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2023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创新交流会暨第三届海洋旅游学术会议在平潭召开

论坛现场

□ 融传媒记者 陈兰清文 摄/

19日,2023年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创新交流会暨第三届海洋旅游学术会议在平潭召开。 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

海洋旅游是旅游业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柱产业。 新时代如何推动福建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的重要课题。 也充分展现了学术界对海洋经济、旅游业发展等重大现实需求的关注。

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学者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做了主题演讲,内容涵盖“和谐海岛”建设、海洋旅游产品打造、提升海岛乡村活力、海洋旅游多元化融合发展、海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渔旅融合探索。 等内容。

向海而兴,推进新时代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

林鹤山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副主任

通过创建和美岛推动海岛旅游发展

我国大部分旅游岛屿主要以海滩、海水等自然资源吸引游客。 岛屿之间的景观和建筑风格设计没有明显差异。 旅游产品雷同,特色不够鲜明,旅游形象不够突出。

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在保护中发展的思想。 要通过美丽海岛打造带动海岛旅游发展。 岛屿地理规模有限,资源相对贫乏。 如何以尽可能小的用地、用海、能源、水消耗来增加经济产出,是海岛旅游发展模式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 加强海域海岛使用控制,盘活存量,严格控制增量,提高海岛资源利用效率尤为重要。

我国海岛文化形态不仅博大精深、形式多样,更需要被发现、保护、利用、传承。 因此,发展海岛旅游必须围绕文化遗产和特色海岛文化,叠加旅游功能,加强遗产地保护,保持和传承海岛本土风貌文化,丰富旅游内涵。

提高海岛开发水平,还必须注重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的建立。 海岛保护和开发,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和实施海岛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和制度。

当前,我国海洋旅游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海岛作为人类走向海洋的桥头堡,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海岛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系统总结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技术方法,坚持多维陆地和海洋空间。 统筹谋划,积极探索海岛地区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典范,让“和谐海岛”成为海洋旅游发展的新名片。

旅游装备政策_旅游装备业_旅游装备制造企业

向海而兴,推进新时代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

王辉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旅游收入是增强海岛人口活力的关键手段

对于旅游型海岛来说,随着海岛旅游的蓬勃发展,游客的参与将为海岛增添活力,而旅游收入是增强海岛人口活力的关键手段。

人口是消费的主体,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人口的增长将带动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 游客的参与必然会产生消费活动,带来旅游收入。

旅游收入的一部分被分配给岛上的社会环境建设。 实地调研发现,为满足游客需求,岛上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有所增加,客观上改善了岛上居民的生活环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外流问题。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缓解了海岛直接和间接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海岛居民的收入,提高了海岛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岛上的教育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也得到发展,以满足年轻岛民的需求。 这将吸引年轻的海岛居民回国和外地人来岛发展,增加海岛实际人口,减少海岛人口老龄化。

另一部分旅游收入分配给旅游景区建设,用于旅游开发和海岛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将提升海岛的知名度。 一方面吸引外资,另一方面吸引新游客和外来人员从事海岛旅游产业。 这不仅将迅速增加当地劳动力,也将间接加剧当地就业市场的竞争。 ,进而使岛内雇主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由于进岛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经商,这将改变该岛商业发展低迷的状况,有利于促进该岛商业的繁荣发展。 将继续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继续扩大岛上人口规模,促进岛上人口的形成。 规模经济。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因经商而来,且以青壮年为主,有效缓解了岛内人口老龄化问题,增强了岛内人口活力。

游客与海岛居民的接触是增强海岛居民精神活力的主要途径。 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 实地研究表明,游客在与当地海岛居民的沟通接触过程中,个体行为、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发生碰撞,会激发海岛居民的精神活力。 提高岛民精神活力。

向海而兴,推进新时代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

郭强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

提升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效率

旅游装备政策_旅游装备业_旅游装备制造企业

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但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需要研究构建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动态匹配分析框架,识别产业发展的个体障碍,探索共性障碍的个性化表现,明确障碍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战略路径消除或克服它们。建造这些障碍。

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障碍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涉及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子系统和管理主体。

在政府宏观层面,要为“区域集权”的战略路径提供支持。 可以尝试打造区域集中的战略路径,选择特定区域,集中资源,开展重点规划和支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为解决研发难题提供政策、技术和资金支持。 建议成立由旅游管理部门、行业信息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科技部门参与的联合主管部门,对我国海洋旅游装备发展开展专项规划。 培育“一站式”服务管理思维,攻克运营难点。 成功的示范项目可以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新型海洋旅游装备的推广使用,增加新型海洋旅游装备被市场接受的概率。 建立“国家海洋旅游装备创新应用实验区和示范区”,消除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障碍。 引入金融保险机构打造海洋旅游装备应用集群,解决资金和安全问题。

中观产业层面,进行“建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培育龙头企业”的战略路径引导。 全行业要打造“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的战略路径。 龙头企业可以引领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其品牌效应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海洋旅游装备制造业想要扶持龙头企业,需要行业管理主体协助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共同评选优秀企业,提供政策便利,甚至可以让一些央企、国有企业通过并购。

在微观企业层面,应从产品、技术、资本三个方面进行战略路径转型。 企业应将原有的低成本战略路径转变为“产品差异化战略路径”,这是当前海洋旅游装备产品供需不匹配、海洋旅游装备运行自然环境复杂的普遍要求。 企业应将原有的低成本战略路径转变为“技术创新战略路径”或“资本聚焦战略路径”。

向海而兴,推进新时代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

刘佳 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系教授

海洋旅游多元化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旅游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丰富海洋产业业态、培育海洋文化、拉动海洋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立足新发展阶段,海洋旅游发展面临需求变化、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等新机遇。 在市场客群差异化、旅游产品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配套建设、营销方式创新发展等方面日趋成熟。 已进入大众消费新阶段,需求多元化、产品多元化、市场分层化、服务智能化、追求个性化、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海洋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海洋旅游发展依托渔业、临港产业等沿海地区空间功能叠加,表现出较强的产业整合能力和较强的韧性。

海洋旅游多元化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旅游多元化融合是指海洋旅游与渔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康养产业等相关产业在同一产业网络中相互渗透、包容、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方式。 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纵向分解和横向整合,使传统纵向产业结构不断加强纵向联系和横向关联,最终整合形成新兴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 此外,海洋旅游多元化融合必须把握新一代市场需求,引入新业态,打造海、陆、空立体产品体系,提升海洋旅游目的地竞争力。

当前,海洋旅游多元化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标志性旅游景点空间打造、体育项目和赛事丰富程度、大众化、大众化水平需要提高等。 究其原因,是海洋体育旅游产品开发高度依赖山海资源,整体旅游产品相对单一、辨识度不高。 “旅游+”、“体育+”发展存在自主品牌优势尚未充分凸显、缺乏产业融合典型项目、延续性差等问题。 因此,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迎合市场需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旅游产品,增强地方吸引力。

海洋旅游多元化、融合发展的发展道路,需要不同要素的融合和产业链的升级,涵盖了文化元素、渔业元素、健康元素、体育元素等不同内容的海洋旅游元素的融合。 加强海洋探险、海底潜水、海底捞、荒岛求生等特色海洋旅游项目开发,增加游客参与性和娱乐性,着力提高优质海洋旅游产品供给能力,构建产品体系。海域立体化发展,打造海洋经济新亮点和海洋旅游发展新高地。 同时,依托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开辟海洋旅游体验新场景,弥补旅游季节性短板,通过科技创新和打造优质海洋旅游品牌和产品。功能拓展,带动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 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