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六盘水研学旅游线路设计及理论基础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加,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 在国家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和游学旅游的背景下,中小学生游学活动形式成为关注焦点。 项目在对六盘水市旅游资源调查和游学旅游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旅游资源整合的要求,对六盘水市游学线路和旅游产品进行了全面的基础分析,并基于结合六盘水市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考察旅游政策、考察线路和旅游产品,为相关学者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游学; 旅游线路设计; 六盘水

1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分析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游学在日本被称为“游学”,是日本学生最具特色的活动。 “游学”起源于1946年,涵盖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到体验自然等各个领域。 韩国教育部门已将毕业旅行列为学生必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在欧美等国家,游学已成为一种常态。 国外留学旅游产品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成熟。 例如,Carlson & Widaman在1988年的三年级留学课程中讨论了美国学生国际理解的潜在变化。1989年,Weile对一群在加拿大度过暑假的日本学生进行了一项研究。 “将英语学习、跨文化经验交流、旅游娱乐结合起来”。 这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都整合了游学活动。 这种管理模式让学生在参加游学过程中规范意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在我国,最早的留学旅游研究始于1996年。陆克峰在研究中首次提出“留学旅游”的概念,并对来华留学旅游的学生的教育方法进行研究。 国内关于游学的实证成果非常丰富。 研究视角侧重于游客的动机、感知、体验和相互联系。 研究对象为学者、大学生和中小学生。 研究方法以定量为主,有结构类比、实地考察、问卷获取信息等。朴珍珍以韩国赴华短期访问学生为例,探讨高校留学旅游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和大学、教育效果、满意度和忠诚度。 陈飞、苗晓倩等从游学旅游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市场状况、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回顾。2013年《全国休闲旅游纲要》明确提出“而度假时间总量保持不变,高等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探索安排中小学春秋假期。” 2014年 2009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将“游学”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提出中小学生游学中学生应积极开展。 综上所述,游学旅游已成为旅游新业态,也是推动旅游+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关研究学术成果和政策条件表明,游学旅游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 旅游研究基础理论分析

1.2.1 游学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游学旅游是指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集体旅游生活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教育目的,依托旅游景区开展体验式教育、研究与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旅游活动。 教育部提出,要把游学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避免“游而不学”、“学而不游”现象。 此类活动主要包括科普旅游、成人教育旅游、国际国内大学生旅游等。 活动可以独立开展,也可以由单位正式组织。 主要特点如下: (一)范围清晰。 游学强调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比如一些课外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棋类比赛、校园文化等,不符合游学的范围。 (2)目标群体固定。 青年学生是游学的主体和中心,是游学成功的核心因素。 (3)目的明确。 此次游学主题明确、目的明确、组织有序。 它强调对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课堂”,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四)组织特点。 游学主要是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 它们与家长自发组织的小组活动不同。 它们是一种共同教学、相互体验和讨论的方式。 (5)产品多样性。 随着市场逐步完善、产品更加多元化,以学习特殊专业知识为重点的游学活动频繁出现,主题逐渐丰富,如动漫、影视、体育、科技、文学、历史、生物、探险等。 特色游学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6)体验全过程。 游学强调学生一定要有体验,而不是只是到处走走看看。

1.2.2 游客购买行为特征分析(1)购买活动呈现出相对复杂的产品评价过程。 游学旅游的目标市场是中小学生。 游客购买的是一种特殊的服务。 由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消费者不能“先品尝后购买”,必须确定后再购买。 产品的状况会增加风险。 因此,游客在选择旅游线路时,通常需要收集广泛的相关信息,使得他们的购买决策比一般产品复杂得多。 (2)游学是一种非常规的高层次消费。 旅游本身就是“无形产品”和“有形产品”的结合体。 在评价“有形产品”时,可以用特征来评价产品质量,包括颜色、密度、气味等,而对于“无形产品”,则需要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时满足了,就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而且,游学需要高层次的心理需求来触发活动。

1.2.3 游客心理特征分析根据Kurt Levin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析,影响游客购买行为的因素可分为三类:游客个人特征、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此外,游客的心理特征也会对旅游行为产生影响。 (1)改变环境调整身心节律的心理特征。 中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单调、无聊感,造成心理压力和心理疲劳。 同时,也会造成体力和精力疲劳。 因此,需要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良好发展。 需要以新的生活体验来改变生活方式和节奏,而这种心理需求不会因为满足了一次而结束,而是会不断增长。 游学旅游在人们的长期生活中周期性地出现。 (2)探究对知识的需求。 每个人都对了解自身之外的事物、不同程度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感兴趣。 探索求知的心理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欣赏;二是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对自然景观的审美需要。 二是欣赏不同文化历史的理解,体验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欣赏社会之美。 这种心理需要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它体现了人们对新奇现象的探索。 与调节身心节律的需要相比,探索和寻求知识的需要不会周期性地再现。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逐渐增大的特点。

2 六盘水市学习旅游基地基本条件分析

2.1 六盘水市地理位置分析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乌蒙山区。 全市面积9965平方公里,辖2个区、1个县级市、1个县。 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受低纬度、高海拔地形影响。 气候凉爽舒适,湿润清新,紫外线适中。 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也是全国唯一以其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六盘水地处云贵两省交界处,长江与珠江上游分水岭,南盘江、北盘江流域两岸,资源丰富。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众多,其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等6个民族是六盘水市的常住居民。

2.2 六盘水市旅游资源及相关条件分析

六盘水涵盖国家标准分类中的8个大类、35个小类、102个基本类型。 六盘水市整体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品位高,人文资源富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但区位条件和经济背景仍处于发展阶段。 由于六盘水市近几年才开始转型发展,交通常年“受阻”,出行方式有限,经济基础略低于我国上海、宁波、杭州等地区。 条件还不够好。 市内有月照机场和火车站,近年还将开通高铁站。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就旅游资源而言,显示出很大程度的潜力和提升。 空间。

3特色旅游线路及旅游产品设计

旅游线路是指将一定区域内的若干旅游点或旅游城市与交通线路合理连接起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路线,以使游客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观赏效果。 具体来说,旅游线路是单位的旅游产品,是旅游者与旅游对象、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重要纽带。 一般旅游线路设计需要包括: 旅行时间(包括总的旅行时间以及整个旅行过程中的时间安排); 旅游目的地(包括主要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等级、主要旅游景点的特色等); 旅游交通(包括旅游交通方式和工具); 旅游住宿; 旅游活动安排(直接影响线路质量和旅游活动效果); 价格(敏感因素)。

3.1 六盘水市线路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1.1缺乏创新意识,违反原则。 旅游产品有市场生命周期,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旅游线路也遵循这一规律。 旅游市场不稳定、选择性强。 因此,旅游线路设计必须动态变化创新,完善和突破传统线路,对旅游资源、交通等要素进行新的组合,才能使旅游线路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线路。 发展。 六盘水市实际旅游线路类型单一,缺乏新意。

3.1.2 缺乏淡季线路设计 旅游可分为淡季和旺季。 旺季是旅游业发展最旺盛的时期。 这时淡季可供游客选择的旅游线路相对较多,淡季也会常用。 快速渗透市场的价格策略,会在游客中造成“低价、劣质”的刻板印象。

3.1.3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旅游设施是完成旅游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设施、设备和相关物质条件的总称。 它们会影响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服务质量。 因此,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游客的客观条件和旅游过程中设施的便利性,使游客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 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旅游业就不可能发展。 上升。

3.1.4营销策略和手段不够。 在现代营销理念的指导下,在准确把握环境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公司的营销发展目标,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对公司的市场进行市场调研。 。 营销发展的总体愿景和策略。 一个旅游企业制定的营销战略目标只能有一个,即必须有一个主攻方向,否则就会分散企业的营销力度。 相反,要尽可能采用多种手段来达到推广效果,充分利用顺应时代的“互联网+”,重点与携程、去哪儿等APP合作、途牛、淘宝等,也可以加强与博客、微博、抖音等自媒体的合作。

3.2 研究电路设计方案

结合旅游线路设计内容原则,针对六盘水市实际问题,提出4条线路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

3.3 研究旅游线路营销方案

从出行时间安排、出行目的地、出行交通特点差异、出行活动安排和定价等方面提出方案实施策略。 价格营销:由于四线都是首次采用调研路径,因此在旅游产品招商期间采取缓慢渗透策略,采用低价、低促销的策略先行进入市场,并采取策略成长期与成熟期过渡期的高价格、高促销。 销售策略。 利用旅游线路创新原理,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全面探索自然资源,追求民族文化类型的线路,有利于学生了解六盘水文化和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资源,形成崇尚创新的社会理念。 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互动性等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充分体现游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教育形式,让青少年不仅在课本、书本上了解外面的世界,影视作品,还要亲自体验才是最好的方式。 游学旅游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背景,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

[2] 王坤新. 出国留学旅游的特点及启示[N]. 中国旅游报,2015-06-24(010)。

[3] 邢晓宇. 国内游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江苏商业理论,2019,(12):69-71。

[4]朴珍珍(2015)高校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5。

[5]朱海飞. 基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游学[J]. 旅游概况(下半年),2018,(06):207.

[6] 国家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J]. 中国乡镇企业,2013,(03):4-5。

[7]陈英,谭英聪. 我国游学旅游企业发展现状研究[J]. 现代工商业,2019,40(30):19-20。

作者:沈佳、刘安乐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