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临汾安泽等地深度挖掘县域红色旅游资源

毫无疑问,临汾作为革命老区,特别是我们本期回顾的东部前线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了大量红色遗迹。 时至今日,当地仍在传播红色故事,延续红色基因,成为老区一代又一代人坚守的精神财富。

融合了回顾历史、纪念先烈等内涵的红色旅游,被誉为“贴近历史、贴近生活的大课堂,也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榜样精神的回归”。 事实上,红色旅游作为“主题旅游”的一种形式,不仅意味着精神财富,还创造物质财富。 近年来,我市安泽等地深入挖掘县域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 编辑

★安泽县

秦河庄刘少奇路住宅

安泽县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留下了光辉足迹。 我们党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安泽儿女英勇杀敌,策马奔赴太岳,血溅秦河,令人歌声落泪。 因此,安泽又有“太岳山小延安”之称。

安泽是太岳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1942年10月至1944年11月,为适应开辟粤南抗日形势的需要,东进中条,南进山西、河南,太岳区党委、行署、军区等专署由沁源县南迁至安泽小李村、桑曲地区(当时隶属积石县)。 安泽人民作为当时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支持八路军抗日、壮大敌后武装力量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兵力。 他们在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具有继往开来的战略作用。 近年来,该县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太岳军区司令部桑区旧址、秦河庄刘少奇路官邸就是其中的代表。 此外,朱德路故居、邓小平路故居、石槽会议旧址等正在规划建设中,未来也将成为该县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

红色景点链接》》》》》

◆秦河庄刘少奇路住宅位于安泽县合川镇秦河庄村。 是一座全面反映我党优秀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同志革命历史的路宅。 1942年10月19日,刘少奇穿越白(桂)晋(成)铁路,到达太岳军区司令部驻地沁源燕寨村。 因遭遇日军“扫荡”,他迁居安泽县穆家园并留了下来。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期间,对太岳区的对敌、减租降息等各方面工作都作出了指示。

沁河村是粤北根据地的核心区,是粤北根据地交通大队驻地。 刘少奇两次来到秦河庄,在这里生活、战斗,与秦河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新中国成立后,他派出医疗队为附近群众治疗水土病。 同时,这里也是我党在抗战初期建立太岳根据地的核心地区。

刘少奇路住宅占地约200亩。 目前景区包括刘少奇路官邸旧址、刘少奇纪念墙、少奇广场、木家堡、团团广场、团团步道等旅游景点。

◆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位于安泽县杜村乡小李村碱土院自然村。 包括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主院、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东横院、太岳行政干部学校旧址。 南临兰河,与碱土源南山隔江相望,北与碱土源北山相望。 主院内设财政部、民政部,东院内设宣传部、组织部及随行人员办公室。 太岳行政干部学校旧址是干部轮训场所。

1942年秋,太岳行署由沁源县迁至安泽县小李村。 牛培聪主任、裴丽生副主任在这里主持工作,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武装。 薄一波同志经常来这里检查指导工作。 他发表重要讲话,对安泽县、积石县群众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 1943年、1944年大生产救灾运动中,他带领太岳区人民渡过饥荒、克服困难,为全区大生产运动奠定了基础。 经验是被创造出来的。

◆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位于安泽县杜村乡桑曲村。 原址是一栋住宅楼。 1942年,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率领军区司令部由沁源迁至安泽县桑曲村。 他在这里驻扎了两年零八个月。 在此期间,他指挥太岳军区部队抗日。 这场著名的战役与胜陵之战有关。 、小曲伏击战等

1941年7月25日,陈赓军长与第98军军长武士敏在这里举行了著名的“桑曲会谈”。 会谈达成了两军以沁江为界共同抗日的协议。

◆安泽县烈士陵园位于安泽县城南部。 1947年,安泽县在县城东川口村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立碑。 2005年迁至凤池村南。 墓地坐北朝南,呈中轴线布局。 现存碑廊、纪念塔、通道等建筑。

◆王光烈士陵园位于安泽县杜村乡东塘村。 1943年10月7日,时任积石县第四区(今安泽县积石镇)副县长王光在组织群众转移时,在秋季“大扫荡”中遭遇日军。 为了掩护人群,引诱敌人,她立即向敌人投掷手榴弹,将敌人引向她,立即被包围。 面对日军软硬兼施的战术,王光不屈不挠,刚直不阿。 愤怒的日军割掉了王光的耳朵、舌头、眼睛、鼻子、胸部,并开膛破肚。 王光壮烈牺牲,年仅23岁。反“扫荡”胜利后,人们将王光的遗体安葬在杜村莘庄北山脚下。 1947年,太岳二办为王光烈士立碑立传,号召全区人民向她学习。

★古县

临汾市的旅游景点_山西省临汾市旅游景点介绍_临汾市旅游景点排名

古县烈士陵园

固县是革命老区。 1936年,红军东征时曾在此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总司令率八路军司令部迁至固县,在曹峪岭、七里坡阻击日军,迟滞了日军对临汾的入侵。 谷县曾驻有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第129师、第一死亡纵队等。 曾是中共太岳区委及其所属政治、军事、群众组织驻地之一。 它是太岳革命根据地的门户和前哨,是太岳对外开放的门户。 南方革命根据地背后的重要咽喉和屏障。 同时,古县还是太岳军区部队1940年发起的金家山保卫战的主战场,击退了阎念军和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联合进攻,保卫了太岳抗日。日本根据地。

红色景点链接》》》》》

◆古县烈士陵园位于古县岳阳镇张家沟村东北部的平峰山上。 为了纪念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敢死队和解放军烈士,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安葬了他们的遗骸。在万里村北的烈士陵园建有烈士陵园。 1971年,固县成立后,烈士陵园被批准迁至城东屏峰山。 2003年,建成面积4100平方米的烈士陵园。

陵园中央有古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高12.5米,镶嵌汉白玉。 纪念碑后面是烈士陵园,由网状混凝土建成。 左侧刻太阳,右侧刻月亮,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日月同辉。 园北有六角形英雄亭,汉白玉砌成。 烈士纪念碑呈六棱柱形,上面刻有428位烈士的名字。

◆古县北平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古县北平镇莘庄村。 为了纪念1941年11月在黄土梁战役中牺牲的八路军三十八团三连连长陆全及其他11名战士,当地军民安葬了12名烈士的遗骸1942年12月,“黄梁山烈士陵园”。 2012年,古县北平镇党委、政府重建黄土梁烈士陵园,修建烈士纪念亭,重新树立烈士纪念碑。

◆甲寨村烈士墓位于固县北平镇甲寨村。 1943年,日寇围剿沁源,太岳区委、军区、行署、后方医院等机关被迫南迁,驻扎于贾寨。 薄一波、陈赓、裴丽生等人指挥家寨军民奋勇杀敌。 到了1945年,他们逐渐搬走了。 贾寨村民为保护领导机关、抢救伤病员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地军民将1938年至1945年在村后方医院牺牲的第一纵队第386旅烈士李卫平等数十人安葬在村东山坡上。 2013年,贾寨村修缮了烈士墓,安置了英雄遗骸。

★浮山县

八路军司令部旧址

浮山县是革命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邓小平、陈赓等人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

1936年红军东征时,他们战斗在浮山,点燃了革命火种。 1938年2月下旬,朱德总司令率八路军司令部转战浮山县榆社、山角等村,并亲自步行到辽庄发表讲话,鼓舞拼命第三纵队的士气。军队。 1942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第129师政委邓小平亲自指挥太行、太岳、敢死队发动浮山县寨格塔乡浮翼战役,给了颜念军进攻我根据地的沉重打击。 。 1941年1月,山西新军第212旅在浮山发起佛庙岭战役,成功粉碎了日军合围第212旅的计划,死伤日伪军400余人。

红色景点链接》》》》》

◆八路军指挥部旧址位于浮山县寨格塔乡山脚村。 1938年2月下旬,朱德总司令率八路军司令部从洪洞县马木村挺进太行山。 行至谷县时,与日军第108师团第104旅队3000余人正面相遇。 为了给驻临汾的中共中央北方局安全撤离争取时间,朱德总司令率部与日军激战数日。 经过与当地武装数日激战,他率队战略转移至浮山北境,经过刘源,沿浮岳边境向东南进军沁水。 境内,然后折返浮山榆社村。

朱德总司令进入浮标后,第一站是榆社村。 在榆社休息两天后,继续西行,经范村、后寨、源头村,到达山角村,在那里休息了九天。 其间,他会见了彭德怀副总司令。

在浮山的11天里,朱德总司令运筹帷幄、指挥抗战,并亲自步行到李敖庄向第三纵队官兵讲话,鼓舞士气。 他与彭德怀副总指挥、左权副总参谋长、任弼时处长一起,深入观音寺、高家庄等山庄看望贫困农民,询问他们的疾苦。 他们发动群众减租减息,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点纲领,号召人民群众动员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乡。 从此,这里燃起的抗日烽火迅速蔓延到整个浮山县和太岳山。

◆“四月十五”运动指挥部旧址位于浮山县寨格塔乡川口村茶上自然村。 1942年1月中旬,日军沿同蒲铁路集结兵力,以第41师团为主力,延第36师团为辅,兵力约7000人,对抗日进行全面“扫荡”。根据地位于浮山县、庆城县。 经过20多天的奋战,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军“扫荡”战役。 燕61军与日本联合抗共,屡次侵入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129师再三忍让,决定发动自卫还击。 此次战斗由129师政委邓小平亲自指挥,参战部队有4个旅、10个团。

临汾市的旅游景点_山西省临汾市旅游景点介绍_临汾市旅游景点排名

◆浮山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浮山县城南门外。 始建于1977年8月,占地11亩,建筑面积3.6亩。 11座革命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1600多名烈士的名字,记录着浮山重大战役的战斗史。 临汾市抗日英雄纪念碑于2005年7月6日奠基,9月2日竣工。

◆卢陵中烈士陵园位于浮山县槐村乡陵中村。 岭中村原名岗头村。 为纪念抗日英雄卢岭中烈士,村名更名为岭中村。

◆赵东路烈士陵园位于浮山县天坛镇东路村。 1938年夏,赵东禄回到县城,在牺牲团工作。 次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底,“十二月事变”发生后,县委被破坏。 他利用教师身份,在城厢河地区掩盖和秘密维持党的活动。 1941年夏,浮山抗日县政府成立。 次年春,赵东禄被任命为浮山县二区区委委员,并担任区委书记一年多。 1944年2月13日,赵东禄在米格村部署劫狱营救我市工部干部侯敬德时,不幸被日伪俘虏。 3月5日被刺杀,尸体被扔进北门一口枯井。 他当时只有24岁。 浮山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这一点,于1947年秋将烈士故里更名为东路村。

★宜城县

青城县抗日政府旧址

宜城县是革命老区。 1925年,县城学生颜子钦加入山西国立师范大学党组织,成为我省早期共产党员之一。 1926年,颜子钦在家乡积极发展党员,成立了中共宜城县支部,成为临汾市最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县之一。 1936年,红军东征期间转战宜城。 抗战时期,第386旅第17团与八路军第129师曾在此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战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门同盟宜城支部和宜城抗日县政府长期活跃在西沿、吹底、桥上等山区城镇,领导抗日武装力量和革命斗争。培养干部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伪军、顽军进行斗争。 桃园事变、东威岭抗日胜利都发生在这里。 庆城抗日县政府,现驻水底乡,地处宜城、富山、沁水三县交界处。 曾领导三县的抗日运动。 1947年,太岳第二地委、第二行署、太岳第二军分区迁至宜城北直村,对新区进行整顿、前线支援、土改支援等工作。 大批宜城干部南下福建、云南、四川建设新区。 中国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红色景点链接》》》》》

◆青城县抗日政府旧址位于宜城县水底乡青城村东南。 1941年6月,为保护根据地,解放劳动人民,八路军第129师与太岳区在宜城县曲高公路以北、浮山县临福公路以南地区设立新县。 自工作开展以来,宜城东北部青城村被命名为“青城抗日民主县政府”。 在这里,县委书记陈秉志、县长李忠和、书记李茂堂带领全县人民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完善区村组织,开展减租减息,发动群众参战,开展自救运动,组建县抗日游击队、县武装委员会和县农民、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团结各界人士加强抗日力量,优待抗日军队干部家属,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使青城抗日根据地深入人心。 它很快得到巩固和发展,取得一系列自卫还击胜利。 1941年8月,抗日政府正式成立,并在此工作至1945年。

◆宜城县烈士陵园位于宜城县城南环路西端。 1949年7月,宜城县委、县政府在城南修建烈士纪念亭(今宜城中学)。 2005年,宜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将烈士纪念亭迁至新建的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 主要建筑有牌坊、纪念碑、碑亭、纪念馆、展览馆等。

★曲沃县

中共曲沃县委旧址——石桥堡

曲沃县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资源。 中共曲沃支部成立于1926年初,是临汾市最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县之一。 1936年,红军东征时转战曲沃。 1937年12月,在曲沃组建第三决战纵队,组织实施沔岭、秦港阻击战斗,死伤日伪军700余人,击落敌机1架。 1947年,陈赓在曲沃县西海村生活了40多天。 他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发动山南战役,取得歼敌14000余人的伟大胜利。

红色景点链接》》》》》

◆石桥堡,中共曲沃县委旧址,位于曲沃县羊滩乡石桥堡村。 抗战时期,中共曲沃地下县委、救亡同盟曲沃中心区、中共曲沃特委、中共中央北方局设立于此。 具有多重身份的石桥保不仅领导了曲沃及周边多个县的抗日斗争,还为抗日前线和各抗日根据地输送情报、运输物资、护送革命干部。 为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近年来,石桥堡以“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资源开发、红色基地建设”为指导,深入挖掘老区资源。 2009年,对县委旧址进行保护性修复,修建石桥堡革命纪念馆。 2016年,吸引投资3700万元,先后建成人工湖、索桥、演艺场馆、隧道、窑洞酒店、红墙广场、红旗广场、扩建训练基地等项目,并精心编排了防《抗日战争》、《智勇书记李顺天》等日本情景喜剧,已成为全市开展党员干部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西阳烈士陵园位于曲沃县石村镇西阳村。 西阳烈士陵园始建于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西阳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某部队后方医院旧址。 曲沃解放时牺牲的烈士和郓城之战中负伤牺牲的烈士安葬于此,并建立为陵园。 陵园坐北朝南,主要由烈士纪念碑、工作室、陈列室、陵墓等组成。

临汾日报文化·旅游周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