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山区建设漕泾郊野公园2018年响应乡村振兴战略
村边的农舍、河流环绕、小岛星罗棋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村边农舍林立,河流环绕,小岛星罗棋布……日前,记者走进上海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仿佛走进了一个水世界:水在村里,村在花园里,“游船轻轻飘来,小河潺潺而过”;隐匿在绿树深处的村舍农舍干净整洁,浓浓的江南水乡气息魅力处处彰显创新、生态、人文景象。
水库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是上海金山区漕泾郊野公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为郊野公园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013年上海启动郊野公园建设后,郊区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格局进一步优化,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都市游憩空间环境逐步形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市民放松身心、享受乐趣。 2018年,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上海提出以“郊区单位(村)规划”为引领,统筹乡村振兴关键环节,为乡村振兴引导方向、奠定基础。 在此背景下,漕泾镇水库村启动了水乡综合体建设规划。 今年8月底,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水库村榜上有名。 水库村通过湿地修复,打造了具有郊野公园特色的林草复合型海岛湿地。 与河流治理措施相结合,形成了防洪、景观、生态为一体的复合体系。 郊野公园建设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集聚和资源禀赋优势。 突出生态功能等特色,通过村风、村景、村容、村业、村居,重塑村风景观,把水库村建设成为“水质好”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的水景”。
全域综合整治以整个郊野公园规划建设为导向,优化用地空间格局
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位于杭州湾畔。 水体面积占全村总面积的40%。 村内33条中小河流密集纵横,70多个岛屿、整流罩星罗棋布其中,赋予了水库村一条蜿蜒曲折的水道。 宁静小路的风景。 但由于水库村交通不便、缺乏工业,长期被贴上“经济薄弱村”的标签。 2018年漕泾郊野公园建设启动后,建设规划在区域战略定位、空间格局、要素配置、形态塑造等方面的战略引领作用成为重中之重。 为此,各级领导坚持规划先行,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村庄发展“一盘棋”。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作为规划建设的管理部门,自规划之初就全面参与了水库村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全过程。 明确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郊区单元村规划为引领。 优化水库村土地空间格局,整合项目、资金、资源有效配置,推进漕泾郊野公园和水库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海金山区规划资源局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提出了综合性郊野公园的概念。 还明确水库村为漕泾郊野公园先行区,优化形成“水+公园”、“水+岛”“水+村”的空间格局,将村落划分为三大片区:北、中、南,分别植入亲子休闲、理想乡村居所、慢生活养生、高端度假、文化体验、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及产业展示等多项产业功能。 今年3月22日,漕泾镇市政土地整理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漕泾郊野公园先导区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金山区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成光表示,漕泾镇市政土地整理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夯实大都市郊区耕地保护基础打造更强大的生态底蕴,提升乡村发展质量,为金山区乡村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活化建设将为上海市民提供一个“好看、优质、有魅力”、独具江南水韵的郊野公园,真正成为“市民好去处、乡村新典范”。 ” 同时,也将重塑大城市的乡村功能,为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振兴问题提供有益的路径探索。
全球郊野公园规划设计为探索乡村振兴之路提供路径
目前,正在建设的水库村土地整理项目,采用农用地整理、宅基地整理、生态修复等多种手段,依托自然资源部都市圈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生态需求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维护自然生态稳定形态,注重自然要素的改善和保护,使项目区成为具有多重优势的基础生态节点。具有生态景观、耕地保护等功能,以美丽乡村为基础,在都市圈郊区建设具有休闲游憩特色的开放式生态郊野公园,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为更好推动乡村振兴,水库村各级政府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实现多渠道进水、一塘蓄水、一塘放水的要求。深入探索和实践基于城乡发展一体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管理和实践,形成了土地集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一方面,以“产业繁荣”为核心,优化农业旅游产业结构。 水库村生态黑鱼养殖及循环水生态养殖项目成功申报市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并投入使用; 水库小学改造成金鹰军事文化体验训练营并已开放; 太和水水草种植基地已投入使用; 水洋天喜瓜生产基地已完成申报……周边农家乐、民宿等将陆续开业,郊野公园建设将对产业产生显着的综合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加快基础设施支撑。 实施农民集中建房,已有102户正式签约。 长延路、水晶路“四好乡村路”升级改造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已完成; 沈家寨12户农家住房改造试点工程已竣工; 246户村民畜禽退休已完成,河道围栏33段已拆除; 全村94%的“美丽家园”已创建……水库村正努力让每一个家园都变得“美丽”,在保留原生态肌理的基础上打造“微场地”。 “田园”和“微景观”的布置,形成了“一景一景,独特有趣”的宅基地环境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水库村在全区土地综合治理中着力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更多人。 比如,试点完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土地经营权投资企业将农民变股东,通过保底收入+年度分红模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村集体通过投资土地经营权,共同开发提升漕泾休闲水乡。 村集体持有10%的特殊股份。 投资者保证经营活动的最低收入。 除了按照每亩指导价向农民支付土地出让金外,每年还给村集体每亩2000元的保本分红,并享受企业经营超额利润分红。 重新走进,建设村中心和一站式老年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智慧村庄、便民服务、文化活动、健康教育等,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项便民服务。
全区土地整治让郊野公园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作为全区开展土地综合整理的重大举措,水库村“全局规划、全局设计、统筹实施”的战略方针,以土地整理项目为杠杆,优化农村土地空间格局,促进农村土地重组。农村资源要素。 是整合项目资金、有效配置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的生动实践。
为扎实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金山区土地整理将进一步瞄准规划实施总体目标,以落实项目需求为导向,遵循“规划—项目”的工作思路“资金顺序”,探索全领域、全要素规划一体化。 项目聚合、资金聚合、时间序列耦合的实施路径,构建全要素综合利用管理体系,促进自然资源空间结构和布局优化,落实“保发展、保效益”的双重责任。实现上海“十四五”期间奋斗目标的底线。 都市和农村土地空间开发和保护的目标是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平衡、更可持续。
今年7月,上海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发布。 规划围绕“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指出到2025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150个以上农村振兴示范村等任务。 在《上海2035》总体规划中,水库村所在的漕泾镇因其独特的海派文化资源禀赋,被指定为上海生态城建设拟建设的30个郊野公园之一和江南水韵。 目前,《上海郊野公园功能完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正在紧张编制中。 规划提出,努力实现“生产与生活生态”融合、“农林水”融合、自然风貌融合和文化品牌融合; 着力提高综合效益,分类提升郊野公园配套能力。 未来,郊野公园将成为上海改善生态环境、拓展游憩空间、推动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当记者一行划着小船穿过水库村时,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 远远望去,万亩鱼塘如镜,小桥流水,让房屋别具一格。 漕泾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库村将充分发挥水系发达的优势,通过连通水系建设“欧宇公园”、“乡村公园”、“湿地公园”,罐头浜开放,河岸护坡生态景观。 ”等众多主题公园进一步提升了水库村的“颜值”,保护了城外的田园风光,让都市人在田园水乡体验乡村的宁静与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