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千年古韵与现代发展的完美融合
烟波柳江。
洪雅高庙古镇老街。
洪雅县复兴村梯田。
丹棱幸福古村。
洪雅青岗坪村万亩茶园。
彭山江口白腊村的油菜花海。
村镇保护与城乡发展协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
眉山,古称眉州,是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有2300年建城史,拥有悠久的东坡文化、道教文化、竹编文化等,是“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里,有“千年诗书城”之称。
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49.5%,岷江、青衣江贯穿其中,拥有“最美桌山”瓦屋山、“峨眉山半山腰”七里坪、“川西第一海”黑龙潭等旅游景点,2016年被亚太旅游协会评为“亚太地区(二三线城市)首选旅游目的地”。
“村边绿树成荫,城外青山斜。开窗面朝田野,饮酒谈桑麻。”历史村镇是人类文明传承发展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作为东坡故里,眉山历史村镇保存完好,独具特色,现有花园村、复兴村、洪雅县红星村、丹棱县幸福古村等17个国家级、省级传统村落。
近年来,眉山坚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与文化传承共振推进,坚持在传承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市以村风、民居、历史遗迹、生态保护为重点,不断加大历史村镇保护力度,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美丽眉山和宜居乡村建设,建成有产业、有面貌、有传承、有秩序、有安全、有活力的“六有”新村,形成了村镇保护与城乡发展相协调、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的良好局面。
绿水青山滋润小镇,古朴村落成世外桃源,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在眉山城乡徐徐展开。
在开发过程中保护“原味”并改善外观
洪雅县高庙镇花园村是一座深山古村落,村落建筑十分古老,布局独特,结构典雅。
花园村至今仍保留着原貌,青石板街巷、屋檐密布,尽显古朴深邃。三条老街铺着长条青石板,上面长满了青苔,每间临街的房子屋檐下都是镂空雕花的吊脚台阶。古镇内房屋多为独栋小院,院内有小天井,门窗雕花图案,院落各异。临河的房屋为吊脚楼,形态各异,别具一格。村内至今尚存125栋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建造,尤为珍贵。
“这里的风景很真实,我每年都会来这里拍照。”摄影爱好者王平说。
古村落的魅力在于原生态,如何在开发完善中保护和留住原有的“乡愁记忆”?这一直是一道难题。
中国要美丽,乡村要美丽。眉山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环境整治工程。优化县级新村总体规划,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快推进邻里组团式新村体系建设和“东坡名居”精品村建设。依托世界一流企业和国际国内合作平台,引进国内外优秀工商资本建设民宿。到2020年,眉山市将建成500个美丽宜居乡村。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要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让历史遗迹与当代生活共生,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共振。
在历史村镇保护修复提升过程中,眉山科学进行“加减法”,确保村镇原有居民不走、原有建筑不变、乡村气息不淡、乡土气息不变。
保护先行,发展并重。眉山市及相关区县相继制定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总体规划。严格实施保护规划,划定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确保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不超过古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同时在发展中,以川西民居建筑作为古镇建设的总体思路,使山、水、树、屋和谐相生,努力打造“山有水,山水相依”的自然风光。
丹棱县在对兴福古村民居进行保护、修缮和提升过程中,仅对原有的石板院落进行了修缮和规范,保持了民居院落原有风貌和内部结构,恢复完善了“堂屋”、仓库等传统乡村特色设施,丰富多彩的步行道通向家家户户,乡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停车场、厕所、垃圾箱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青神汉阳古镇是岷江上著名的古码头,古镇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引导、整体保护、均衡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努力保护汉阳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要求核心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不得拆除,部分现代风格项目予以剥离。
同时,着力增强村镇活力,恢复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
“叮叮当……”汉阳古镇的街道上每天都能听到清脆的敲铁声。铁匠邹祥云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在镇上打铁二十多年。老街上,还有手工制作拐杖、传统梁秤、手工竹编的手艺人。作为古镇的原住民,他们见证并延续了古镇的繁华,他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和劳动产品成为古镇一道新的风景线,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看得见山,见得见水,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眉山质朴的历史村镇,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也是影视界青睐的地方。幸福古村是电影《被爱遗忘的角落》的外景拍摄基地;《伪钞人》、《身份证明》等多部影视剧均在柳江古镇拍摄。
在发展中传承文化繁荣与优良传统
“早晨醒来,雾气蒙蒙,把树桩当成了人……”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有着浓厚的青羌文化底蕴,村民用古老的脚犁耕种土地,上山采笋时还要举行祭拜山神的古老仪式。农闲时节,夜幕降临,村民们自发唱起古老的民歌,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让外地游客亲身感受到当地民间艺术的魅力。
粮满则民知礼,衣食足则民知荣辱。眉山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培育尊德厚德、风俗雅致、物产丰富的文明乡村氛围,实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促进文化艺术惠及百姓。
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充分挖掘东坡文化、三苏文化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农耕文化品牌。发展乡村文化新业态,培育一批龙头示范文化企业、地方文化人才、民间文化传承人。涌现出三苏乡王苏村、江口古镇、柳江古镇、复兴村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历史村镇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节庆礼仪、民俗、民间艺术的载体。
在丹棱县幸福古村等村落,文化大院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众筹等多种形式,文化大院已经成为从田野里长出来的大院子,独具风采。
洪雅县柳江古镇等村镇,牛灯、龙灯、狮灯、复兴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发扬,曾家园等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展示的舞台,九碗、洪雅钵钵鸡、青神汉阳鸡、汉阳花生等传统饮食文化共同编织起“味道在眉山”的金字招牌。
保护中发展文旅融合增添活力
初夏的柳江古镇风景如画。“这里的质朴古韵很吸引人。”近年来,成都游客陈志强和几个朋友经常来古镇游玩,白天在柳江戏水纳凉,晚上则留在柳江古镇,静静地洗去城市生活的喧嚣。
近年来,柳江古镇逐渐被人们熟知,前来游览的人也越来越多。“出名”后的柳江古镇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古朴,让游客留恋其山水,成为“常客”。
一路走来,眉山历史村镇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共同发展,走出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8年,眉山文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4790.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4.29亿元,实现15080户农村带动居民“三产”转化。
近年来,眉山致力于不断改善民生,打造“平安”新农村。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把历史村镇培育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支柱。推进大峨眉旅游西环线、“厕所革命”、旅游导游系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等七大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县乡公路改善升级工程,加快油路进乡、硬化路进村建设;开展“公交城”试点,逐步实现公交进村。到2021年,全市新建、改建乡村公路2000公里。
该市实施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三项创建活动,以全域旅游为引领,提升“市、县、乡、景区”四级文化旅游服务能力,提升了东坡文化的影响力、眉山旅游的吸引力、文化旅游产品的供给力、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2007年,洪雅县柳江古镇投资数亿元,以红星村为核心开发建设以“自然山水、古建筑、传统民俗”为主题的古镇旅游项目。自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古镇名声远播,先后荣获全国特色山水旅游名镇、全国生态美丽名镇、全省十大最美古村落、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
拓宽历史村镇原居民增收致富渠道,确保他们通过房屋出租、参与村镇建设管理、合作分红、项目创业就业等形式享受保护发展“红利”。丹棱幸福古村村民享受到了古村发展的“五大红利”,去年人均收入达到2.18万元,5年收入翻了一番。
许多历史村镇的原住民脱贫致富,助力眉山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8年,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1万人,16.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眉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四位。
眉山历史镇村是发展记忆的“活化石”。眉山历史镇村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木,都彰显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灿烂的文化,也让这片秀美的山川焕发出勃勃生机,助推眉山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级文化旅游经济强国和四川重要旅游目的地。(彭山桥,图片由眉山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