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重点刊登赤坎镇人才工作文章
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政府对面,一座以青砖、红砖为建筑材料,融合传统岭南建筑元素,采用奇特的砌筑工法和传统建筑建造工艺的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 这就是赤坎新区商业综合体项目——赤坎华侨小馆。
乔小关
走进开平市(赤坎)人才工作站和国家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中心乔晓馆二、三楼,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采光充足、宽敞干净、流水潺潺的开放式办公空间,竹叶、屏风。 ……让人一踏进门就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去年7月,赤坎镇被确定为江门市“人才基地强化工程”试点镇。 为此,该镇以建设“人才强镇”为目标,在政策创新、服务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全面发力,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落户,加快建设赤坎古镇项目。 目前,该镇已引进核心居民24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13人、学士5人。
“赤坎非常重视人才,我们会第一时间了解当地相关人才政策,协助我们申请相关奖励和补贴。” 开平市根新谷合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项目咨询总监郑艳芬表示,近两年该项目安置房和商业区竣工后,他们率先入住了人才公寓。 “政府还给我们配备了一批好家具、电器,基本可以拎包入住。相信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开平未来吸引更多人才创业。”
江门首个乡镇级人才新政策出台
和郑艳芬一样,开平根新谷合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企业管理部主任卓少兵也是赤坎镇近年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之一。 毕业于中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2010年实习期间,他参观了开平碉楼和赤坎古镇,被当地的华侨文化和碉楼文化所吸引。 “五年前,我再次去赤坎古镇实习,研究生毕业后,我决定留在这里发展。”
近年来,赤坎古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像卓少兵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目前,赤坎镇已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先后引进了一批硕士、博士人才梯队“985”、“双一流”大学学位。 。
“我们在江门各镇(街道)率先出台镇级人才新政策——《关于实施古镇人才计划加快推进‘人才强镇’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实施古镇人才计划》) “十大人才”),完善了人才引进政策、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工作机制。”赤坎镇党委副书记胡少波介绍,该镇已设立城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标准100万元,涵盖居住、医疗、休假、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支持。人才紧缺。
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十大人才”中包含了多项诚意政策。 比如,赤坎镇对在镇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或高级职称人才,给予1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 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申请入住人才公寓,并享受租金减免。 “此外,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还可享受每年免费体检、参加政府组织的国情培训班、获得子女学习补贴等。” 胡少波介绍。
在引进方式上,赤坎镇积极探索“灵活引进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聘用、“赤坎大讲堂”等方式聚集众多人才。 其中,该镇聘请了北京大学严明博士及其团队,完成了赤坎新区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的规划设计工作; 聘请清华大学刘伯新博士及其团队完成赤坎规划展览服务中心设计; 聘请当地华侨艺术家来伟负责赤坎华侨馆工程建设……
赤坎中心小学及幼儿园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赤坎古镇还实施了灵活的人才引进“粤港澳大湾区实习就业计划”,吸引一批香港大学生来赤坎古镇项目实习,加强与粤港澳文化交流优秀青年人才的关系。
“我们吸引了一位来自开平的香港青年加入团队,加入到建设赤坎古镇的浪潮中。” 广东奇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赤坎镇的一家初创公司。 该公司总经理张瑞勤表示,目前团队有7人。 赤坎古镇的工作人员全部是1995年出生的年轻人。
保留并配备32套高标准人才公寓
“政府对驻扎的高层次人才非常关心,比如有一对一的人才联络机制。” 在赤坎镇工作的这几年,当地政府的人性化服务给卓少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才都有一个指定的领导或负责人来联系。我联系了赤坎镇的领导,他们会定期与我沟通,询问我们工作或生活上有什么需求,让人感觉很不舒服,暖心。”
要想人才留下来,首先要做好服务这件“大文章”。 “为此,我们专门建立了人才工作信息库,制定了《赤坎镇领导联系和服务高层次人才工作安排》,明确每位镇领导联系1-2名高层次人才。” 赤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一联系服务机制,赤坎镇定期听取联系对象对镇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政策措施、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加强联系等方面的意见。通过现场走访、个别谈心、电话联系等方式,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了解和关心联系人的工作和生活,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和生活。 截至目前,该镇领导已联系高层次人才65人。
此外,赤坎镇还投资超过500万元,在基础上建设了国家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开平中心(人才驿站),面积600多平方米,安置房32套。赤坎古镇一期工程。 人才公寓,优先建设32套人才公寓公房,按照“入住”标准配备高标准家具、电器。
一期安置房内景
“这里的人才公寓很好,办公空间也不错,适合年轻人创业、就业。” 已入住人才公寓的卓少兵表示,当地政府不仅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 护理也很细致。 “除了住人才公寓,我们还可以在赤坎镇政府吃饭,可以说是衣食无忧。”
在张瑞琴看来,赤坎古镇一开始的创业环境并不好,包括餐饮、交通等方面都需要加强。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开平市委组织部恰巧来视察,然后我提到这些缺点后,对方当场表示会想办法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让大家能够安心留在赤坎古镇创业。”
赤坎镇航拍图(黄色高楼代表一期安置房)
“很快,当地政府开通了‘绿色通道’,允许我们到乔晓关博士后中心工作,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员工就餐问题也解决了。” 张瑞琴认为,这些暖心举措对企业家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可以说是雪中送炭,有利于赤坎镇留住高层次人才,让他们安心在当地创业就业。
用人施展所长,参与文旅产业全链条
3月26日,江门市2021年全区旅游工作现场会在开平召开。 与会人员考察了赤坎古镇项目、赤坎镇华侨餐厅和赤坎规划展示中心,对古镇项目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江门市2021年全区旅游工作现场会在开平召开。 图为展厅会议现场
赤坎古镇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人才引进、留住后,还需要一个施展才华的“场所”,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 “根据赤坎古镇项目的发展需要,我们引进了众多具有旅游管理、风景园林、文化遗产、人文地理、艺术设计、法律等领域学科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综合体的需求。文化旅游项目实施过程中。 “人才需求多元化。”胡少波介绍,赤坎镇安排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在赤坎管委会古镇办、新区办、收藏办等部门挂职。深入培养人才,也为政府在赤坎古镇项目的土地出让、新区规划、设计建设、司法征用、审批和建设申报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让这些人才了解赤坎古镇项目,助力加快推进赤坎古镇项目建设,该镇还坚持根据每个人才的能力、优势、兴趣进行定向培养,为每个人才进行匹配项目链的环节。 发挥人才优势,助力项目实施。
“我们借鉴了赤坎古镇项目团队多年扎根项目的经验,将合适的人才匹配到整个文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产业研究、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管理、以及新媒体运营,让人才进入适合自己的行业。 我们自身板块已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大链条、小团队’一体化定向培养模式。”该负责人表示。
如今,从当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深度参与赤坎古镇项目建设。 其中,郑艳芬2016年硕士毕业来到开平,参与项目前期工作,协助当地政府完成项目立项、规划、征地、建设申报等手续; 此前在广州从事文化创意和文化传媒业务的张瑞琴,去年1月在项目考察时首次意识到赤坎古镇的发展潜力。 四个月后,我带领公司团队来到开平,开展海外中餐厅运营、招商、新媒体运营等业务……
在上述举措的带动下,赤坎镇先后孵化培育了开平市塔木方圆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开平市城市更新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奇幻文化传媒等极具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在此基础上,该镇还通过举办江门“华侨”文化旅游峰会、“赤坎大讲堂”学习分享会、和青年干部人才论坛。
“镇里专门设立了‘赤坎讲堂’,邀请专家和乡镇干部给我们上课,帮助我们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 卓少兵认为,随着更多“赤坎大讲堂”这样的人才交流平台不断涌现,扎根赤坎的高层次人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交流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