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集体:奋战乡村振兴新战场

奋战乡村振兴新战场

塞罕坝林场几月份去好_塞罕坝林场旅游季节_塞罕坝林场气候

时势造就英雄,平凡铸就伟大。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毛祥林等10位同志和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标兵”荣誉称号。在《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荣誉称号获得者走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

他们是英雄,更是人。

时光荏苒,他们在乡村忙碌,转眼又是一年过去。榜样的力量,鼓舞斗志,激励人们奋进。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荣誉称号的集体,看看这些“平凡的英雄们”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不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塞罕坝机械林场帮助周边村民找到了生态致富的出路

“绿色银行”开启二次创业

一大早,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口华营村村民刑国林就把自家可容纳100人的农家院打扫干净。

“山上的树就是一座宝库。”崔国林常说这句话,这也是他脱贫致富的最大秘诀。

2003年,刑国林靠四间泥房、四张桌子,成为村里第一个靠旅游谋生的人。然而前几年,他的家人相继患病,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原本富裕的家庭变成了贫困户。

“我也曾灰心过,但有了塞罕坝,我就不怕不致富了。”刑国林说,广袤的森林是一座“绿色宝库”,每年前来参观、学习、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在当地政府和塞罕坝机械林场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刑国林白手起家开了一家餐馆、装修了一家民宿,并借生态旅游的热潮成功脱贫致富。

东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西至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全长180公里的国家“第一风光大道”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致富之路。位于旅游公路沿线的口华营村,距离塞罕坝机械林场仅20余公里,也是林场的定点帮扶村。口华营村的发展与林场产生共鸣,成为塞罕坝以生态建设带动周边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塞罕坝机械林场相继建成七星湖湿地公园、塞罕塔、凉冰台、滦河源头等生态旅游文化景区,推动围场县旅游景区实行一票制,助力打造围场文旅产业发展平台、“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据统计,在林场的带动下,周边村庄农家乐、手工艺、土特产加工业逐渐形成规模,景区120余家旅游服务经营场所,每年可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

塞罕坝林场气候_塞罕坝林场几月份去好_塞罕坝林场旅游季节

为更好地发挥生态文明建设鲜活范例的示范引领作用,林场已完成“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第二次创业计划”,正式开启新的征程。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发展离不开周边村民的支持,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也是林场二次创业的主要目标之一。”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

在二次创业中,塞罕坝机械林场通过劳务就业等形式,吸收周边群众参与森林管护防火工作,进一步释放林业富民生态功能。同时,开展林下种植羊肚菌、红景天、旱金莲等试验研究,引导和带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农家乐、养殖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

夏秋季节,茂密的森林里,蘑菇、柴胡、洋葱等野菜随处可见。“去年,一天光是洋葱就能卖2000多元。”村民吴素霞说。保护森林就是保护“饭碗”,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塞罕坝森林,成为周边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吴素霞笑着说:“我们到林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青山绿水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解放军报记者张玉金)

陕西省绥德县郝家桥村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美丽乡村

“乡村模范”传递榜样力量

“今年变化很大,我们村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今天天气好,一大早就有外地游客过来参观。”初春时节,在前往陕西省绥德县张家边镇郝家桥村的路上,司机小李滔滔不绝地讲着村里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郝家桥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典型”荣誉称号。村村学郝家桥,人人学刘玉厚。从“陕甘宁边区‘乡村标兵’”到“全国脱贫攻坚典型”,革命时代的先进村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一进村,石墙上“传承红色基因 学习劳模精神”12个大字十分醒目。走进村里,在展厅里,导游讲解着每一张历史照片、每一件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77岁的村民马兴业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他主动申请当当地导游,用地道的陕北话给游客讲当年的故事。“人越多,我讲故事的热情就越高,我要把革命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村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建成后,共接待游客24万人次。”与我们同行的绥德县人武部部长刘政说,几乎每天都有省内外的团体或个人到村里来学习,大家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很多外地游客也喜欢在村里的民宿住上几天,体验农家生活。

“让乡村更像乡村”,郝家桥村以此为理念,探索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让村民讲故事、让游客做宣传,展现出新时代郝家桥村美丽乡村的新风貌。

塞罕坝林场气候_塞罕坝林场几月份去好_塞罕坝林场旅游季节

“这里成了‘网红’景点,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还带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红色旅游让村民富起来了。”军特干部崔强说。得益于红色旅游,村里的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还开通了郝家桥村至绥德县的公交专线。2021年,郝家桥村人均年收入突破1.2万元。

崔强介绍,他们将利用绥德县加快推进“一馆五地”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多条红色教育研习线路,建立由更多离退休干部、退役军人、学校师生等组成的红色导游队伍。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曹奇 赵善学)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打造高原智慧能源小镇

“电动天桥”增添智能机翼

藏民房屋崭新整洁,家家户户门前飘扬着五星红旗,屋顶上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这就是西藏贡嘎县森布格高海拔生态移民安置点,这里如今有了一个特别的名字——森布格智慧能源小镇。

2019年底,4000余名牧民告别平均海拔5000米的双湖草原,落户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森布里村。“高原上放牧十分艰难,日常用电只能靠太阳能电池,阳光明媚时,靠两块电池勉强能看电视。”搬迁后,村民鲁卓第一次用上了“大电网电”。“我们不仅再也不用担心停电,偶尔遇到用电问题,打个电话,工作人员就会很快上门解决。”

和其他村民一样,鲁卓家的屋顶上也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平均每天能带来6元左右的收入。2021年以来,国网山南供电公司、贡嘎县供电公司在森布里安置点开展光伏工程项目,在安置房和公共配套建筑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板,为安置居民减少用电成本,助力稳产增收。

扶贫攻坚期间,青藏、川藏、藏中三条“电力公路”相继建成,在世界屋脊上编织起坚强可靠的“光明网”和“幸福网”。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农电部作为社会扶贫力量的杰出代表,荣获“全国扶贫典型”荣誉称号。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农村电力能源供给开始从“有”向“用”升级。

在森布里现代牧场,国网贡嘎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维修相关设备。2021年8月,森布里现代牧场用电数据实现在线实时监测,标志着森布里智慧能源小镇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西藏首个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内需满足的示范基地。

“今年5月份左右,储奶、挤奶、冷藏等设备从内地运来,牧场预计迎来用电高峰。”牧场设备负责人李元宝说,有了实时监控平台,就能根据数据预测用电高峰,提前做好准备。在千里“零碳”畜牧产业园,智慧能源管控系统实现全镇整个能源系统的实时监控和全景分析,通过向企业推送能耗报表和优化建议,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能源集约高效利用。

“智能”是千武里搬迁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关键词。千武里智慧营业厅客户经理索朗顿珠对此感触颇深,“家里的很多电器、开关都是智能的,通过手机就能远程操控。”他所在的智慧营业厅还为全镇居民提供信息服务,一站式办理电费缴纳、政策查询、业务咨询等。

下一步,国网西藏电力将丰富智慧能源应用场景,完善数据接入,实现智慧能源小镇常态化运行,同时进一步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提高村民生活电气化水平,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茨木梅朵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