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官庄四合院建筑寨的前世今生!
官庄四合院建筑
官庄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 改革开放前,村里有木瓦房,也有砖瓦房。 坐西朝东,聚落呈块状。 村子后面是一座山。 1949年以前,民居建筑以庄园清代建筑(四合院)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砖木建筑、砖混结构不断增多。 现60%为木结构房屋,并仍保留着一些标志性建筑和特色民居建筑形式。
官庄寨建筑文化独特,至今仍保留着干十七年(1953年)的庭院建筑。 官庄四合院位于凯里市大风东镇官庄村。 始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3年),距今已有291年历史。 庭院建筑雄伟,坐东朝西,占地72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28平方米。 其风格为汉、苗相结合,分三石台、一厅、两厢房。
院门朝东北,向外扩展,呈梯形,宽5.4米; 二级青石铺面宽2.1米; 大门亦铺三级青石台阶,宽2.3米。
庭院坝全部用凿成的青石铺成,面积142.8平方米; 院坝上方正殿有五级青石台阶,宽2.5米,有与正殿对称的石雕花坛,长7.9米,宽1.8米,高1米,上有“福”字石刻与大殿中轴线对称。 二层有正房5间,厢房4间,整个四合院围墙高4.5米。 庭院正门两侧木花窗上的动物雕刻栩栩如生,精彩绝伦。 花坛上的石刻和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见,别具一格。 2014年8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求雨节的由来
官庄具有明显的黔东南苗寨特色。 村后有一座求雨坡,远远望去就像一尊弥勒佛。 佛脚两侧的两条脊线,犹如两条巨龙顺崇安江而下。 每年3月18日人们祈雨,每年都要举行雨祭。
相传,初来此居住的崇安地方官员穆章佛保,根据山势地势,怀着祈雨坡的信念,来到求雨坡顶,向求雨坡顶呼唤。祈求年年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牲畜兴旺,生活幸福安康。 。 为了祈求龙王雨后安息,历年来,人们在农历三十八这天带上祭品(猪头、鸡蛋、小米、玉米、米酒、糯米等)。每年一个月。 跳岭分男左女右,到坡顶求雨进行祭祀,形成每年农历3月18日的“祈雨节”。
玉林寺的传说
相传古时,官庄村村民世代相传,每年农历3月18日都要祈雨祭祀。 然而有一年,村里一个名叫龙茜的女儿钱欧金结婚了。 他们都去龙家庆祝,忘记了为玉婆的祭祀祈祷。 玉林山龙王大怒,身躯一晃。 刹那间,官庄村上空乌云密布,雷阵雨来,山摇地动,山体崩塌。 村民惊醒,立即跪地求饶。 在村长的带领下,村民们男女老幼,到村上的两道土坎上祈求玉坡祭祀。 然而龙王并不满足,继续摆动身体。 榆林山也归来,岩石不断落下。
村民们纷纷惊呼,祈求菩萨保佑。 刹那间,菩萨出现了。 菩萨大手一挥,一道黑光斩断了龙王。 龙头落地,菩萨飞身压制龙身。 大雨停了,乌云散去,岩石也停了。 多年来,村民们为了报答菩萨的恩德,修建了玉林寺,每年上香拜佛,并在春节期间举行龙灯活动以示纪念。 至今崇安江地区的龙灯头与龙身已脱节。 官庄村曾是重要的商船码头。 着力打造关庄村断头龙传说和古代特色建筑,把关庄村打造成宜居宜游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凯里市五里、岩寨、官庄、南华、吉道5个村被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命名为第一批民族村省内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并被授予牌匾,将为凯里市探索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利用特色村落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