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特色产业助人民脱贫致富
城西街道分水塘村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革命根据地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在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发展了一大批特色产业,涌现出一大批新农村建设样板。如今,革命根据地焕然一新,老根据地人民安居乐业。
记者从义乌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义乌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发展建设,目前,革命老区所有村均已完成村集体经济消杀任务,207个革命老区村(社区)中,年营业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192个。
上溪镇下寨村
培育特色农业项目
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
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20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集体资产从1997年负债1万多元发展到目前的近4000万元。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党建和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村里的党建农业生态园已成为全国村(社区)建设和基层党建的一张金名片,七一村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九大代表、七一村党委书记何德兴高兴地说。七一村农业生态园2007年8月开工建设,规划建设面积460亩,计划总投资2.6亿多元,是义乌唯一一家集党建教育、休闲旅游、绿色农产品生产、花卉观赏、生态湿地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农业生态园。自2017年10月正式开放以来,游客络绎不绝。
位于义亭镇西部的先田村,全村145户356人,其中党员20人,耕地面积426亩,主要种植甘蔗、水稻,是义乌市红糖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先田村大力发展红糖产业,依托红糖油条、红糖酥饼、各类芝麻糖等红糖深加工产品。加之义亭红糖名声大噪,生意越做越大,村民经济收入大幅增加。如今,先田村年产值近2000万元,每户年收入均超10万元。
“红糖产业是仙田村的一张亮丽名片,是村民致富的基础。要把红糖产业做强做大,必须维护好红糖的质量和信誉。”仙田村党支部书记孙文义介绍,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该村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文化大礼堂和红糖文化主题公园。
“如今义亭红糖不仅是义乌市的特产,也是金华市和浙江省的特产,更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义亭镇政府农办负责人介绍,红糖产业是义亭镇革命老村的传统农业、特色产业,更是创富产业。目前,全镇甘蔗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有红糖企业4家、红糖专业合作社3家、红糖加工厂25家、红糖商标5个。去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34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34126元,增长8%。
打造美丽乡村
迎接全球游客催生“美丽经济”
早年,后寨街道李祖村是一个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的贫困村,受道路和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是出了名的贫困,被认为是“水牛角村”,没有发展前景。如今,李祖村早已脱胎换骨。走进村里,宽阔的道路、清澈的池塘、青瓦的古宅、郁郁葱葱的绿树,以及房前屋后用几百块磨盘搭成的花坛,景色可以用“这里独一无二”来形容。
“以前村里的路不好走,路面也没有那么宽。从前年10月份开始,村里投入资金修路、铺路,先从环境入手,后来又从浦江新光村引进运营团队,把村子全面打造成创客村,把美丽的风景变成了美丽的经济。”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浩龙介绍,村庄整治时,村里邀请了浙江大学新农村研究院的专家,编制了整治规划。村里根据原有的依山傍水布局,对13处有保存价值的古民居进行了统一装修美化,让老村焕然一新;两座古祠堂得到保护开发,成为老人、小孩读书、娱乐的好去处;村里修建了休闲长廊、篮球场、门球场、图书馆等休闲场所。 村前有一片荷花园,村后通往古道的山坡上是一片四季果园……古典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如今,李祖村是国家级生态村、“义乌市美丽乡村精品村”。
近年来,李足村充分依托义乌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立足商业底蕴,以城乡共建为背景,以创新创业精神为动力,以国际市场为目标,以“一带一路”新起点为动力,打造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化乡村生活综合体——李足国际文化创客村。“李足国际创客村”于去年10月14日正式迎来四面八方宾客,目前已有13家创客入驻,充满文创氛围的艺术馆、陶吧、铜器店、亲子阅读中心等店铺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体验。
方浩龙告诉记者,创客经济带动了村里旅游业的发展,每到周末,这里就吸引着不少来自义乌及周边县市的游客,李祖村已经成为义乌人的“后花园”和外地人的“新家”。接下来,村里将开发利用古道,将其纳入美丽乡村旅游,把李祖村打扮得更加美丽。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鼓励村民增加收入
大陈镇环塘村位于宜北山区与诸暨交界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子四周青山环绕,溪水潺潺,民风淳朴,历史底蕴深厚。该村建村历史640余年,现有农户682户,人口1560人,耕地面积527亩,林地面积8000余亩,党员63人。
“几百年来,还塘村民艰苦创业,祖辈靠山吃山,种林种竹,发展林业和农业生产,艰苦创业,但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村民们一直没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还塘村村委会主任、酒都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金国介绍。去年10月,大陈镇敲响了“古韵十都精品线”建设的战鼓。还塘村作为“古韵十都”精品线上的重要节点,依托该村2000多年的酿酒历史和依山傍竹的优势,将酿酒业发展成为集酿酒、酿酒、酿酒为一体的特色产业。 “村两委”把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作为促进村民创收增收的法宝,成功举办首届古越还塘酒村文化节,大力推介高粱酒文化、大竹海珠文化等精品旅游资源。
此后,还塘村以“古越还塘、酒香村”为定位,以“三星级和谐村”为目标,统筹高粱烧、大竹海、勾城山等资源,唤醒“古越文化”历史记忆,依托精品线路建设,按照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理念,大力发展白酒经济、高粱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产业,把优美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发展乡村旅游,仅靠一个点、一条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展全产业链。还塘村有8000多亩竹海,要充分挖掘这一资源,配置步行道、吊脚木屋等设施,同时对接红峰古越文化发展,让游客在还塘村白天有地方玩,晚上有地方住,真正把乡情、人情留住。”望着村后漫山遍野的竹林,蒋金国心里有无限的想象。他说,还塘村是“十大古都”精品线路的重要节点和终点村,“两村委”将充分利用村里得天独厚的山水优势,积极推进精品线路建设,带领村民致富。
赤岸镇神坛村是一个人口不足200人的小村子,在这个小村子里走出了两位革命家——冯雪峰和冯志祥。红色旅游是神坛村的一大特色,为了更好地展示红色文化,村里集资修建了文化大礼堂,红色文化展厅里陈列着很多关于冯雪峰的介绍、遗物、书信、情况介绍等,通过这些比较具体的实物,结合雪峰故居,让神坛村的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展示。
据神坛村党委书记王军介绍,雪峰文化是赤岸旅游的金名片。作为“赤岸西海和美乡村精品线”的重要节点、义乌市“雪峰书香小镇”的红色文化核心,神坛村近年来在“红色文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力争通过开辟精品旅游线路更好地促进村民增收。“村后有一条1600米长的山路,名为‘红军长征路’,既提供了户外乐趣,又能让游客欣赏周边的景色,吸引了不少游客。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把西海精品和红色旅游两大板块融合提升,努力打造旅游发展新蓝图,让村民有更大的获得感。”
(原标题:《发展特色农业、开辟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美丽乡村:义乌革命老区谱写新篇章》,原作者王志坚。编辑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