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升级发展中面临的小苦恼及应对策略
暑假到了,城郊游、乡村休闲体验游将迎来高潮,如果您有这方面的体会、想法、意见和建议,欢迎来信告诉我们。
贵州岜沙苗寨风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贵州岜沙苗寨风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乡村旅游:升级发展也有“小烦恼”
中国旅游实习记者王天翼
乡村旅游是振兴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旅游产业、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的有效途径。
但随着乡村文化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农家乐式的观光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向多样化、综合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乡村旅游消费逐步向度假式深度体验游转变,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些“小烦恼”也逐渐显现出来。
后沟古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召乡,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项目中古村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样本点。村落保留了大量来自黄土高原的土洞、窑洞,星罗棋布于谷地之中,顺着山势高低不一、风格各异;明渠暗渠相生的古排水系统是村落建筑屹立多年的“秘密”;齐全的村政设施、层层递进的居住格局、防患于未然的仓储体系,让后沟古村成为了北方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近年来,后沟古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开发了“梦回后沟古村、品味农耕文化、畅游冰雪乐园”主题活动、“古韵新村休闲游”主题乡村旅游线路、“相约千年古村 寻梦农耕天堂”儿童节亲子游活动等旅游产品,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耕文化、品尝农家美食、感受民俗风情的魅力,丰富的体验受到了周边游客的广泛好评。但也有游客提出景区相对冷清、人烟稀少、游览方式相对单调、消费品品质不高等问题,折射出古村旅游目前面临的消费结构扁平单一、文旅融合不够的困境。 寻找新的消费热点,构建更加立体的消费结构,深度挖掘古村落的地方文化魅力,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丰富宣传推广模式,激发游客的消费热情,都将成为后沟古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同样面临乡村旅游发展困境的,还有被称为“最后的枪手部落”的贵州省贵东南州岜沙苗寨。作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岜沙苗寨民风自然纯朴,至今仍保留着崇拜古树、用镰刀刮胡子、佩带火枪等古老习俗。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岜沙苗寨十分注重文化产业的赋能作用,通过合理利用芦管舞、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放枪仪式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表演,创造出了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内涵突出、产业有机融合的文化业态。
不过,岜沙苗寨在旅游产品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仍有一些需要优化的地方。一位长期生活在广东的游客向记者回忆起疫情前到岜沙苗寨游玩的经历。他表示:“岜沙苗寨很美,但交通确实不太方便,除了打车,没有直达的公交线路,寨内住宿环境有待改善……演出很有特色,但其他消费产品与周边景点大同小异。”这体现了游客对景区生态环境治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更高期待。同时,岜沙苗寨旅游产业也应在现有演艺产业赋能的基础上,避免流于表面的演出,深入挖掘、盘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体验项目,开发有意思、有内涵、有功能的文创产品,满足消费升级的新需求。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起步晚、进展慢。福建崇武古城旅游项目亟待寻找提升突破口。崇武古城是一座现存保存完好的明代石砌古城,被誉为“闽南八达岭关”。近年来,崇武镇乡村振兴成效突出。据了解,为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崇武古城聘请专业团队设计水关游,重现“渔民搏击、南音表演、渔歌唱情”等场景,展现渔民生产生活场景。受益于乡村旅游发展,崇武整合闲置土地,全力改造村民生活环境,打造游泳馆、文创园、房车主题客栈等热门景点。
但从游客体验反馈来看,崇武乡村旅游项目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采访中,部分游客提出“古城周边好玩的东西太少”、“除了城墙和沙滩,没有其他景点”、“餐饮休闲场所难找且不聚集”、“游玩过程缺乏参与感”等问题,反映出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存在文化深度融合、配套设施不完善的不足。崇武古城作为历史军事重镇,景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当地乡村旅游发展要找准自身优势文化资源,整合演艺产业、手工艺、数字文化产业等领域,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游客体验,为崇武旅游产品注入活力。
面对困境,乡村旅游应继续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潜力,不断完善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把丰富游客的体验内容和质量放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位置。
北京红螺书院民宿受访者供图
乡村民宿:新需求带来新升级
中国旅游报实习记者刘晓
吹着清风,迎着明月,爬山划船,开心地高声歌唱……田园山居生活在城市里很难实现,乡村民宿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人们的期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游客对郊区乡村民宿的需求增加,更加注重民宿的安全性和品质,乡村民宿市场份额快速增长,为民宿行业打开了新的需求窗口。什么样的民宿才是民宿体验者心中的“理想类型”?什么样的特色内容受欢迎?
乡村生活既有惊喜,也有陷阱
游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成为乡村住宿产品追求品质化、多样化的新动力,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为以特色风格为主题的乡村民宿创造了发展机遇,也为注重服务品质的乡村精品民宿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与以往的海外旅行选择不同,居住在北京的律师杨秀丽近日通过网络平台预订了民宿,带着家人来到京郊,进行了两天一夜的旅行。她说,选择民宿是因为比酒店便宜很多。当一家人走进京郊民宿,眼前的一切都令他们欣喜。民宿的公共区域充满文艺气息,让人放松心情,玩得不亦乐乎。周边环境也比市区优雅很多,院内有池塘、有竹子,处处都有浓郁的禅意,仿佛走进世外桃源。
与杨秀丽律师的经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从业者李先生在选择乡村民宿后,感觉自己被骗了。李先生说,有些民宿更像是升级版的农家乐,而不是民宿。“与酒店相比,这样的民宿缺乏竞争力。”他说,想吃农家菜,直接去农家乐餐厅就可以了,没必要花钱住一两晚。
“传统的旅游方式主要是看风景,天黑找地方休息。而如今,游客除了享受自然风光,对民宿、客房、餐饮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更追求舒适惬意的居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斌表示,随着文旅融合的住旅时代到来,游客对目的地的需求将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元化复合功能,从景点走向社区体验,游客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
优质服务、多样化场景脱颖而出
消费者对民宿的选择愈加多样化,对周到的优质服务、丰富的场景要求更高。
杨秀丽说,自己对民宿的要求是干净、卫生,但没想到这次的体验竟然超出了她的预期,她在民宿里体验到了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比如有些民宿的冰箱、零食柜都是满满的,全包的客人可以直接按需使用,而大部分酒店消费都是明码标价,让人感觉很拘束。民宿有庭院,有儿童乐园,有秋千,什么都有。一进院子,房东一家就热情招待我们,小朋友自然也带着小狗在院子里玩耍。民宿还有果园,在果实成熟的季节,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采摘。
“带孩子出游已经成为旅游市场新的消费趋势。”北京红螺书院民宿经理周进表示,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外出游玩,欣赏风景、体验当地文化。乡村亲子住宿产品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还要兼顾家长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需求,这就对乡村民宿的住宿设施和服务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采访中也发现,目前市场上的亲子游、家庭游的乡村民宿产品还存在不足。来自文化产业的卢女士表示,乡村亲子设备比较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市场需要在硬件设备、服务体验等方面继续发力。
其实,一些乡村民宿围绕“民宿+”做了不少尝试,如“民宿+读书”、“民宿+科技”、“民宿+艺术活动”等,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民宿的个性追求可以照搬,但内容最好不要简单照搬。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会让民宿更有吸引力、更打动人心。
商业准入需进一步加强
如何提高民宿的卫生安全、规范服务标准、塑造品牌形象,成为民宿行业亟待解决的又一问题。
“我平时都是在网上订住宿,这次也不例外,经过精挑细选,最终订了一间海景房,没想到入住时才发现房间是面朝大海的。”企业家张志勇讲述了自己遇到的一件惨事。他与民宿老板交涉数次后,对方称可以退部分房费,但因为当时是旅游旺季,房间已经被订满,所以不能换房。张志勇随即在那里住了一晚。回来后,他向相关部门投诉,结果发现这家民宿没有营业执照,并涉嫌在网上虚假宣传。
除了虚假广告外,近年来,民宿重复使用床单、厕所不卫生等问题被曝光,让很多游客对民宿房间的设施设备失去信任。
“除了法律和政策,民宿的监管还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民宿的相关规定应该更加细化、更具操作性,针对民宿的特点。”李斌说,“政府应加快修订相关国家标准,加强民宿业态的评估和审查,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开展旅游住宿业态监管试点,加强对新型旅游住宿业态的引导和管理。”
红军路遗址
美丽红村借势研修游
中国旅游实习记者王伟杰
洪福村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汤源口乡东南,由洪宫、浮石岭、油马树、长洋、龙栖等村合并而成。村名洪宫取“洪福”,浮石岭取“福”,取“宏福”之意,即“大福”之意。相传600多年前的元至正年间,一批来自福建古田的先民跋山涉水,在此安营扎寨,掘地居住,由此建造了一排排令人称奇的土墙民居,形成了独特绚丽的山村风光。如今,依托历史生态资源和红色文化基因,洪福村已成为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
翁氏宗祠红军标语墙
宏福村有着纯正的红色文化基因。宏福村翁氏宗祠两侧墙壁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红军口号墙:“当一名红军战士最光荣”、“红军谋求工农利益”。字体苍劲,饱含沧桑,让人不禁想起80多年前革命前辈们顽强奋斗、艰苦奋斗的岁月。
1935年7月,我军包围汤源口许氏宗祠,缴获重机枪一挺、粤制马枪五十余支、子弹一千余发。经过三年艰苦奋斗,红军在当地山区发展党员六十三人,成立了七个党支部、三个党小组。当地党员、贫农团员积极为红军站岗放哨、开路侦察、运送物资,有力地支援了红军的游击战争。
宏福村内有红军标语、毛氏宗祠、翁氏宗祠等多处文物古迹。宏福村依托“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以追溯革命足迹为重点,深度挖掘开发红色资源,加强红军标语墙、红军路等红色遗迹修复保护,全力打造“红军先遣师在江山”主题博物馆。
2017年,宏福村打造“宏福雀里”民宿品牌。2018年,江山市汤源口乡宏福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2020年,村里投资200余万元,建设宏信123户外拓展基地,开发射击、攀岩、滑索等拓展项目。2021年,宏福村被中组部、财政部选定为“红色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乘着这股东风,重塑全区农村红色文化精神,结合历史实情,依托溪流、山路、稻田等地形,宏福村因地制宜修建了一条4公里长的红军路。2021年4月,宏福村推出红色旅游线路,成为当地“小导游红色夏令营”活动基地之一。 洪福村在深挖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培育了一支红色宣传队,通过挖掘革命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大力发展红色经济,为农村增添发展动能。
每逢重要时间点,都有一批批游客来到宏福村,重温红色记忆,畅游红色文旅精品线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去年5月,一批身穿红军装的新一代企业家在宏福村翁家祠堂前庄严宣誓,留下了难忘的红色记忆。 企业家们还来到红军古道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基地——红新123野外拓展基地,通过唱国歌、翻越雷区、过草原荆棘取水、唱红歌、爬电网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到红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
“红军标语、红军路、红新123场拓展基地等都是红福村的红色资源,把这些资源连成线、连成面,就能聚集人气,带动村民增收。”汤源口乡负责人说,去年红福村开展了“追寻革命先辈足迹、领略美丽红色村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吸引了不少队伍前来。
随着红福村红色学习路线越来越深入人心,全面展示红军先遣师进江山革命历程的“红军先遣师进江山”主题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点。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参观真实的史料、珍贵的照片、影视录像,亲眼见证那段战火纷飞、铁骑横行的岁月,感受红福村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有了知名度,村民就有了增收的希望。”红福村党支部书记张仰东说,“村里接待了不少旅游团,村里的民宿、农家乐都依托红色旅游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薯花、芋艿糕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多挣点钱。现在,红福村已经从一个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了一个红色美丽村。”
“红色旅游凝聚了人心、增添了发展动能、潜力巨大。我们将继续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汤源口乡负责人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