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
半月谈记者 陈爱萍 周文冲 吴思
68岁的重庆人周群退休后经常与亲友一起旅游。 她的手机上装有地图软件、旅游预订软件和各种生活服务软件; 她的行李箱里必须有自拍杆、充电宝、电饭锅等“一个人”的实用物品。 周群先后奔赴北京、上海、甘肃、黑龙江等20多个省份“打卡”。 下一站,她要去西藏。
国家卫健委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将突破3亿,2035年左右将突破4亿。随着大众旅游回暖、人口老龄化加速,数字技术的加持,以及各景区养老设施的不断优化,让像周群这样的老人可以欣赏美妙的河山,享受幸福的旅程。
银发旅行不仅仅是观光
半月潭记者走访上海、重庆、贵州等地发现,不少老年游客热爱绿水青山,追忆优秀传统,感受当下之美,同时学习驾驭新技术。
65岁的重庆人董启明退休后迷上了摄影。 他从零开始学习摄影,对图片进行后期处理,并参加过高级摄影旅行团。 去年,她拍摄的三张重庆地标建筑、城市道路、传统手工艺人的照片在高级摄影比赛中获奖。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朱沙古镇一条名为“那个年代”的老街上,国有照相馆、职工食堂、铁匠铺、灯笼、缝纫机等老装饰品和物品,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游客重返“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水星之都”。 七十多岁的游客陈喜辉说,活化的工业遗迹让他们回忆起青春,唤起家国情怀。 他们也很珍惜那种“走在路上,到处打卡”的旧生活。
上海导游施文表示,越来越多的老年游客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尊重目的地风俗习惯。 35岁的上海白领王瑞琪羡慕地说:“我妈妈是旅游达人,她能熟练地发送手机定位、闪购机票、用网盘收发图片,查一下她的朋友圈,很多地方我都没去过!”
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第二师范大学重庆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子波认为,很多老年人出行的目的不再仅仅是观光。 他们更注重参与体验,融入自己的生活。晚年,他的爱好延伸到了旅行,在旅行中“有所作为”。
多地持续优化老年人服务
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日益增加。 为适应这一趋势,全国多地不断优化老年人设施,丰富老年人出行体验。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朱沙古镇配备近千张床位,并与当地医院合作,保障居住在那里的老年人的健康和娱乐。
在重庆大足区世界遗产大足石刻景区,65岁以上游客可刷身份证直接入园,无需排队。 景区招募了很多志愿者帮助老年游客上下楼梯并搬运轮椅。
重庆武隆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进表示,来武隆旅游的60岁以上老年人占游客总数的13%,且人数逐年增加。年。 各景区完善了无障碍通道、电梯、自动扶梯等设施,还进行了道路防滑、降坡改进。 例如,树顶漫步项目将上升路径的坡度从原来设计的15度调整为5度。
不少目的地还将智能化融入景区预订购票、公园游览等多个环节,优化从点到线到面的老龄化服务全流程。 各地在智慧服务界面与运营、智慧线下服务、社会公益应用、产品与服务应用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老年友好服务的完善与升级。
“一码游贵州”微信小程序上,除了电子地图、厕所查询、语音导览等功能外,还有“一键报警”、“一键救援”功能,保障出行安全的老年人。 “水云江苏”数字旅游卡以第三代社保卡为载体。 老年人一卡即可享受交通、文化旅游消费等服务。
重庆长江黄金游轮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副总经理郑杰表示,黄金游轮有限公司在始发港协调搬运工和缆车,为老年游客提供免费行李服务,为每批游客提供“管家服务”,帮助老年游客熟悉智能电子设施设备的使用。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向社会推出“畅玩上海”高级版。 为了解决老年人和部分视障人士阅读浏览不方便的问题,《畅玩上海》将各版块的推送文章和景点路线改为音频讲解模式,老年人可以直接选择阅读模式。
针对部分老年用户,“乐游上海”老年版的预约功能进行了重新设计:支持家人或朋友为老年人实名预约付费文旅场所,提供老年人免预约入场功能65岁以上,并在后台提供老年人进入会场快速搜索功能等。
万亿旅游市场还缺什么?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将有1亿多年轻健康老年人,高出游率、高旅游消费。 老年旅游收入预计突破万亿元。 老年旅游是老龄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如何确保老年旅游更安全、更顺畅、更舒适?
为切实保护老年游客合法权益,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卫红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不合理行为”。针对老年游客的“低价游”等乱象; 同时,大力倡导老年人集中社区文明理性出行,提醒老年人擦亮眼睛。
重庆国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顺华表示:“60岁至65岁是老年游客出游的黄金时期,老年游客小团游上升趋势明显,半自助游、司机兼导游等旅游方式逐渐兴起,旅行社应进一步细分老年旅游市场,丰富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客群的旅游产品。”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制定促进养老旅游发展的综合战略。 推动养老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全生命周期养老旅游产业谱系。 全流程打造无障碍老年旅游环境,消除老年人隐形心理障碍。 充分考虑老年人健康状况和身心需求,提供需求导向的精细化旅游服务。 提高养老居民的便利性,为他们提供教育、文化、体育、交通、公园等公共服务的公民待遇。 将数字鸿沟变成智慧引擎,推动智慧医疗与智慧文旅融合发展。
(发表于《半月谈内部版》202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