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旅游业等来了好消息,后疫情时代该如何突围?

停摆170多天后,旅游业终于迎来好消息。

7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恢复跨省团体旅游,旅游景区最大承载能力由30%提高至50%。 消息一出,旅游从业者纷纷赶来通报这一消息。

自1月24日起,团体旅游已暂停近半年。 在此期间,超过1万家旅游企业取消运营,行业遭受40多年来前所未有的损失。 为了“生存”,旅游从业者开始以各种方式“自救”,向直播、朋友圈卖纪念品、海外带货、送外卖等领域转型。

如今,跨省团队旅游的恢复能否缓解旅游业的燃眉之急呢? 后疫情时代,旅游业该如何突围?

团体游有所放松,但旅游客流并未快速恢复

7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产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恢复跨省(区、市)旅游企业复工复产。团体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同时调整旅游景点限额。 措施中,最大承载能力由30%调整为50%。

新闻旅游_关于旅游的国内新闻_新闻旅游热点新闻

“这对旅游业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 消息一出,全国各地的旅游工作者争先恐后地互相转告,国内民众的旅游热情瞬间被激活。

受此消息影响,旅游平台搜索量激增。 在马蜂窝平台上,杭州、厦门、成都、西安、重庆等热门目的地搜索量较政策出台前增长了300%以上,南麓岛、泸沽湖等户外景区、枸杞岛、呼伦贝尔大草原、稻城亚丁景点搜索量增长了两倍。 携程平台上度假、酒店、民航等各个板块的搜索量也快速增长。 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的搜索量较开放前暴涨500%。

不过,虽然跨省团体旅游政策已经恢复,相关出行限制也有所提高,人们出行热情较高,但人们是否会真正走出家门还有待观察。

据了解,尽管文化和旅游部已下发旅游企业扩大复工通知,但仍有相关要求。 首先,各省级政府、旅行社、景区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做好汛期旅游安全工作,按照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加强索道、缆车、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的安全保障。 检查; 最重要的是,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团体旅游必须经当地省(区、市)党委、政府同意后才能恢复。

7月16日,《中国新闻周刊》走访了北京阜成门、宣武门、丰台等地区的线下旅游门店,包括携程旅行、康辉旅行、途牛、神州国旅、北京青旅等,但均未营业然而。 。 北京神州国旅某店店长陈健(化名)表示,目前尚未收到北京市旅游局关于恢复跨省跟团游的通知。 “我们也着急,等了半年了。”

新闻旅游_新闻旅游热点新闻_关于旅游的国内新闻

新闻旅游热点新闻_关于旅游的国内新闻_新闻旅游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跨省团游恢复后,旅游业回暖不会那么快。 “恢复跨省游还是有点困难,很多客人对疫情还是有抵抗力的。” 康辉旅行社导游于翔(化名)说。 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接到新老客户询问跨省跟团旅游的电话。

神州国旅市场部总监师涛表示,恢复跨省跟团游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旅游业是否会因此而爆发还有待观察。 首先,现在消费者更加理性了,他们也关心安全。 想想,我暂时不敢去旅行。

陷入停产、业绩惨淡困境

三尺冰不能一日结冰。

凤凰网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我国共有6456家旅游相关企业注销登记,其中旅行社1670家、景区相关企业46家、酒店1890家、航空274家。公司。 北京、上海、广州占注销企业总数的19.8%。

百城旅游网宣布关闭并启动清算准备,途家民宿暂停20个城市直营业务,北京中国旅行社宣布停工停产; 一些国家5A、4A景区宣布重组破产,如河北野三坡、河南洛阳扬子沟等。

此外,依赖资本的旅游上市公司也处境艰难。

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2020年一季度,近11家A股旅游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合计亏损约7.29亿元。 其中,桂林旅游损失最大,同比下降30余倍。

新闻旅游热点新闻_关于旅游的国内新闻_新闻旅游

截至7月17日,部分旅游上市公司发布的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亏损进一步扩大。 其中,国信旅游预计亏损约1.5亿元至2亿元,岭南控股预计亏损约1.2亿元至1.5亿元。 1亿元,峨眉山A预计损失约1.2亿元至1.4亿元。

新闻旅游_新闻旅游热点新闻_关于旅游的国内新闻

为了“生存”,旅游企业都在想方设法自救。

针对游客对旅游内容的新需求,马蜂窝推出旅游直播业务; 中青旅争取国家和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政策,包括社保、税收、贷款利率等; 主打境外游的神州国旅转型推出周边游和国内游。 旅游产品。

新闻旅游热点新闻_关于旅游的国内新闻_新闻旅游

但由于疫情和洪水的影响,神州国旅推出的产品还没推出就“搁浅”了。

此外,旅游从业人员还通过朋友圈卖货、送外卖等方式止损、恢复信心。 “我卖乳胶和坚果有一段时间了,但由于顾客有限,生意不太好,老板说卖货不能影响自己的工作。” 于翔说道。 据她介绍,去年她进行了200天的旅行,但今年到目前为止她只花了6天。 她周围很多旅行社都关门了。 “我们机构还好,底薪已经发了,每个月1600块钱。”

相比之下,很多像陈健一样的旅游从业者还没有复工,也没有工资,只能等待旅游业恢复。 也有人苦苦等待后无奈转行,黯然离开。

“旅游业在这一轮疫情中遭受沉重打击,一些自救措施收效甚微,整个行业陷入困境。” 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雷表示,恢复跨省跟团游的目的是为了刺激旅游需求。 同时,由于旅游业的带动作用,还可以带动交通、门票预订、餐饮娱乐、购物、景区酒店等细分领域的经济增长。

如何应对新风险?

不过,即使团队赛放松后,行业仍将面临诸多考验。 多家券商研报指出,旅游业复工后,需警惕旅游出行不及预期、疫情复发、南方洪涝等风险。

对此,石涛表示,首先游客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 其次,旅游车辆不要满载,最好像景区一样将人流量控制在50%; 随时随地进行清洁消毒; 最后,由于跟团游人数较多,不建议多人一起用餐。 一起吃饭可能会更好。

后疫情时代,不仅要做好防控、安全出行,旅游业也需要完善和升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盘和林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此次疫情中旅游业受到如此严重的影响,除了旅游业过于传统,没有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旅游业传统商业模式也缺乏韧性。

未来,旅游业可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应对特殊时期的形势。 此外,旅游收入来源应多元化。 现在很多景区和旅行社仅靠门票、人员等单一收入,无法承受疫情等不确定因素。

“事实证明,旅行社只是靠规模取胜。未来,他们有望依靠高品质、个性化的服务定制来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 潘和林说道。

石涛认为,随着疫情期间人们出行方式、出行观念发生变化,可能会对跨省团游造成一定影响,这就需要旅行社推出更有特色、更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或旅游线路。 亲子游、家庭游、定制游可能会更受欢迎,但价格会比普通跟团游高一些。

徐小雷坦言,不排除小团游、自助游、定制游更受欢迎,但根据多年的游客画像,普通跟团游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中国还有很多人从未坐过飞机或旅行过。 从顾客体验的角度来看,旅游也具有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