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五一假期,河北省旅游行业回暖,你去了吗?

5月4日,游客在秦皇岛金孟湾沙滩玩耍。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旅游回暖复苏_旅游回暖的新闻标题_旅游回暖期快到来

▼5月1日,游客在正定南城门游览。河北日报记者耿晖摄

阅读提示

今年“五一”假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短假期。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近850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350亿元。

这个短假也加速了河北省旅游业的复苏。

记者走访了解到,河北省各景区采取预约制、合理管控流量等措施,确保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文明规范。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在这个假期也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尝试。

“订团”成为新潮流

“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中活得太久了,决定尝试一下古村落的慢生活。”通过网络预约、提前实名购票,省城市民金然与家人在“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驱车前往井陉县余家石头村。

在景区门口,一家人凭身份证和健康码,通过智能设备进行体温检测、健康登记,顺利进入景区。同时,景区工作人员提醒他们全程佩戴口罩,自觉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我们景区严格实行实名预约参观,实行‘无预约不准入’政策。”负责石头村开发的河北泰兴旅游开发公司项目经理付谭松说,按照规定,景区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由于村里还有原住民居住,他们会把接待游客量控制在20%。

在保定易县,“情系家乡·太行水乡”景区总经理闫志介绍,除了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外,景区还实行网络预约控流制,只在规定时间内接待河北省内散客,每日接待量不超过核定容量的30%,室内活动场所限制开放,对园内所有设施每日进行三次消毒。

今年“五一”假期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第一个短假期,人们压抑已久的旅游热情正随着疫情的缓解逐渐释放,景区安全有序开放、常态化疫情防控给正在复苏的旅游业带来了一个新趋势:预约出游。

小长假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景区建立完善预约制度,实行分时段预约游览,引导游客分时段入园、错峰出行,严格限制现场取票购票游客数量,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

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节前,该部门就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向省内及外地手机用户发送提醒短信:五一假期去景区旅游,请勿无预约出行,现场不售票;请有出行计划的朋友提前安排,预约购票,错峰出行;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拥挤、聚会,文明有序、安全快乐度过假期。

旅游回暖的新闻标题_旅游回暖期快到来_旅游回暖复苏

记者采访省内多家景区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河北省各地景区严格实行分时段预约制,引导游客分时段入园、错峰出行,并及时公布景区交通信息、发布出行提示,为游客提供参考。针对景区入口、核心景点、交通枢纽、狭窄路段等区域,根据瞬时承载能力制定切实灵活的交通管控措施。

在石家庄平山东方巨龟园景区,为保障五一假期游客健康安全,假期期间景区室外景点均开放,室内景点暂时不开放。同时,景区还分时段细化管控客流,如8点30分-10点,人数限制为400人;10点-11点30分,人数限制为1500人等。

“实行预约制后,假期石头村日均游客量在1000人左右,比去年五一假期同期减少了80%。”付檀松说,预约制其实不会给游客带来额外负担,只是为了控制客流,各景区都会提前购票流程。“通过电话或网络预约,景区可以准确掌握当天的客流量,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游客安全。”

“今年的预约旅游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金燃说,景区人少了,省去了排队等候的时间,避免了拥挤。

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这种新的旅游趋势增强了旅行体验,提高了舒适度。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当前,旅游安全仍是人们出行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过去人们常说“随时出去旅行吧”,体现了大家对自由的向往,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需要考虑如果几亿人次在短时间内流动聚集,对景区的接待、管理、安全都会带来很大挑战。这个“五一”假期大家按预约方式有序出行,是好事。

“云旅游”带来新订单

“两天时间,我躺在家里就游遍了全国各地。”5月3日,石家庄市民沈先生自豪地告诉记者。

5月1日上午10点,他在快手直播间跟随主持人“游历”了北京前门大街。

直播中,主持人化身“吃货”,与前门景点导游一起在全聚德、都一处烧卖等百年老店“打卡”,逛荆山子等新锐特色店,品尝门堑卤煮等北京特色小吃。

5月1日下午,沈先生跟随主持人“虚拟游”上海外滩,对汇丰银行大厦、上海海关大楼、招商银行大厦、外白渡桥等热门建筑进行“打卡”,了解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

5月2日上午,我们在广州塔顶层俯瞰广州美景、品尝粤菜;下午,我们即刻转战顺德。

宅在家里的沈先生起初对直播并不太感兴趣,偶然在朋友圈发现了这个“云游”直播的链接,“就进去看了看,确实不错,既能看到美景,又能了解到美食,是个不错的方式。”

疫情防控给今年“五一”旅游市场带来很多新特点,也催生出很多新玩法。

记者注意到,虽然线下文旅活动受到影响,但线上新业态、新消费持续增长,如全国各地博物馆推出线上展览,不少5A级景区开辟线上游览功能;一批VR文旅产品在线上铺开,“云旅游”项目相继上线。

“云旅游”是治标不治本之策吗?能给景区带来住宿、餐饮等收入吗?

旅游回暖的新闻标题_旅游回暖期快到来_旅游回暖复苏

对此,旅行平台飞猪消费者运营部总经理赵磊表示,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商家、旅游达人、导游等相关从业者,通过手机屏幕播报美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不仅带着全国各地的人“云旅游”,还将实实在在的“旅游囤货”订单带到各地,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导游就业。

“今年‘五一’假期火起来的‘云旅游’给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禹平旅游策划服务河北公司总经理孙玉萍说,行业正在形成新的旅游生态。

孙玉平表示,行业原本把VR、直播等技术手段嫁接到旅游上,主要目的是利用这些新技术作为景区的推广和宣传手段,但今年“五一”期间“云旅游”的火爆,突破了这种固有认知。

业内专家认为,“云旅游”火爆并吸引众多游客上线,并非短暂的“昙花一现”,而是有利于文旅产业拓展服务业态、创新盈利方式的长远发展。

在孙玉平看来,“云旅游”之所以能迅速进入行业视野并产生强大的受众号召力,主要得益于文旅产业线上内容体验日趋丰富,景区与游客之间线上沟通机制的建立,有助于维持景区在消费者心智中的活跃度,从而利于未来转化为现场运营收入。这些都让“云旅游”成为重要的旅游营销场景。

“现在的直播平台功能非常强大、灵活,可以实时采集旅游及相关消费订单。”孙玉萍举例说,比如一些以农业生态旅游为主的景区,当地特色农产品是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过去主要靠游客现场带货,现在流程已经简化。如果直播内容做得好,一场直播就能吸引几万人在线观看,基本相当于甚至超过过去一般景区一天的流量。另外,观众可以随时点击直播间的购物链接,带货能力更强。

不过孙玉平也提醒,“云旅游”不能简单把线下资源复制到线上,要避免因为缺乏差异化的产品和相应的技术创新,而沦为渠道产品,逐渐丧失自身价值。

同时他表示,各景区也要从“云旅游”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补齐短板,拓展“云旅游”发展空间,推动业态创新和产品结构优化,进一步扩大优质数字文旅产品供给,通过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文旅消费,引导培育线上消费、体验消费、智慧消费等新热点、新模式。

“生态旅游”彰显新价值

近日,孙玉平正在参与邯郸济南新区某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的策划。“以前我们建设旅游景区,会把生态作为加分点,但这次疫情之后,旅游发展的重点会有所调整,好的生态是核心,这也是疫情过后旅游发展的新共识。”孙玉平认为,从“五一”期间的市场开发重点来看,生态价值的核心竞争力会真正得到加强。

这是他在“五一”假期进行市场调研后的最新感受。

孙玉平认为,未来公众会更加关注康养旅游产品,比如一些自然生态保护区,有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优质肥沃的森林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并顺应时代发展森林康养。

他举例,“我们的一个旅游项目就位于道地中药材优质产区,过去我们会打康养、历史牌,现在要围绕中药改变思维、进行设计,比如对中药材的认知、采摘加工体验、成品、药食同源等都会围绕中药这个最核心的生态资源展开,其他的观光、住宿、养生等都是辅助。”

张家口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也感受到了新变化。他表示,“疫情会促使一些旅行社转移经营重点,减少人口密集型的观光游,逐步增加优质生态游供给。”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一些生态资源独特的地区,可依托山林立体结构,顺应地形,打造森林景观、徒步体验、运动登山、森林漫步等健康体育旅游产品;依托延伸的生态环境,打造自然科学、植物识别、野生花卉观赏等教育体验旅游产品;依托森林特产,开发野菜采摘、药膳养生、美容食品等养生旅游产品;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欢乐歌舞、手工技艺体验等文化旅游产品,最终让游客养生、养美、养心、养自然,获得时尚健康的旅行体验。

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狄明辉认为,这次疫情或许是旅游业的一个转折点,会带来旅游消费新理念、旅游业态、服务产品的新变化,因此旅游业应加快创新,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着力提升旅游景区品质。(记者袁伟华、赵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