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让世界了解民族风情

彝族服饰展示。邹森 摄

凉山新闻网报道,红、黄、黑彝族特色装饰,方括号、图腾浮雕、瓦房等彝族建筑传统元素……当你走进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园工业园区,所见皆动。 凉山民族文化风情.

凉山彝族服饰、彝族漆器、彝族银器、传统乐器、手工艺品、珠宝首饰以及传承记忆的地方特产都聚集在这里。 这里集大凉山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创意设计、生产、商品交易、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于一体,形成了凉山民族文化产业集群。

“让世界了解梁山民族文化,让梁山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传承、开放、创新的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以其昂扬的姿态,成为凉山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片段。 旅行的新名片。

凉山的“人文美”是凉山民族文化的窗口

位于西昌市尤家屯安置新村的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于2015年8月正式开业,占地7.4万平方米,吸引了数百家彝族服饰、漆器、银器等客商。旅游文化产品入驻。

“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对于构建大凉山旅游整体布局、发展凉山第一旅游产业、打造藏羌彝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是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凉山是四川藏羌彝族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 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国家和省发展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依托凉山州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彝绣一条街”为基础,结合“大凉山彝族服饰“展示馆”和“凉山州彝绣培训中心”形成了“一街、一馆、一中心”的旅游商务布局。

“这是展示凉山民族文化形象的新窗口。” 西昌游家屯安置新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福军表示,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是西昌市重点建设的文化旅游产业园。 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完成相关验收。

景区以“文旅互动融合”为主体,以“民俗风情游”为特色,以“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体验”为亮点,展现凉山的“人文之美”。

一方面,产业园带动凉山旅游产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 另一方面,通过对凉山民族文化的深入探索,增强人们对凉山民族文化的感性认识,丰富藏羌彝族文化产业走廊的文化内涵。 ,成为展示梁山形象的窗口。

特色的旅游产品_特色旅游介绍产品怎么写_特色旅游产品介绍

凉山“人文之光”民族文化产业走进“春天”

凉山民族文化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整合资源,突出大凉山文化旅游产品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商业价值,推广彝族服饰、银器、漆器、手工乐器、文化创意、表演等凉山少数民族手工艺品。 、地方特产、珠宝艺术等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凉山民族文化产业已进入“春天”。

“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和窗口,给了我们发展的机遇。” 佳佳伊传统服饰制作有限公司位于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一角。 他们的店面积有2300多平方米。 包括彝族服饰的设计、制作、展示等。

贾八子是贾家彝族服饰生产公司创始人、省级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凉山州彝族服饰文化研究会会长。

“制作彝族服饰是‘软手艺,辛苦活’。” 依托制作彝族服饰的手艺,甲坝子将一家10多平方米的小店发展成为现在的综合性服装设计、制作公司。 如今,她已将传统彝族服饰制作技艺转化为文创产品、旅游纪念品等,她设计生产的手袋、钱包等民族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

在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像贾巴齐泽这样的“工匠”还有很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漆器绘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吉屋五尺的“漆光”漆店也在园区内开业。

彝族漆器是凉山彝族文化的“活化石”。 吉乌乌切的儿子吉乌乌夏是彝族漆器的下一代传承人。 他在保留原始质朴风格的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开发了茶具、旅游纪念品、现代室内装饰用具等新产品。

在产品销售方式上,他“创新”,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淘宝、微信上开设网上商店。 他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推广漆器产品,传播漆器文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一流的”。 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给了凉山彝族服饰、彝族漆器等传统民族文化发展的沃土,让其成长为凉山文化产业的“优势”,为凉山民族文化提供了发展的沃土。 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特色的旅游产品_特色旅游介绍产品怎么写_特色旅游产品介绍

凉山“人文魅力”强化民族文化产业“厚度”

按照彝族传统建筑文化和艺术风格建造的游客接待中心,是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脸面”。

旅游综合接待服务区、彝族服饰文化展示区、大凉山旅游开发文化墙、旅游休闲洽谈区、特色旅游产品销售区、“美丽凉山·云上西昌”书画摄影展示区、多媒体播放厅等等,都充满了梁山民族文化的印记,让我们从这里“解读”梁山。

“民族文化是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核心。” 刘福军表示,作为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文化产业,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将通过人才的集约化、交流的集约化、知识的集约化。 从而形成品牌文化产业的“高地”,增强凉山民族文化产业的“厚度”。

但要想发展,必须依靠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硬手段”,营造适合凉山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硬环境”。

为此,西昌市通过政策支持,推动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力扶持8家主力店,给予40-50%租金折扣的优惠政策; 实行第一年每平方米每月15元、第二年20元、第三年25元的分级优惠租金,大力扶持“商户入驻“彝绣街”。

同时,国家和市有关部门联合在园区建立了妇女在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妇女创业示范基地、彝绣培训中心、青年创业孵化中心,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2016年3月,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中国彝族服饰展。 服装展上展出了10余款彝族服饰,对体现彝族先民智慧的“红、黄、黑”进行了新的诠释。 。

这场精彩的服装展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彝族服饰,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 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

如今,大凉山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形成凉山民族文化产业的“招牌”。

“未来,我们还将加大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推广力度,真正把凉山民族文化推向世界。” 刘福军表示,大凉山民族文化具有非凡魅力,应该让凉山民族文化闪烁着时代的光辉,向世界展示。 美丽的梁山。 (记者陈国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