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长群发挥正能量——将家长聊天群建成家园共育的信息桥梁
如果幼儿园有事情需要通知家长,老师可以在群里发布通知,关注群的家长会立即看到。 即使有的家长当时没有看,晚上查看聊天记录的时候还是可以关注一下。 如果家长对某个问题有疑问,也可以随时在群里向老师提问,沟通非常方便。 而且,家长还可以及时解答彼此的问题,交流很多教育经验。 在幼儿园,孩子在活动时,老师可以随时拍几张照片上传到家长群,让家长不需要口头描述就能了解孩子在做什么。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不喝水。 老师可以上传孩子喝水的照片供家长查看。 这样,在老师的努力下,关心孩子的家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从而消除家长的顾虑。 这种方法比老师的口头沟通和讲解更有效、更有说服力。 正是因为这些便利,家长们特别青睐聊天群这种交流方式,并且参与热情很高。 现在家长聊天群已经悄然成为幼儿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获取幼儿教育信息的主要渠道。 2、家长群的“双刃剑”作用 家长聊天群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给老师和幼儿家长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让幼儿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麻烦”。 ” 1、不同意见表达不当,导致老师与家长或家长与家长之间发生冲突。不同的幼儿家长会对幼儿教育有不同的想法和看法,以及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这必然导致老师和家长之间或者家长和家长之间的一些意见和分歧。
一些老师或家长在聊天群中表达个人观点时,可能会使用不恰当的语言,甚至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 这会造成聊天群的紧张气氛,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 有时,如果你在小组中表达不清楚,可能会引起班上其他家长的误解。 例如:班上某个孩子生病了,请假。 其他家长会在群里询问孩子得的是什么病,是否具有传染性,以前是否与自己的孩子有过频繁的接触。 这样的言论可能会误导其他家长,甚至可能让患病孩子的家长感到不高兴。 2、家长群里信息过多,影响了其他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有的家长空闲时间较多,经常在聊天群里发言,活跃了群里的气氛。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 然而,把家长群当作一个不分时间、不分内容地消磨时间、聊天的地方,就会影响其他家长的工作和生活。 曾经有一位家长向老师反映,他工作繁忙时,聊天群里的通知一直响个不停。 进群后,他看到了上百条聊天记录。 因为担心漏掉老师发来的通知等信息,我只好一一核对。 有时深夜有家长在群里聊天,其他家长也担心错过重要通知或信息而不敢将群通知声音设置为静音。 这给一些家长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有的家长在聊天群里“炫耀”,造成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 经常在群体中讲述自己孩子的现状,是很多家长经常做的事情。
比如:给孩子报某个兴趣班、带孩子去国外旅游、给孩子买名牌产品等等。或者直接上传一些照片到群里。 有些内容难免会显得“炫耀”。 如果其他父母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们,就会导致父母之间的攀比。 这种比较也很有可能蔓延到幼儿身上。 有一次,班里的孩子们带了一盒饼干来和孩子们分享。 我随手拍了一张照片发到群里感谢家长。 第二天,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带来了美味的饼干来分享。 难免有一些比较和变相的鼓励。 4、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创造了一定的工作量。 一个班的班主任不超过两三个,但幼儿家长却多达数十人。 家长们闲暇之余在聊天群里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表现是一种正常的需要。 即使只有一半的家长提出问题,老师一一解答仍然是相当大的工作量。 但如果老师不耐心解答,可能会引起家长的误解,认为老师态度不好或者不喜欢自己的孩子等,这就需要老师牺牲业余时间与幼儿家长沟通。 这也成为教师的额外工作量。 同事圈子里有一位老师,上班后为自己新接的班级建了一个群。 因为担心家长在幼儿园不信任孩子,所以老师不断在群里贴出孩子们活动的照片。 但之后问题就出现了。 有人建议最好有视频时间,有人建议今天的照片里少一些他的孩子,还有人建议多一些老师拍的照片等等。
因此,这些都会无形中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有的老师甚至会在晚上九点、十点在网上和家长打交道,根本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时间。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为什么不把时间花在手机和电脑上陪伴孩子呢? 3、合理引导、用好家长群体,充分发挥家长群体的正能量。 由于这些“头疼”的问题经常出现在聊天群中,一些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家长聊天群采取回避的态度。 其实,只要我们多做一些工作,对家长聊天群进行管理和引导,就可以消除家长聊天群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之成为我们推动家庭男女同校的信息桥梁。 1、幼儿教师应保持冷静心态,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参与家长聊天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当建立在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础上。” 我们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积极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大多数家长聊天群是幼儿家长自发建立的,一般会邀请班主任加入。 作为教师,在集体发言时,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尊重、平等、合作的态度与幼儿家长沟通。 不要以“发号施令”或“我至上”的态度与幼儿家长沟通。 比如,班级即将开展亲子秋游活动。 我提前在群里公布了这个信息,并征求了家长的意见。 很多家长非常乐意提出我们没有想到的形式和游戏内容。
这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作为合作者参与与家长的讨论,让家长参与制定活动计划。 这样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活动顺利进行,也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 一些家长也会作为志愿者,承担部分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让老师和家长一起参与班级活动,这样会拉近家与家人的关系。 2、老师和家长共同管理,建立完善的团规,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没有规则,就没有圈子。” 为了保证家长聊天群能够长期保持和谐的氛围,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一些群规。 对一些不自觉的人进行提醒和调节。 例如:注意文明用语,不要在群里谈论不相关的话题,不散布谣言,不允许人身攻击等。您也可以在群公告中发布这些群规,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氛围。小组里的气氛。 我们可以设立两到三个家长来管理群组,当老师白天上班,没有时间管理的时候,管理员可以参与进来。 当家长发布一些不利于团结的话题或者提出疑问时,群管理可以第一时间浏览并通知班主任,以便我们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这种身份不仅可以缓冲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矛盾,还可以为老师提供解决问题的实用方法。 一个班有几十位家长。 我们建议群聊话题要围绕上课和育儿这两点,不要谈论家庭琐事或者工作琐事,以免引起其他家长的反感。
我班有一对年轻的父母。 白天上班的时候,我们都在群里聊天。 当一些话题出现时,就变成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其他家长就无法介入。 渐渐地,每次群里变得很拥挤,和谐的聊天就会被他们打断,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些规则,让家长知道群聊是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育儿话题。 放到群里的公开信息里,既不会让两位家长显得尴尬,也能让大家聊得融洽。 尊重隐私,有特殊事情或者需要单独批评孩子的时候选择发私信,在群里交流时非常注意保护家长和孩子的个人隐私。 尤其是教师在发布一些信息时,应该充分考虑隐私问题。 例如: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调皮,老师在聊天群里点名批评了孩子。 这会让孩子的父母感到非常尴尬。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单独聊天的方式与家长进行点对点的沟通。 当几个孩子出现共同问题时,老师可以选择将这些孩子分成小组,进行专题讨论,从而集中、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班上有孩子每次画都害怕,不敢画第一笔。 在三五个家长的小组中,老师给他们提出建议。 父母一起鼓励孩子,并在家里提供指导策略。 他们还会在群里发布自己的成功策略或失败的策略,与其他家长分享,共同进步。 4. 多做一些工作来解决父团体之外的冲突。
孩子吵架、争吵是很正常的事,但有些父母太爱孩子了,常常会把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变成父母之间的矛盾。 这种情况需要我们幼儿园老师在矛盾激化之前及时处理。 例如:采取建立小组内讨论小组的方式,让双方家长提前沟通、解决矛盾。 尽量避免家长在群里发帖,引起其他家长附和,激化矛盾。 我曾经在家长群里看到过这样的事情。 班里有一个孩子被一个孩子咬了。 家长晚上回家,看到伤口很大,就在群里发帖“***家长,照顾好你的孩子,别让他像狗一样咬人。” 其他家长看到后,都觉得这位家长说得太多了,毕竟都是孩子,就在群里安慰这位家长,没想到愤怒的家长不但不听,还把问题矛头指向了自己。这个人,一个一直不在群里的老师,结果劝说慢慢变成了争吵,最后大家退群,甚至后来要求换班。小组中,老师可以先打电话制止家长,一是可以缓冲时间,二是可以先压制家长的情绪,了解情况后,老师可以直接通过电话或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就是两个家长之间的沟通,防止他们在群里加深矛盾,同时老师事后会在群里发一些委婉的话,给这个家长或者两个家长一个退路。类似于处理纠纷在孩子之间,管理一个群体就像管理一个班级的孩子。 综上所述,家长群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与家长沟通的新方式。 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的幼儿教育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好这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合理利用这种方式。 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的良好关系,让家长小组成为连接幼儿园和家庭开展居家共教工作的桥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