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玉溪市红塔区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勠力奋斗的时代强音

玉溪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有哪些_玉溪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招标_玉溪民族旅游特色项目

玉溪市红塔区是云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玉溪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汉、彝、回、哈尼、白等民族杂居在这片享有“聂耳故里”、“云烟之乡”、“灯笼之乡”美誉的沃土上。 他们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聂耳故里”。 我、你我之中,谁都离不开彼此和谐的民族关系。

玉溪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有哪些_玉溪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招标_玉溪民族旅游特色项目

在新时代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红塔区紧紧抓住锻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时代民族工作鲜明主线。 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结合红塔区区域特点,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做到“四个强化”,结成“五个联盟”,探索“五个模式”,实施“六大行动”,着力探索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区域核心城区的创新模式和有效途径。 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鲜红底色、以“共建共创”为特色的融合发展特色、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坚定办学理念。 巩固和发展了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凝聚力的良好局面。

民族团结,奠定了红塔区发展的坚实基础。 共同进步已成为各族人民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生动实践。

团结协作、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6月23日至24日,省委、省政府在玉溪召开现场办公会。 会议强调,玉溪市要深入分析市场形势特点,明确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努力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 “一极两区”的准确定位,激发了玉溪市干部群众更大的热情。

红塔区大营街道社区被誉为“云南第一村”,是滇中农村社区,有2078户、5678人,居住着彝族、哈尼族、傣族、苗族、蒙古族等11个少数民族。 被誉为“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典范”。 距中心城区5公里,辖3个自然村、9个居民组。

玉溪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有哪些_玉溪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招标_玉溪民族旅游特色项目

改革开放前,大营街曾是著名的“吃难、喝水难、房难、行路难、娶妻难”的“五难村”。 改革开放后,大英街道集体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 乘着改革春风,大营街道从建筑业起步,积极发展集体企业,迈出了共同富裕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1988年,在大营街道建成玉溪卷烟厂滤棒分厂、玉溪水松纸厂,为集体经济的腾飞做出了贡献。 到1992年,大营街道经济总收入突破1亿元。 在这两个工厂的带动下,铝型材厂、铝箔纸厂、油墨厂、铜材厂、太阳能厂等集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第三阶段是上世纪末至今。 大营街道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盘活闲置集体土地,依托当地温泉、饮食文化等资源发展旅游业,集体投资建设回龙生态公园、映月潭休闲文化中心两个4A级旅游景区。 “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已经能够并肩飞翔。

红塔区委常委、区委统战部部长温鹏表示,大营街道的现状,是“各族一家、家家户户”的生动实践。必须过上美好的生活。” 也是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争取共同繁荣发展的现实反映。

每个人都欣赏自己的美,并共同分享美

红塔区清华街上,每当夜幕降临,明亮的灯笼就会亮起。 此时,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品尝与玉溪窑青花瓷相关的文化和美食。 清华街以古韵新貌,讲述着传承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的故事。 清华街已成为玉溪市“文化旅游新地标”,汇聚了汉、彝、白、回、傣等民族的优秀文化项目和美食,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驻足于此。 。

古青花窑还在,玉溪美食飘香。 为更好继承和弘扬地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清华街道充分调动相关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匠、民族企业、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将玉溪人文融为一体、历史和民族文化。 通过有机结合,致力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平台,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共同精神家园、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的氛围。

2020年3月28日,蓝白夜宴结束后,该街区已开放运营300米。 首批257家文创、非遗、餐饮等商户入驻,日均客流达1.5万人次,日均营业收入达45万元,带动就业创业2500余人人们。

清华街负责人桂勇表示:“清华街的建设发展,注重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结合,努力把清华街建设成为优秀文化的荟萃之地。”各民族交融融合,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 平台; 打造各族人民体验中华民族共有的优秀文化的窗口,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成果,为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我们的力量。”

玉溪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有哪些_玉溪民族特色旅游项目招标_玉溪民族旅游特色项目

清华街通过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保护、展示、交流、发展”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打造玉溪特色文化品牌,让各族人民共享非遗传统手工艺。清华街是文化的硕果,过去、现在、将来,过去、现在、将来都将在“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前行。

蓉蓉、龚连接人心

有了“舞台”,大家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过程中,红塔区始终坚持“一体化”的思路。 通过组建“五个联盟”、探索“五个模式”,多渠道联动社会力量,广泛回应群众需求,串联起点与线。 红塔区民族工作网格不断编织,通过“融合”和“现实”探索出红塔区民族团结进步的新路径。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迈上新台阶。

以提供良好就业服务为目标,组建“就业创造联盟”,探索民族团结+就业模式; 以发展教育为方向,组建“教育创造联盟”,探索民族团结+教育模式; 以开展文化活动为切入点,组建“文创联盟”,探索民族团结+文化模式; 以人文资源发掘为突破口,组建“旅游创造联盟”,探索民族团结+旅游模式。 围绕基层事务管理,成立“基层治理创造联盟”,探索民族团结+基层治理模式。

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的进程中,红塔区从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大力倡导各社区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理念。营造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相互嵌入的良好环境。 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已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力抓手。 城市已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融合发展、共同发展进步的平台。

目前,红塔区县域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六位,人均GDP位居全省第一。 2019年,全区134个少数民族村(居)组人均纯收入达到19042元,比2015年的11594元增加7448元,增长64%,明显高于人均纯收入。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为18529元。

截至2020年底,已有14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4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户)、326个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户)和教育基地已在该地区成功设立。 红塔区委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黄草坝村委会、灵秀社区的建立走在全省前列。 一些示范项目和特色村名列全省乃至全国。

(供稿:玉溪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