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四川西昌:文旅深度融合“百强县”加速迈进

《四川日报》11月24日报纸版面截图

□禅流何处去(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11月18日晚,夜幕降临,古色古香的建昌古城迎来了一批批马拉松跑者。 当天上午,他们刚刚参加了2023年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赛。 此时的建昌古城灯火通明,光影交织。 跑者们或徜徉在古建筑群中,或拍照、“打卡”,或欣赏精美的手工艺品,或品尝当地小吃,充分领略西昌的人文底蕴和人文底蕴。 活力。

西昌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近年来,西昌依托琼海、庐山、安宁河流域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化“全域旅游、第一产业”发展战略,谋划、高效推进全域旅游创建。 ——区域旅游,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2022年,西昌接待游客2195.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2.83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4.18亿元。 文化旅游成为第三产业核心支柱,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6.74%。 第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西昌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它有历史悠久的古城建筑、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民族文化、深厚的红色文化……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让这座旅游城市有风景、有灵魂。

西昌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西昌将坚定不移推动落实省和国家决策部署,统筹做好“三大文章”,全面推进凉山“强国三大战略”,落实好“强州计划”,坚持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弘扬文化,加快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城市文化旅游,让市民和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领略文化之美、受到熏陶。 心灵之美。

马拉松

推动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11月18日上午,2023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赛在风景如画的邛海湖畔举行。 此次比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0多名跑者参加。 跑者绕湖奔跑时,不仅可以欣赏岸边如画的风景,还可以欣赏湖面上碧波荡漾的影子。 一眼望去,它是如此美丽。

西昌装备旅游需要邛海核酸吗_西昌邛海旅游需要的装备_西昌旅游邛海

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赛场被誉为“中国最美马拉松赛场”之一。

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因该市湿地而得名,赛道全长35.895公里,位于风景如画的邛海湿地风景区。 2014年至2019年,西昌已成功举办六届马拉松比赛。 是西昌市重点打造的国际品牌赛事之一。

2023年西昌邛海湿地马拉松赛的成功举办,不仅增强了市民的运动健康意识,也为西昌打造赛事目的地城市品牌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昌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对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扩大西昌文化旅游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同时也拉动旅游消费,拉动当地经济,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

西昌邛海旅游需要的装备_西昌装备旅游需要邛海核酸吗_西昌旅游邛海

西昌以文化旅游活动支撑体育,以体育助推文化旅游产业,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目前,西昌正在规划建设阳光体育公园,计划投资40亿元。 建成后将成为亚高原体育项目的重要基地。 还积极筹建足球学校,推动足球产业专业化发展。

西昌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现代与历史的完美结合,深刻展示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2023年上半年,西昌共接待游客1115.64万人次,同比增长15.75%,旅游收入138.64亿元,同比增长11.64%。 2023年,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56%,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

深耕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融合多种业态竞相发展

到处都是壮丽的景色,四季都适合游览。 这就是西昌。 文化塑造旅游,旅游促进文化。 文化与旅游发展相辅相成。 近年来,西昌坚持把文化旅游定位为第一优势产业。 立足全市旅游资源特点,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富矿”,打造文旅特色产业IP,推动旅游景区建设升级,以深度融合为引领文化和旅游。 全区旅游业和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西昌邛海旅游需要的装备_西昌旅游邛海_西昌装备旅游需要邛海核酸吗

西昌建昌古城里游人如织。

不断强化文化旅游品牌,利用古资源打造优美水环境,丰富文化内涵,深耕“夜经济”……特色乡村旅游、文化深度旅游、沉浸式体验旅游、红色游学游形成了冬春联动、夏秋带动、全年带动、四季各具特色的全区域、全季节旅游发展格局。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西昌大石板古村举办“茶马古道篝火相会”活动,包括篝火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民俗集市、旅游摄影游等内容。 这个曾经孤立在角落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当地文化与旅游融合驱动的乡村振兴典范。

大石板古村只是西昌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一小部分。 西昌历史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 自古以来就是祖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通道。 也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14个民族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地域文化。

2022年以来,以建昌古城、唐园、高山堡陈家大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旅新地标展现在游客面前。 邛海渔家文化、建昌古城文化、利州红色文化、高山炮台……家风文化、家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等一批西昌独特的历史文化走进公众视野,西昌文化旅游品牌深入人心一直在日益增加。

举措仍在继续

推动旅游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西昌以政策规划为引领,高水平谋划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以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为基础,有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聚焦重点项目,不断夯实文旅融合承载能力。

西昌邛海旅游需要的装备_西昌装备旅游需要邛海核酸吗_西昌旅游邛海

今年以来,西昌全力“细化”节庆活动,精心梳理文化旅游相关节庆、民俗、展览、活动,形成全年文化旅游活动日历。 同时,不断做强“文旅+”品牌,整合“文旅+民俗”、“文旅+电影”、“文旅+美食”、“文旅+娱乐”等综合业态将“文化旅游+养生”贯穿节日活动始终。 始终让游客高高兴兴地来,高高兴兴地回来。

西昌装备旅游需要邛海核酸吗_西昌旅游邛海_西昌邛海旅游需要的装备

西昌琼海国家旅游度假区。

今年10月,《西昌市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发布。 围绕凉山州对西昌市“极芯先行”的定位要求,推动旅游要素融合,生成旅游新场景,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实现旅游全域发展,打造国际化阳光健康打造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全市旅游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增强西昌旅游核心竞争力。

西昌市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旅游新业态、旅游产品研发、生产营销、民俗酒店产业发展、旅游人才培训等十二个方面工作。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西昌市全面落实省和国家部署要求的具体实践。

西昌将依托琼海、庐山、安宁河流域优良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深化“全域旅游、第一产业”发展战略,谋划并高效推进全域旅游、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和文化。 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创建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

《强县计划》

“百强县”加速迈向“千亿县”

今年6月召开的中共凉山州九届七次全会上,凉山州提出统筹资源能源、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大文章”,全面推进凉山州发展。发展工业强国、农业强国、文化旅游。 “强国三大战略”强国。

西昌旅游邛海_西昌装备旅游需要邛海核酸吗_西昌邛海旅游需要的装备

西昌城市风光山、水、城相互依存。

凉山州明确提出了“强州方案”。 地市将统筹带动西昌经济社会发展,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同时参与更高水平的竞争与合作,辐射各县市加快发展,引领全区协调发展。区,带动攀西经济区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中共西昌市委十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西昌市委关于在“强州”引领下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决定《以西昌极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规划》。 西昌将深刻把握国家委推动“强州计划”的深远考量,全面实施“强州计划”3+2战略布局,工业强市、农业强市、文化和旅游以及城市建设和社会建设,汇聚各级各方资源力量,推动西昌各项事业尽快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加快从“顶峰”迈向新台阶。百县”迈向“千亿县”。

西昌将加快构建集聚集群的绿色产业体系,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引领,加快推进钒产业化钛新材料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将向产业链中下游延伸,打造全钒全产业链做大做优钛产业链,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以水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 能源电源电网负荷存储产业引领西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此外,西昌还将加快构建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现代农业体系,紧紧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点,强化良种良田配套设施,建设国家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天府第二粮仓” 率先规模化发展优质粮油、畜禽产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葡萄、蔬菜、花卉,更好担负起稳定粮食、生猪、油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