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广西壮族饮食养生旅游的可行性策略(旅游管理肖婷3099990222)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其传统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挖掘整理民族传统饮食文化,将其与当地旅游活动有机结合,开展特色旅游项目,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 一、民族饮食、保健、旅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养生文化更是一朵奇葩。 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好处,所以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重视。 中国传统养生流派众多,但大多与儒家、道家、佛教有渊源。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所谓“阳”,就是保养、调理、修养、补益、滋养; 所谓“生”,就是生命、成长的意思。 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品和基础。 “饮食与养生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饮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养生的需要,而养生的主要依靠就是饮食,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饮食保健是根据五行阴阳辩证理论,通过食物的选择、搭配,平衡人体内的环境,增强机体的免疫和内分泌系统,强身健体的养生文化。中医的阳。 我国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 以少数民族地区悠久历史生产的养生餐饮作为外部景点,让游客通过体验获得审美和养生体验的旅游活动必定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二、壮族饮食文化及养生特色 (一)壮族饮食文化 1、主食 广西是野生稻的故乡之一,壮族的祖先应该是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青铜、铁器的出现,壮族先民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 最晚到汉代,他们已将稻米确立为主食。 唐宋以后,壮族地区的水稻种植进一步发展,许多其他粮食品种被引进和扩大。 明清时期,壮族膳食结构中的主食队伍2的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以稻米为主,玉米、红薯、小麦为辅的新的主食队伍组合。 2、副食品 壮族地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副食品品种包罗万象。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长的、水里长的各种食用动植物加工成美味佳肴。 这些副食品资源主要分为肉类和蔬菜两大类。 壮族还用谷物、薯类、豆类加工成粉丝、粉丝、芋头豆腐、豆腐等副食品。 壮族人民喜食腌制、生食、酸辣食品。 3、饮料 壮族人民过去主要饮用自酿米酒、白薯酒、木薯酒等,酒精度不高。 其中,米酒是庆祝节日、招待客人的主要饮品。 酿造甜酒以强身健体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壮族有向客人敬甜酒的习惯,以示欢迎。 壮族的其他酒,如壁虎酒、三蛇酒等,都是药酒。 如今,各种现代饮品也进入了壮族人民的家庭生活。 除了传统的酒外,他们的餐桌上还有桂林三花、茅台酒。 和金牌白兰地。 茶是壮族人民的日常饮品,喝茶的历史也很悠久。 4、水果 壮族地区水果品种十分丰富。 许多热带、亚热带果树在这里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丰富的栽培经验。
山坡上香蕉林铺满了绚丽的锦缎。 甘蔗田给田东披上了绿色的衣服。 沙田柚闻名天下,金橘闻名全国。 壮乡水果种类繁多,宋代《归海玉衡志》中记载的就有120多种。 强壮的人喜欢吃的水果有甘蔗、金橘、柚子、橙子、杏仁、菠萝、菠萝蜜、香蕉、荔枝、龙眼、黄皮、橄榄、芒果等。 人们有自己的吃水果的方式。 例如,将3片新鲜菠萝浸入一些盐水中,这样菠萝又甜又脆。 也可罐装,酿造成香喷喷的菠萝糖。 龙眼晒干后制成龙眼肉,是著名特产。 壮族人将其作为滋补品,并作为炖鸡、鸭的高级食材。 有人用桂圆肉冲泡蛋茶作为滋补零食。 壮族妇女也嚼槟榔。 连州壮族妇女外出打伞时,总在伞柄上挂一个槟榔袋。 (二)壮族饮食特点及保健功效 1、地理条件优越,多食水果、蔬菜。 广西壮族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特别适宜植物生长。 全年生产多种水果和蔬菜。 过去,壮族人民多以吃水果、蔬菜充饥,这种习惯一直传承至今。 壮族村寨的饮食习惯仍以素食为主。 一些深受壮族人民喜爱的独特素食保健食品,如绿豆、糯米糙米、红薯粉丝、豆豉、芋头豆腐等,也已离开广西,走向全国。 广西特产果蔬中,一些兼具食用和药用价值的产品,如龙眼、荔枝、余甘子、银杏、罗汉果、八角、苦丁茶等,早已被壮族人民认识和开发。 。 2、注重血肉之品补虚。 医学家认为:人类是同气的灵性生物,用有血有情的动物来补虚损最为有效。
广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坚强的人住在靠近山的地方。 山珍野味很容易获得。 他们养成了吃野生动物来滋补身体的习俗。 远古时期,壮族人民常吃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大多是捕到就吃。 但壮族人并不吃青蛙,因为壮族人视青蛙为神。 常见的食物有各种鸟、蛇、鼠、穿山甲、壁虎等。人们特别喜欢吸蛇的血和吃动物的血,认为可以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3.每个人都喝酒以保持健康。 4 在壮族地区,喝酒比喝茶更流行。 酒有温血脉、祛寒湿、促进药效的作用。 在壮乡,家家都会酿酒,人人都能喝。 集市上相见或小聚会时,大家都要以酒招待。 这些自酿酒大多是低度酒,包括木薯酒、红薯酒、谷物糯米酒等。 还有在粮酒中添加一些具有保健作用的野生动植物的复合酒,如壁虎酒、各种蛇酒等、金樱桃酒、汕尾仓酒等,经常饮用可以增强体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3、壮族美食与养生旅游发展建议。 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其消费结构可分为旅游中的吃、住、行、游、购等实物消费和观光、娱乐等无形消费。 公用事业消费结构的形式。 物质结构固然重要,但精神消费水平更能解释人们在旅行中对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丰富多彩的民俗现象对外国游客具有巨大的魅力和强烈的吸引力。 广西壮族传统饮食文化是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旅游一旦与当地美食及其所附着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将极大丰富旅游活动的内涵,让游客所到之处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新鲜的。 得到欣赏和享受,实现审美、娱乐、休闲的旅游目的。 (一)通过宣传提高知名度 旅游宣传对于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具有重要作用。 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只有通过宣传和扩大影响才能吸引国内外游客。 旅游宣传的形式可以通过大众媒体,如广播、电视、主题广告、报纸杂志等,这些形式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 此外,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展览、体育比赛、文化活动等,这些形式可以提高一个地区的知名度。 在旅游宣传中,要突出广西传统饮食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广泛宣传,激发消费者的旅游欲望。 自治区政府公信力高,财政基础稳定,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二)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 如今,许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都在尝试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壮大当地经济。 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所蕴含的旅游资源各不相同,差异性很大。 有的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有的地区文化旅游资源著名,有的地区两者兼而有之。 一方面,这说明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没有固定的、通用的发展模式。
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找到一条适合当地旅游发展的道路;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一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依托本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很多人开始远离大鱼大肉、精米的饮食,向往天然野生的谷物。 崇左市传统壮族饮食“食物天然、科学合理”的特点,正契合了这一时尚饮食潮流。 交通便利的壮族社区可推出以“吃壮菜”为主题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向长期居住在城镇的市民介绍正宗的壮族特色餐食,吸引南宁及周边乡镇居民前来品尝。旅游和消费。 同时,我们注重天然食品的卖点,通过促销包装,将壮族常见的各种杂粮、杂粮带到市场上,让游客吃完后仍然可以走动,从而增加了游客的购买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6 (三)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美食健康旅游。 目前,很多地方饮食文化的发展只是为了满足游客对异国美食的需求,而他们获得的信息和体验却极其有限。 古人云:“食之者享乐”。 这种身心的享受不仅体现在吃饭上,还体现在制作食物的过程中。 品尝食物可以使人身心舒畅,主要体现在身体的享受上; 而参与食品生产过程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人们的满足更多地体现在心理上的愉悦。
发展饮食文化参与式旅游,不仅可以激发游客的乐趣,让他们体验壮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还可以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兴趣。 1.尝试传统劳动。 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 人们没有时间准备食物,一日三餐都匆匆忙忙。 如果能在旅游休闲时尝试做一些新奇的美食,人们不仅不会感到疲惫,还会觉得有趣。 崇左壮族许多传统食品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工作中的快乐、放松中的愉悦。 适宜发展参与式旅游,引导游客参与、享受。 例如,捣糯米糕时,通常是两三个人围在石臼周围,有顺序、有节奏地捣糯米糕。 重要的是配合和默契。 虽然是一项强度较大的体力活动,但参与其中的游客绝对能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享受劳动成果的快乐。 例如,在制作五色糯米的过程中,游客可以学习识别用于染色的各种天然植物并了解加工方法; 而且在包“驼背粽子”的过程中,游客还可以参与其中的一些环节。 通过简单的传统食品制作,游客可以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2、体验饮食礼仪 7、依托壮族传统饮食文化,开发参与体验式旅游项目,要从细微处入手,让游客体验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笔者认为,参与式旅游发展成功的关键在于游客能否拥有本土的旅游环境,获得身临其境、入乡随俗的体验。 比如,对于当地开展“农家乐”旅游的农民来说,“吃农家菜”并不意味着为游客烹制当地特色菜肴,然后端到餐桌上供游客食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远道而来的游客只是改变了就餐环境,吃到了不同风味的食物。 试想,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接待方式,家里的长辈(或家人)作为主人,按照壮族就餐礼仪来主持游客的就餐过程; 然后家庭中的年轻成员(或家人)将陪同他们并为游客提供膳食。 服务时,与他们一起喝传统的“焦杯酒”。 这样,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壮族传统饮食礼仪,体验热情好客的饮食文化特色。 3、体验民族礼仪习俗。 左庄族的饮食文化特点之一就是人们对祖先的崇拜意识强烈。 如今,崇左壮族长期保存下来、代代相传的祭祖活动也可以得到开发利用,服务于当地的旅游业。 例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人民都会与家人踏青,扫墓,称为三三节。 此时的庄乡大地,山花烂漫,绿意盎然,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乡间小路上,祭祖的壮族人络绎不绝; 各个家族墓地里,摆放着五色糯米等各种祭品,鞭炮声此起彼伏。 迷人的风景、神秘的祭祀活动、自己放鞭炮的乐趣,无疑对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 事实上,崇左壮族并不拒绝外人参加3月3日的祭祖活动。 相反,他们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和荣誉。 旅行社和其他旅游服务机构要利用好这8种旅游资源。 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提前沟通并做出合理安排。
当然,参与的游客必须尊重当地的民族习俗。 壮族养生文化资源可开发成为主题突出的文化旅游。 其多元化的养生系列旅游产品不仅能实现游客的养生目的,还能弘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河池地区民族事务局,《壮族饮食观》,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 肖琼,李克俭,杨艳,《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精要》,成都,四川出版社,2011.06 期刊编辑部,《广西民族研究》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 王祝兴,《黄帝内经》,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03.11 三叶,《食品中国》,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5.10 张劲松,《食俗》,沉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