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出行数据攀升,下半年文旅消费回暖势头强劲
7月31日,交通运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交通运输形势,其中出行量恢复较快。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李传光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完成营业性旅客发送量43.2亿人次,同比增长56.3%;全国完成城镇旅客发送量454.2亿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公路汽车客运发送量117.8亿人次,同比增长39%,已大幅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
7月,在暑期旅游的带动下,出行数据和文旅消费持续回升,也预示着8月暑期旅游的结束以及下半年文旅消费将迎来强劲复苏。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20条针对性措施,也为下半年消费复苏提供了坚定的政策支撑。
旅游需求强劲
交通运输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回暖、总体向好”的特点,为推动经济回暖提供了有力保障。上半年,全国货物运输量完成259.3亿吨,同比增长6.8%。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完成货运量25亿吨、190.1亿吨、44.2亿吨、32.8亿吨,同比增长0.6%、7.5%、7.7%、6.4%。此外,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1.9亿吨,同比增长8%,其中内、外贸吞吐量分别增长7.6%和8.9%。 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增长,完成1.5亿标准箱,同比增长4.8%。
交通运输投资方面,上半年,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1.83万亿元,同比增长9.1%。分方式看,铁路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公路投资13830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投资分别增长7.5%、13.6%和9.8%;水路投资936亿元,同比增长26.7%;民航投资462亿元,同比增长0.2%。
最可喜的是出行量恢复较快。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营业性旅客运输量达43.2亿人次,同比增长56.3%。全国城镇旅客运输量达454.2亿人次,同比增长15%。公路客运汽车出行量达117.8亿人次,同比增长39%,已大幅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
客流量增幅超过50%,说明强劲的出行需求正在释放,而这波需求也因暑期旅游到来而加速。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副研究员张洋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旅游市场出境人数和意愿增加,旅游消费理性恢复。预计全年全国旅游总人数将达到55亿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左右。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万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八成左右。
这意味着下半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3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突破2.7万亿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假期环比、同比数据、月度和季度市场指标、城市热度、游客满意度等都表明,旅游经济已经到达战略性转折点,进入新的不可逆转的回升通道。”
《2023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及下半年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受多重利好因素影响,2023年上半年旅游经济进入“高开稳进、供需旺盛、加速恢复”的全面复苏新通道。今年前两季度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均值达114,重回110-120的景气区间。2023年上半年全国游客综合满意度指数为80.08,也处于“满意”区间,环比上升0.32(0.4%),与2019年上半年(80.15)水平基本持平。
戴斌指出,如果当前的游客满意度稳定下来,未来一个时期居民的出游意愿和消费预期也会稳定下来,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的信心也会相应增强。
戴斌和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预期,是有现实依据的。近日,广铁集团披露,7月1日至27日,暑运期间广铁客流持续高位运行。27天来,广铁累计发送旅客5115.3万人次,比2022年增加1967万人次,增长62.5%,比2019年增加551.6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112.1%,堪称史上最热暑运。
民航方面,航旅局数据显示,暑运以来,7月1日至7月26日,国内旅客运输量超过4600万人次,国内客运实际执行航班量超过33万架次,已超过2019年同期。国内航空公司实际执行进出港航班量超过1.8万架次,国内航空公司进出港旅客量超过300万人次。
旺季仍在下半年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今年6、7、8月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18.54亿人次,占全年国内旅游总人数的28.11%;国内旅游收入将达1.2万亿元,约占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的27.46%。其中,7、8月正值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假期最集中的时期,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13.31亿人次,占全年国内旅游总人数的20.18%;国内旅游收入将达0.86万亿元,约占全年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9.71%。
暑假刚过一半,但暑期旅游市场的火爆却让不少景区打破历史记录。泰安市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李洪洲透露,截至7月28日,泰山景区入园游客量达523万人次,比2015年456万人次的全年最高纪录多出67万人次,而这还只是泰山景区7个月的接待数据。此外,截至7月20日,泰山索道营业收入达4.6亿元,超过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纳入监测的方特欢乐世界、天逸湖、太阳部落等12家重点景区,上半年共接待游客1609.6万人次,同比增长181.2%。
各地把文化旅游消费作为助推消费复苏的重要抓手,给予了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和鼓励。李洪洲坦言,包括泰山景区在内的泰安文化旅游吸引游客数量创历史新高,与政府在今年年初抓住市场回暖机遇,整合1230万元文旅资金,安排1400万元资金,迅速出台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复苏十条措施密不可分。
“这十条措施非常有价值”,李洪洲解释道,比如,安排500万元奖励首次门票减免的景区,安排20万元用于加快入境游启动。今年6月,又出台了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奖补政策,重点围绕产业质量提升、文旅市场发展、文旅市场消费三大领域。出台了十条真金白银的奖补政策,对新评定为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A级旅行社最高奖励200万元。这些都是今年泰安旅游市场火爆的重要原因。
国家还为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提供政策支持。上述《办法》提出,丰富文化旅游消费。全面推行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融合,积极举办文化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鼓励地方政府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在保障游客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支持不同地区景区合作实施联票模式,鼓励景区结合实际情况实行一票多日使用制,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推动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规范创新发展,引导博物馆、文化馆、游乐园等延长开放时间,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24小时生活圈”。 打造沉浸式演艺新空间,构建新型文旅消费集群。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朝功认为,根据文化和旅游市场回暖的新形势,《办法》将延续此前的门票优惠等促销政策,同时注重提升供给侧质量、扩容,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
戴斌分析,当前我国旅游经济形势可以概括为:市场下沉、消费分层、整体升级,旅游供需不平衡、不足,特别是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过去旅游消费更多以中长途游拉动,现在则主要体现在周末休闲、短途度假、乡村旅游、自驾游等,跨省游和出境游占比不足20%,旅游消费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复合化特征。简单用升级或降级来形容都是片面的。
“在消费需求变化下,游客的体验不仅取决于传统的旅行服务商,还与当地的生活服务商、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息息相关。”戴斌认为,旅游部门不能只关注旅行社、导游、星级酒店、A级景区和度假村,更要关注游客是否满意、市场主体竞争力是否增强、旅游发展动能是否新,加强优质旅游产品供给。
三亚、洛阳的转型案例堪称典型。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民透露,自去年三亚三大景区开始实行免费入园以来,三个景区持续繁荣。今年,天涯海角旅游区也于6月1日开始免费,开放前三天景区游客量就突破5000人次,当日总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与春节黄金周游客量相差无几。有意思的是,免费入园后,天涯海角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84%,客流同比增长53.6%,效益明显。
洛阳首创沿线40个点“杀剧本”、汉服体验、博物馆过夜等沉浸式体验,在城市旅游目的地中独树一帜。今年上半年,洛阳接待游客约7418万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总收入552亿元,同比增长134%。
展望下半年旅游市场,陈振民认为,目前的数据已经超过2019年,下半年还将继续上涨。“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下半年政策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李洪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