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静悄悄的变革,城乡资源双向流动的趋势在哪里?

2016年7月,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的通知》,提出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鲜明、活力休闲到2020年,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特色小镇以及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于当年10月评价。

特色小镇的概念一经提出,迅速走红,受到当地政府和市场的热烈追捧。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双双火热的情况很少见。 政府很热情,但市场不一定热。 标志是民间资本不跟进,国企的跟进不能完全作为判断标准。 不过,特色小镇概念提出后,民间资本也大行其道。 从阿里巴巴到华为,从万科到万达,几乎所有大型企业集团都参与其中。 这种现象非常罕见。 以上因素综合起来,特色小镇已成为难得的、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新领域、发展新平台、新型城镇化新空间。 也是旅游发展的新空间或新空间。 平台。

旅游成熟型特色小镇_旅游小镇特点_小镇成熟特色旅游型产业

悄然改变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城市的兴起,我国不断将农村资源输入城市。 然而近两三年来,城乡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资源开始向农村转移。 可以说,城乡资源出现双向流动的趋势。

我们可以分析几个要素。 首先是技术突破。 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的普及,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的大发展,深刻改变了城乡的区位差异。 距离障碍消失了。 农村以往的区位劣势基本不复存在。 现在看来,还是有可能有优势的。

此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以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为主的煤炭、钢铁、风电、水泥、光伏等传统产业出现严重过剩。 传统资源价值相对下降。 石油、煤炭等一次性化石资源价格大幅下降。 十年前,山西大同的煤炭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每吨2000元左右,而现在价格只有每吨200元。 与此同时,新的要素资源价值不断上升,我们可以称之为非传统资源,如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传统村落、地域特色文化、非常重要的传统乡村等。生活方式。 当然,一些资源的价值也在上升,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总之,这些轻资产资源的价值在上升。 这个上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我的妻子和孩子正在热床上,我有两英亩的土地和一头牛。” 没有时间感。 在过去,这是一种不被尊重、不被视为资源的生活方式。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一言以蔽之,乡村的价值在增加,传统的慢生活和田园风光,即传统乡村生活的整体价值在增加。

还有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或已经深刻改变了农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方式。 去年“双11”后,学者研究消费数据发现,中国人的网购行为不亚于城市人,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也不亚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东南沿海地区。 。 这种情况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农村年轻人使用电商的热情不亚于城市人。 这就带动了很多农村产品的发展和大量的消费能力。 消费模式和商业生态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并非由政府发起,但它们是一次飞跃。

从城市角度来看,近年来,高房价、交通拥堵、雾霾等“大城市病”深深困扰着人们,甚至可能影响中国接下来的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旅游业。 热点。 高房价让很多人无法在城市生存; 长期的雾霾可能会让城市居民下乡度假、医疗保健和养老,这将成为下一波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与此密切相关。 北京、上海等地区的退休人员完全可以负担​​海南婺源、广西江西等地的日常生活,不少老人干脆在那里长期居住。 间歇性、长期、半长期逃离大城市已成为一种趋势。 这实际上是一股新的巨大消费力量下乡,是城市消费的溢出。 如果雾霾长期存在,这将成为常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常态意味着数千万人口的消费市场。

特色小镇崛起的另一大背景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特色小镇可以作为激活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发展新经济的一个点。 比如现在有互联网小镇、基金小镇、梦想小镇、创意小镇等。

事实上,从根本上来说,特色小镇的崛起源于以下两个原因:到了一定程度就必须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另外就是乡村价值的提升,城市人的新选择也是一个产业需求,一个对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需求。 在这两个背景下,农村迅速从幕后走向前台。

旅游小镇特点_旅游成熟型特色小镇_小镇成熟特色旅游型产业

小镇成熟特色旅游型产业_旅游小镇特点_旅游成熟型特色小镇

差异化是生命线

特色小镇可分为发展新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小镇和注重乡村软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

其中,文旅特色小镇凭借山清水秀、生态良好、蔬果新鲜、美食美味、建筑传统、历史渊源、文化悠久、风俗独特,再加上安静轻松的氛围和相对较低的成本,成为文旅特色小镇。价格上涨,给城市带来巨大效益。 人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形成现实的需要。 人们的生活追求正在从一般物质层面向精神人文层面演变。 休闲、保健、探险、旅行、摄影、写作、交友、亲子等特殊需求使得这一市场不断扩大。

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是引导和吸引大量农民直接或间接参与接待、旅游服务、农产品零售等行业的支点。 其中,“吃”和“购”与农副产品密切相关,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就业和转移,拉动一二三产业发展,形成一业带动百业、一业带动百业繁荣的联动。 影响。

通过文旅特色小镇载体,将农村的青山绿水、田园情趣、生活方式、传统文化等休眠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有利抓手。 文化旅游特色小城镇可以带动城市资本下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卫生等。 也是农民就地就业、就地城镇化的有效形式。 古村镇要生存,必须对接大市场,解决资金问题。 一是让自身价值换取市场资金,为投资者和当地民众提供持续的回报; 第二,当古村镇成为可盈利的文化旅游产品时,保护就有了真正的动力和能力; 三是建设发展要转型升级,从卖有形商品转向卖非物质文化,卖传统生活方式,卖穿越时空的体验,卖怀旧时代的环境,卖原生态的特色。

文旅特色小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真正体现特色,走差异化道路。 特色是生命线。 要改变过去山寨、模仿、抄袭的发展模式,形成产业、文化、资源、建筑等特色小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走的是模仿之路。 模仿、效仿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今天我们谈特色小镇建设,需要重点解决这个认识问题。 没有这一点,具体谈论某个特色小镇的建设如何体现其特色就没有什么价值。 有差异化才有特色,而差异化很简单,就是结合自己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 我们生活在一个差异很大的世界,别说外国,光是中国,差异就太大了,从方言到食物,一切都截然不同。 很多地方都花了很多钱,建的东西都是熟悉的。 规划图纸几乎一模一样,建筑材料也相似。 这座城市又转移到那里了。 浙江德清莫干山的“杨家乐”则不同。 它几乎利用了所有当地能用的旧东西。 这是因地制宜。 农村为什么一定要修水泥路? 石头路不好吗? 如果一个地方有火山,用火山石铺路就好。 旅游同质化只会越来越难。

另外,这股文化旅游风潮特别好的一点是,它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它强调小空间,大成就,以小事取胜。 这才是真正的技巧。 从过去数量、规模的增长转向质量、品质的增长,转变发展思路才是中国现在真正需要的。 贪大事求外物的结果就是造出了很多“大而不强”的东西。 现在讲求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精。 从浙江、贵州等地提出建设特色小镇,到后来上升为国家战略,出台的所有指导政策都是为了追求小城镇。

小空间很重要,规划界有句话叫“密度就是财富”。 比如,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做一件小事就得去很远的地方,花很长时间。 其实几分钟就可以搞定,这是非常不宜居的。 宜居性的标准很简单。 人居署提出的标准是可量化的,即必须是“方便的”。 体积小,功能齐全,步行半小时就能搞定,是宜居的标准。 这不仅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家庭沟通和人际关系的改善。 小城镇决不能有大城市的冷漠。 亲近自然、乡土情怀、青山绿水、传统文化、熟人社会、深厚亲情等都与项目规模密切相关。

旅游小镇特点_旅游成熟型特色小镇_小镇成熟特色旅游型产业

当然,还有很多操作问题需要注意。 要“多规合一”,一张图纸、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管理也是一个部门。 设施要紧凑、功能整合、混合规划。 我们不能搞功能区划。 生活在南方,工作在北方,文化在西方,购物在东方,绝对不是特色小镇的品质。 土地利用必须混合,规划必须混合,城市功能必须混合。 这是节能减排的唯一途径。

旅游小镇特点_旅游成熟型特色小镇_小镇成熟特色旅游型产业

生活方式旅游

“特色”和“小空间,大成就”是特色小镇最重要的两个特征。 具体到文化旅游小镇,可能会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一是融合、跨界、共享。 这是新经济的概念,也是特色小镇和旅游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何多地旅游业长期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 就是因为没有极其丰富可选的产品来吸引游客付费。 浙江特色小镇提出了“三个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三生融合”,即生产、生活、生态缺一不可; “三位一体”,即工业、文化、旅游为标; 三产融合,即一、二、三产业融合。 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如果只具备第一产业的功能,就没有旅游价值。 如果有规模、有观赏价值、有要素,就会整合三个产业的功能。 ,价值表达最大。

文化旅游小镇的另一个特点是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定位。 特色小镇主要不是传统的行政城镇,而是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旅游业也可以理解为旅游新业态融合发展的平台。 市场化的一大好处就是,没有好的产品设计、商业模式、投资回报等,资本就不会进入。 可采取PPP模式,政府通过委托、特许经营、基金等方式支持,市场化发展,聘请专业公司,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参与。

注重软资源开发对于文旅小镇来说也非常重要。 重新定义小镇基础设施,特色小镇离不开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 此外,传统农耕文明、游牧文明、乡村文化、传统建筑、古村落、传统生活方式等都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资源。 生态经济、原生态产品、绿色经济、信息经济是特色小镇软资源开发的基本特征。 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原生态农牧产品、特色种养业是软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和当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该是特色小镇的追求。

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必须从单纯的观光型向居住型、居住型转变。 小镇设计应体现步行性、便利性、多样性、风格独特、文化特色,以生活为导向、功能混合、高密度、紧凑、微景观、道路密集、基础设施最有效利用,这样能耗低,运行成本也低。 小城镇必须有文化遗产,才能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和精神归属感。 也会积累形成新的文化特色或亮点。 一个小城镇必须功能齐全,学生有好的教育,有疾病的有好医生,劳动力有好的工资,有宜居的住房,有老人的照顾。 我认为最好的文旅小镇是能让人居住的文旅小镇,因为文旅小镇的消费者是城市居民。 理想的文旅小镇应该没有大城市的拥堵、雾霾、冷漠、生活的压力和紧张,而应该具备城市、教育、医疗、文化艺术、时尚、商业等功能, ETC。; 还有青山绿水的乡村。 水、新鲜空气、绿色食品、原始的慢生活,却没有农村的隔绝、公共设施的不足、生计的艰苦、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度匮乏。

文旅小镇的另一个特点是避免成为小版城市。 这是我们最失败的方法。 文旅小镇并不一定需要巨额投资。 小镇整体风格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延续自然发展的传统格局,尊重自然环境特征。 街区应体现地域、民族、传统或时代特征,住宅建筑风格、色彩、体量应协调。 规划建设必须保持乡村特色,具有城市功能。 城乡一体化并不意味着城乡一模一样,也不意味着城乡统一。 总之,从形式上来说,城市是城市,乡村是乡村。

文化旅游小镇的最高境界是让城市居民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以前我们开发古镇的时候,最大的问题是见物不见人。 原本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按照商业化、营利的原则进行搬迁改造后,出现的就是一个与当地人的生活完全脱节的大卖场。 转型必须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生活方式,做到融合、融合、相互适应。 如果把城市建筑模式搬到乡村,就是社区化、地产化、公园化,变成综合体或者大卖场。 这是反生命、反常识、反生态的。 古村镇最重要的价值和灵魂是原住民的居住和生活。 当地人、企业、社区三位一体,形成城镇建设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当地人民必须认同规划、参与建设、共享成果。 这对于我国来说尤为重要,是发展理念的重大提升。 否则,它只是一个房地产项目。 建设城镇不是建造房屋。 小镇里一定有文化、有生活。 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小城镇必须具有特色产业形态。 强调“工业兴镇”,就是要避免房地产开发。 拥有资金和人才优势的房地产企业涌入特色小镇建设是必然的,但要以行业为主导,就不能继续走开发房地产的老路。

文旅小镇必须注重长远效益,要有耐心,切忌急功近利。 培育新产业、调整结构、创新、聚集人气、培育市场、培育文化、培育归属感、形成特色都是一个过程。 建设中要避免采用工业化思维,动态开发、一次性解决、一战完成等都是不可取的。 需要统筹规划、滚动发展、分步建设。 要协调好交出政绩和慢工出细活的关系。 要尊重现有村庄格局,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避免大规模拆建; 综合考虑改造工程的紧迫性、公益性和经济承受能力,避免急功近利; 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延续独特的景观和传统风格,避免贪大求洋; 政府统筹引导,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避免一切垄断。 总之,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精心耕耘,用工匠精神打造百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