时,由于购买时间和数量不同,获得的回扣和价格也不同,因此,只要有正当理由,都是市场行为,监管部门不会干预。”
“同一旅游项目在不同地区的团体参团费用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市场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旅游行业适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因此,在同行业竞争下,市场经济下,一些旅行社为了增加竞争“优势,价格标准可能会调整。”北京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兴水表示,不排除一些旅行社不按照正常收费的情况行业惯例是通过竞价来降低成本,这必然会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从长远来看,还会造成恶意竞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同时,《法治日报》记者调查了解到,旅行社经常擅自降低服务标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从吃住行到娱乐项目。
“我去泰国旅游一周,说是住四星级酒店,但实际上和200多元一晚的酒店没什么区别。”游客齐佳佳说。
“我们去张家界高价旅游,约定不购物,最后却去了两家购物店,约定的免费餐顿时没了,约定乘坐6趟索道、1趟空中客车,但“我们只坐了4个索道。还有一辆10座的面包车,实际上可以载15人,导游还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小板凳。” 游客张文谦说。
合同上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但为何大部分游客旅行后都感觉“合同只是个摆设”? 对此,王天兴认为: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服务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 同时,旅游服务是无形的,服务质量难以量化,从而给旅行社和导游很大的操作空间。 此外,旅行社有时也被迫采取这种孤注一掷的措施,以弥补不合理的超低价旅游项目造成的损失。
张兴水分析,如今的旅游市场鱼龙混杂。 一些相对较差的旅行社急功近利,服务意识差。 他们只是想节省开支,增加利润。 因此,即使双方签订一揽子合同,仍然容易出现不诚实违约的情况。 。 此外,旅行社的履约能力和资质也会影响其服务质量。
导游软硬兼施促销
学生和老年人最容易受骗
大学毕业后,李佳慧在一家旅行社工作了两个月。 她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低价团游览的景点几乎都是免费的。如果有收费,旅行社会和景区对接,拿到很低的价格。这意味着“跟团游期间一定要有购物活动,游客必须在店里停留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
低价团购选择多、隐性消费高,早已是众所周知。 正因为如此,为了提高旅行体验,游客更倾向于选择高价游或纯玩游。 但不少游客发现,在实际跟团旅游中,购物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李艳说:“我们的合同上写着没有购物店,但旅行社把购物店的名字改了,就混乱了。”
她举例说,旅行社的行程中都会包括购物商店,但这些商店的名称通常与旅游景点非常相似,导致游客很难识别。 还标注了游览时间,这样带游客去购物商店“合理、有根据”。
王天兴认为,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来看。 如果你去的是国家批准的购物旅游景点,不能认为是旅行社盗用概念。 但如果将一个纯粹的购物点包装成所谓的旅游纪念品博物馆、旅游产品生产基地、某产品展厅等,而其本质或主要功能仍然是购物,那么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旅游概念。盗窃,属于违约行为。
然而,导游的各种推销技巧很容易让游客放松警惕,不知不觉地陷入他们设下的“买买买买”陷阱,尤其是学生和老人。
“我妈妈和阿姨退休后经常跟团旅游,每次回来都会带上各种旅游特产,小到麻花、糖果、酱料,小到玉器、银手镯、乳胶床垫……”李艳说。
“我的爷爷奶奶和婆婆跟团去广西,被导游骗花了3000多元买了各种项链、手链,但项链看起来就像是地摊产品。” 芳芳说道。
对于老年人容易受骗的情况,张兴水认为:“大多数老年人已经退休很长时间了。 他们对社会的警惕性较低,防范能力较弱。 他们出去的时候比较放松,不太有原则。 所以很容易陷入诱导消费的陷阱。”
年轻游客拒绝诱导消费、强迫消费的意识较强,产品销售难度加大。 为了增加收入,有的导游甚至对游客出言不逊。
游客王俊杰去云南旅游时特意预订了精品游。 经与旅行社多次询问,对方表示不会强制消费。 “结果到了云南后,我每天都被拖着去购物,导游费力地逼你买,还跟我说了很多粗鲁的话,说不买就是无耻,是占便宜。” 王俊杰说道。
同样去云南跟团游的张帅说:“我一上车,导游就刁难我,并暗示旅行社掌握了游客的个人信息,要求我们购买更多的事情。这被认为是扶贫。”
张兴水认为,这反映出当前旅游服务门槛较低,缺乏对从业人员严格规范的培训。 “一些未经系统培训的从业人员进入旅游市场,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职业教育、行业培训和导游资格监督管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导游服务质量,扩大游客数量,建立向导游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渠道,使导游职业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欺凌市场、欺凌游客的现象。 ”。
王天兴说:“这个行业真正的混乱根源不是旅行社和导游,而是无良购物店,他们销售低质、高价、不规范的所谓特产、茶叶、金银珠宝、玉器等。” 、药材等,借助优质的产品。 回扣、高额回扣让旅行社以超低价吸引游客,然后与当地相关部门相互勾结,形成利益共同体。 因此,购物带来的问题不能完全由导游和旅行社承担。 他们是整个旅游市场的责任。 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有责任。”
各方面共同管理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对于旅游团乱象,王天星分析说,从全球范围来看,大多数旅行社都是小企业。 所谓大型旅行社包括景区业务、酒店业务、房地产业务、会展业务等。 就纯旅行社业务而言,这个行业的主流是中小型旅行社。 “小微旅行社人员少、成本低,导致业务发展底线较低,更难考虑长远。”
“所谓‘零跟团游’、‘低价游’,表面上是降低游客的旅游成本,提供廉价优质的服务,实际上存在很多合约陷阱,最后羊毛出来了。” “羊、游客的消费只会变相增加。”张兴水说。
因此,在选择旅行社时,王天星建议大家要关注旅行社的品牌和信誉,注意不要参加不合理的低价旅游团。 尤其是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合同条款的明确以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平等。 要看合同条款是否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是否符合社会秩序和良好风俗,是否包含合同终止、违约责任和纠纷解决等内容。 避免受害人缔约过失责任的方法等内容。 在签订合同之前,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旅行社的律师或导游,看看合同是否公平合理。
“对于从业者而言,旅行社应制定合理的报价体系,兼顾消费者的利益和从业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而达到综合平衡。” 张行水说道。
虽然行业内自律是改善当前旅游业乱象的重要手段,但他律是自律的制度基础。 行业自律离不开良好、严格的制度和监督体系。
2013年,为保护游客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旅游法》,并于2018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
“现阶段,其实是有法律可守的,也有明确的执法部门,关键问题是如何遵守法律,防止机会主义继续发生。” 张行水说道。
王天兴认为:“未来对旅行社的监管必须加强,但旅行社本身无法掌控整个链条。整个链条的关键环节不是旅行社,而是购物店和自营项目经营者。”相应的监管机构不仅是文化和旅游部门,还有市场监管部门,一旦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平正义,让旅游市场恢复平静。 ”
“总体而言,为了这个行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必须加强规范管理的执行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此外,公众还可以从行业整顿的角度向非执法部门、政府立法机构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张兴水说,“虽然中国旅游乱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相信在现行法律体系下,政府有能力、有路径,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