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力养老”到“银发新时尚”的乡村养老
如今,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村已经演变成空巢社会,老年人在农村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这种模式使农村家庭养老变成了自力更生的养老,即老人自己负责。 保障农村日常生活和养老; 另一方面,居家养老逐渐成为“银发族”的新时尚,一批养老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矛盾和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农村养老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被忽视的养老战场。
一、农村养老理念
农村养老不仅是一种养老新模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休闲方式。 在能够提供舒适田园生活的农村地区,以农房、特色养老院或度假村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吃、住、看护、护理、娱乐等养老服务。 老年人不仅可以享受集观光、旅游、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乡村生活,还可以参与体验式农业项目。
本文所称农村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以康养、疗养为目的,到边远乡村旅行、暂住、游览等活动的总和。
2.农村养老的必要性
1、农村养老有利于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目前,我国老龄化日益加深,全国老年人口已达2亿多。 但与我国老年人总数相比,社会养老机构存在较大缺口; 另一方面,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模式向多元化发展。 在这种社会养老现状下,农村养老产业的发展,为养老机构和设施增加了一种选择,无疑将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
2.农村养老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和健康需求。
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非常好,空气清新,阳光充足,自然风光优美,乡村文化浓郁,民俗技艺特色鲜明。 这种条件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他们锻炼身体和参加一些农村集体活动,满足他们的养老和保健需求。
从心理上来说,一些老年人在农村出生、长大,对农村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归属感,这可以激发老年人积极的生活态度,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3、农村养老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来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休闲农业,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村养老项目可以有效拓展农业功能,改善乡村环境景观,延伸农业产业链,挖掘农业潜在价值,形成区域农产品高端消费市场、休闲旅游和养老服务市场。
三、农村养老特点
1、景观体验
农村养老以农村为载体,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优势。 提取乡村景观元素,融入地域人文风情,将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入环境设计,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农业生产等体验活动。
2、服务多元化
农村养老不仅可以提供临时养老项目,还可以提供长期的居家养老服务。 在设施和服务方面,包括居住空间、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社区服务等,加强对老年人的照护和管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便利的交通优势可以为老年人的往返出行、探亲提供便利。
3、经济流通主体
农村养老包括经济消费。 在环境规划方面,遵循自然的设计方法可以整合地形、植被、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资源,保持场地的可持续性。 在工业经济方面,它整合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资源。 ,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倡导集约化农业建设,为农村养老地产循环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和保障。
4.案例分析-中国乐阳市
一、项目概况
中国乐阳市位于广西省崇左市扶绥县新宁镇。 规划面积743.54h㎡。 规划区中心为王庄河,包括桃花村、石马村两个村庄。距扶绥县城的距离
3公里,距南宁40分钟车程,距吴圩国际机场30公里,车程15分钟。 是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确定的我国首个“国家宜居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项目定位于养老服务行业,以“关爱”、“享受养老”的规划设计理念,立足山水自然优势、民俗文化资源,面向老年群体而设计开发。集田园旅游、养生度假、生态休闲、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养老体验基地。
中国乐阳城市总体规划
二、项目主体建设情况
根据建设目标和场地自然条件,乐阳市结合生态环境、景观格局、田园分布,形成了“一镇、两园、四大片区”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镇:乐阳镇位于场地中心,内设五个主题社区、老年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康复医疗中心等要素。
两个园区:休闲农业体验园和养生养老文化园。 农业体验园位于公园西北侧,让老年人亲近自然,体验田园农耕的乐趣; 养生养老文化园主要展示养生文化、中草药文化、孝道文化等文化产业。
四大区域:即入口景观展示区、民乐旅游区、隐士田野区、活跃休闲活动区。 动与静、森林、水、田野、聚落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民俗乐园。 依托安静的自然环境,为老年人提供了完美的环境。 为人们的退休生活提供选择。
以“山、水、绿、文”为设计理念,遵循“空间布局-景观结构-节点设计”,构建“一中心、两带、六区、多节点”的开放式景观系统。
“一心”是“乐阳”的核心主题景观区;
“两条带”,即滨水景观休闲带和由山体组成的山地绿脉景观带;
“六区”分别为入口景观区、田园风情区、壮族田园风情区、桃园人文景观区、乐东人文景观区、养生康复文化景观区;
多节点构建优质绿色景观环境。
中国乐阳市功能区划图
概要:该项目充分结合地理优势,注重游憩、观赏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有利于老年人社交和文化体育活动的场所; 坚持生态优先,突出老龄友好设计。
4.农村养老模式研究
1.农村养老社区模式
发展农村养老,政府可以向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引导房地产企业与有实力的社会养老机构、知名旅游企业合作,开发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农村养老社区和养老公寓。
公寓或社区的选址应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乡村旅游胜地。 建筑风格还应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相结合,展现不同的特色文化。 在建筑设计方面,应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实现老龄化设计。
农村养老公寓模式也可以选择农民宅基地。 当地老人与外来老人住在一起,不仅扩大了当地老人的朋友圈,也让农民得到了补偿。
2、乡村敬老院模式
农村敬老院是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的酒店式房间。 房型根据老年人的身体需要可分为三种类型:自理型、半自理型、医疗型。 房型按酒店标准间、双人间等划分,配套设施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成适合老龄化的。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做出自主选择。 乡村养老院配备娱乐、康复、医疗等设施,由医务人员或专业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养”、“学”、“乐”等专业服务。
3、农村居家养老模式
农村居家养老是一种度假村式的养老方式。 老年人可以选择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农村地区长期或短期居住。 住宅可以是农家乐的住宿区,也可以是农民出租或出售自有住宅的农村住宅。
5. 总结
农村养老虽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医疗体系不完善、人文关怀不足等问题。 对此,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完善设施; 市场和经营者要着力突出农村特色,着力农村养老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