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冯家峪特色精品旅游目的地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密云区关于旅游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立“打造精品品牌、追求健康生活方式、享受慢生活”理念,以“一带两点四谷”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把密云打造成为北部旅游龙头镇。
二、基本原则
一、保护生态,推动绿色发展
冯家峪镇地处密云水库上游,是北京市生态保护和水利涵养重点区域。全镇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思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稳步推进镇区绿化美化,绘就良好生态底色,守住“生命线”,让冯家峪山更绿、天更蓝、水更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2.统筹协调、综合发展
全镇要提高思想认识,凝聚共识,从区域发展大局出发,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汇聚全域旅游发展新力量。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大力推动旅游与文化、艺术、农林、体育、教育、康养、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旅游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发展新功能,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3.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结合冯家峪镇自身优势,加快形成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旅游产业链和旅游品牌,推动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更多体验式旅游新产品,提升景区吸引力,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探索全域旅游特色模式和路径,打造适合冯家峪镇旅游发展的体验消费项目。
4.突出创新,展示发展
要积极探索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拓宽工作思路,大力推动旅游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要通过精准实施“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等举措,努力创建旅游示范村,丰富旅游产业内涵,激发闲置资源“盘活”、要素“流动”。要积极利用高校、科研机构智力资源,推动文化、科技、旅游等融合发展。要全力塑造全域旅游发展的典型,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构建旅游产业大格局,树立全域旅游发展新标杆。
三、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推进“四化”,打造密云北方旅游龙头镇。
1、旅游发展全球化。把全区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充分发挥镇域优势,依托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遗迹、秀丽的山河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全区统筹规划、全区合理布局、全区服务完善,构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形成冯家峪镇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实现全区旅游产业共建、融合、共享。
2.旅游供给质量。同步改善改造全区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旅游软服务水平。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挖掘具有差异化吸引力的旅游主题,加大以特色农林产品、特色饮食等要素为基础的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定制产品研发力度。推行标准化服务,提升住宿业品质,营造顺畅的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放心、舒适的优质服务。全面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制度化,带动全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的旅游环境建设。
3、发挥旅游效益最大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该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升级的重要举措,发挥旅游“一业带百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
4.旅游管理规范化。紧紧围绕密云区“山水田园、画密云”特色文化旅游休闲示范区发展定位,该镇持续深入开展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宣传教育。重点整治旅游景区、酒店、旅游购物等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低、管理秩序混乱、从业人员环境卫生差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重点整治地摊、占道经营等行为,营造良好旅游环境,加快推动全镇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二)具体目标:
2020年至2022年:全面启动“一带两点四谷”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民俗风情,推动全镇民俗产业发展;加快观光农业规划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完成旅游接待25万人次。
2023年至2025年:积极推动实施“十百千”工程,打造冯家峪镇特色旅游品牌,带动小镇旅游全面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0万元,完成旅游接待35万人次。
四、发挥资源优势,做强旅游产业
1.积极打造并稳步推进“一带两点四谷”优质旅游线路
冯家镇依托镇内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以激活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为主题,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构建“以点带面、以线带面”战略,逐步打造冯家镇“一带、两点、四谷”精品旅游线路。
1、“白马关河风光带”立足现有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条件,充分挖掘该镇白马关河两岸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白马古道”旅游品牌。在西庄子、朱家峪、下营、白马关、番子牌、四行子等村落建设风光节点,串珠串连,打造“河流引领”旅游场景,丰富古道内容,用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提升旅游品质、吸引游客。依托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重点对白马关段长城遗产、相关文化资源、生态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加强市级传统村落白马关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关堡的保护利用,提升白马古道重要旅游节点发展活力。
2、做好服务,大力推进“十百千”工程项目建成。重点抓好独秀峰生态旅游度假村、艺术谷项目开发建设,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全面推进小镇旅游发展。
(1)推进独秀峰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依托独秀峰自然生态环境,以水资源保护、农耕文化、亲子休闲、四季运动等为主题,按国际五星级标准,打造集科普教育、农耕体验、运动休闲、高端民宿为一体的“低霾”生态旅游度假区。把景区培育成华北地区最具观赏性、玩法性、体验性的旅游综合区。
(2)推进国际艺术谷项目建设。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对冯家峪镇内闲置的废弃工业厂房及建筑空间、部分建设用地及沟壑两侧的农田进行整治提升,植入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艺术业态,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交流平台,进一步丰富白马古道休闲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通过空间载体和艺术设计作品,参与或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提升冯家峪镇在全国乃至国际的知名度,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3、突出定位,优化设计。“四谷”是冯家峪镇政府重点打造的战略创新平台,是该镇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全力支持“四谷”建设,实现“四谷”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1)“运动谷”起于西口外村沙塘峪自然村,占地30亩,位于北栅子村,全长15公里。充分利用凤四路原有路基和山谷空气清新、森林茂密、水质优良、森林资源丰富等独特自然优势,开发建设集“徒步、骑行、露营、攀岩、探险”等项目为一体的户外休闲旅游山地运动基地。不仅将森林生态旅游与户外运动项目深度融合,也适应新型旅游的发展方向,为渴望回归自然、追求探险的“徒步者”打造了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的梦幻世界。
(2)“吊蜂谷”建设地点为西口外村门虎峪,以中华蜜蜂养殖科普教育、蜂产品体验为特色,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与文化旅游、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充分挖掘中华蜜蜂濒危物种保护的影响力,将“蜂文化”融入第三产业体系。结合西口外村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优质的自然资源,形成蜂文化凝聚下的特色品牌,逐步成为冯家峪镇的特色名片。沿门虎峪道路建设景观节点,结合现有民居,将蜂产业与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深度融合,通过“中华蜜蜂+”独特模式,设计系列蜂蜜产品,增加互动体验,为游客提供休息娱乐场所,推行“沉浸式体验式”度假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旅游产业链。
(3)“花谷”利用千火岭村南山上的龙脊梯田,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主要种植经济作物。试点种植计划为2020年5月中旬在村子附近、山谷等视线较好的地方种植观赏性强的花卉70亩,6月份种植油葵330亩。既能给村子带来经济效益,对环境也有很好的绿化美化效果,同时观赏性强,一年四季都可以看花、赏花、闻花香,景色宜人,是摄影、观光的热门打卡地。
(4)“健康谷”将利用西白莲峪村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依托鹿鸣山居建设30家精品民宿,周边还将建设农业观光采摘园,并配套建设步道、叠水景观等旅游基础设施,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具有人文气息的健康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休闲度假、养生养生的圣地。
(三)整合文化、生态资源,打造区域性白马古道旅游品牌
1、以西庄子村、宝峪岭村、石洞子村为龙头开发,利用西庄子村千亩林地,打造森林康养步道;利用宝峪岭村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为冯家峪镇旅游接待提供保障。通过石洞子村河乐街发展特色餐饮,利用尖山子旅游资源,打造童话小镇,使其成为综合旅游配套服务的支点;以尾矿塘大地艺术馆为活力引爆器,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演出、活动,努力打造冯家峪镇旅游接待门户和“生态+艺术”最美会客厅。
2.以西白莲峪村养生谷为核心,利用冯家峪村长城、上虞古城堡等资源,带动朱家峪村、三岔口村、冯家峪村打造“旅游+农业”综合产业示范区,发展高端精品民宿和休闲养生产业。发挥镇中心辐射引领作用,积极配合推进独秀峰项目建设。
3、西库外村积极配合宣风谷建设,以中华蜜蜂养殖推广为契机,以宣风谷景区建设为载体,以中华蜜蜂为主线带动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发展餐饮、民宿旅游,做好游客接待工作。
4.北栅子村、南台子村、石虎根村,依托千亩落叶松林,以天然氧吧健康产业功能为主题,植入多种体育活动模式,建设运动健康大道,完善各类配套设施。
5.依托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重点对白马关段长城遗产、相关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加强市级传统村落白马关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关炮台的保护利用,提升白马古道重要旅游节点发展活力。统筹发展番子牌村、下营村等边陲文化、古道文化展示体验功能。
6.黄梁根村、西仓峪村、四行子村、千火石岭村充分依托自然环境资源,构建视觉效果极佳的陆域景观,发展观光农业体验经济,打造跨省区旅游景区。
(四)树立精品意识,盘活闲置农家乐,努力打造精品民宿
乡村旅游正由低端农家乐吃吃住玩业态逐步向高端精品民宿为主体的特色深度游转变。我镇将对条件成熟、发展潜力大的闲置农家乐进行统筹打造,对外招商,吸引社会资本与农村集体组织洽谈合作,充分利用多种经营方式提升硬件设施和服务品质,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民宿、乡村酒店、休闲度假康养基地等,结合周边配套旅游基础设施和景观,形成具有自然山水风光和纯朴民风的精品民宿。 2020年盘活闲置农家乐26家,2020年至2022年计划盘活精品民宿30家,2023年至2025年计划盘活农家乐50家。盘活闲置农家乐不仅对更多优质民宿项目落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全镇经济发展。
(五)统筹发展,实施“旅游+农业”战略,实现以旅促农产业格局
搞好乡村旅游和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全力推进农旅融合特色产业发展,把传统农业转变为旅游休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由单纯提供农产品向提供生态文化休闲产品转型升级。把现代观光采摘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矿山恢复资源,打造满天花海。加快推进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格局。
一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拓展农业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林果、普通蔬菜等,既能增加经济作物收入,又能使乡村美不胜收。立足乡村风情、田园风光,有机融入旅游要素。二是发展农家乐、农场,选择适宜地块建设农家乐、农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强化旅游功能,鼓励发展采摘、体验、加工、餐饮、住宿等旅游项目。
通过“一年三季、赏花采果、田园休闲、农事体验”的农业旅游,游客不仅能享受到采摘果实的乐趣、体验乡村生活,还能带动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和周边产业的发展,实现三产融合,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整体品牌形象,提升该镇综合发展能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六)探索创新,挖掘文化资源,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融合逐渐成为新兴产业,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充分挖掘镇区历史文化资源。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中蕴藏的故事,为我镇旅游产业注入文化内涵,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加强特色餐饮文化挖掘。积极挖掘榆皮面、铲子糯米、小锅巴、糖烧饼等各类我镇独有的美食,用美食文化传承提升旅游品质,走差异化旅游发展之路。三是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与推广。鼓励和引导各类旅游企业从事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推广。 要认真研究具有开发价值、具有独特风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探索推出一批既具有冯家峪镇特色,又便于携带、实用、有纪念意义的旅游产品,提高文化旅游经济综合效益。
五、保障旅游业发展的措施
冯家镇将以实施科学规划、创新招商渠道、塑造品牌形象、完善基础设施、组织宣传培训等为重点,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全域协同、多措并举,确保冯家镇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科学规划。深化质量意识、超前意识,按照保护生态、凸显特色、发掘文化的总体要求,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协调发展。围绕国家级旅游目的地目标,统筹做好旅游总体规划,实现我镇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
2、创新招商渠道。有机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积极引入社会资金,以项目引资、人情引资、环境引资、资源引资,孵化、推介旅游项目,及时调整建设用地,创造投资建设条件。推动全域旅游项目社会投融资,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3、打造品牌形象。一是加大“白马古道”旅游文化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区文旅局及各大宣传平台对我镇旅游景区进行有针对性、有广度、有差异、有特色的宣传,不断提升冯家峪镇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维护全镇生态美、卫生美、和谐美,遵循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维护全镇优良的投资环境;三是举办蜜采节、杜鹃赏花、文化艺术节、摄影大赛、健步走、自行车赛等活动,推动全镇旅游产业建设。
4、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构建乡村旅游快捷公共交通体系,重点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旅游观光交通运营网络。加快旅游景区、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自驾营地等。完善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标识和标志,在主要公路和通往重点景点的道路设置国际标准中英文交通标志,保障旅游交通快捷畅通。
5、组织宣传培训。建立经常化、规范化的乡村旅游培训机制,积极组织镇村干部、旅游从业人员围绕“打开眼界、转变观念、提高技能、改善民俗”的主题进行考察培训。“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请进来”乡村旅游先进典型、教授、专家给合作社和旅游从业人员“诊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引导他们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民俗户、村落快速发展。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6.坚持人民主体、共同创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村镇居民主体作用,在旅游规划、建设、运营等环节拓宽政府与居民沟通渠道,保障居民基本利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激发居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受的科学模式,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