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改革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达5600亿元

丰富的文化底蕴使齐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之地。

部落时代,舜在这里留下了流传千年的故事,有孔孟、孙武、王羲之、秦叔宝、李清照、辛弃疾、戚继光……这里也是主战场“国难当头,视死如归”的台儿庄之战的故乡,“东方主义”大师季羡林的故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故乡……泰山、沂蒙山,都是人文与人文的结晶。自然的...

一年来,山东先后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孔子文化节、儒商大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山东文博会弘扬沂蒙精神,举办红色基因传承研讨会清晰勾勒山东文化。 资源优势。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五年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

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到2022年,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56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

文化与旅游融合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聚焦宏观战略决策、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行业管理。 等层面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

过去的一年是“诗与远方”从口号走向现实——文化与旅游正式融合的第一年。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进行了“尽可能融合、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的改革。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务院机构条例。 关于改革方案的决定。 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

按照中央部署,省级改革方案须于2018年9月底前上报,2019年3月月底前完成。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18年10月31日正式挂牌,标志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改革方案正式启动。山东文化和旅游部门机构改革完成。

紧接着,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印发山东省品质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提出“以品质旅游为核心动力,带动整体升级、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转型,传承创新中国“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基因推动乡村振兴,助力治理海洋,推动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引领全省发展”。

“实施‘互联网+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延伸旅游演艺、游学度假、建筑博览、工业遗产等文化产业链。”

此前,山东省先后印发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脱贫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关于落实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第一批非遗项目推荐名单的公告》。 《山东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明朗。

大庆地域特色文化元素_大庆特色旅游产业地区文化特点_大庆地区文化旅游特色产业

据《中国文化报》《山东: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发展新动力》的新闻报道称,未来山东还将运用“文化+”、“互联网+”和高新技术转型升级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网络音像、移动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创意设计等行业。

高质量发展

正如《中国经济网》对文化市场调查得出的结论,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化市场也进入了“短缺与短缺并存的时代”。从“战略性过剩”转向“战略性短缺”,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阶段。

山东现在拉动消费有借鉴意义。 山东已举办两届文化消费季,惠及群众。 第二个消费季策划开展文化消费活动万余场,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次。 参观人数1.1亿人次,直接拉动消费3.7亿元,间接拉动消费81.8亿元。

消费季期间,多部门协同举办第十一届山东省艺术节、首届泰山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第七届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齐鲁图书节、2018山东书展和其他活动。

文化创意正在成为山东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工业城市淄博已逐渐成为陶瓷文化创意的“代名词”。 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博山釉、“华青瓷”……“华青瓷”在去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亮相,也被视为建国60周年广西壮族纪念品的象征自治区成立。

潍坊借助高密红高粱文化艺术节、青州花博会、寿光菜博会、风筝节等众多文化节庆不断扩大影响力,计划到2021年建成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

台儿庄古城与枣庄相似,创造性地打造了“过年去台儿庄”,逐渐成为北方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

2018年9月,国家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首次提出“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要求培养本土文化人才、建设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业文化产业。 区创建一批文化产业特色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集群。

紧接着,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山东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等规划方案,山东省发改委宣布乡村振兴重大举措今年2月15日,首批223个项目入库,山东乡村振兴和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各个城镇也出台了类似的规划。 例如,青岛市发布的《青岛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打造“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乡村版。 到2022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达到25万人...

随着国家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山东也相继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人名单和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了《中华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化。新旧动能、高质量发展。 道路更宽广。

遥远的路

大庆地域特色文化元素_大庆特色旅游产业地区文化特点_大庆地区文化旅游特色产业

引述中国文化报的报道称,“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文化产业的积极发展,对于山东这个工业大省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但山东作为文化大省,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潘爱玲在《如何做大做强山东文化产业》署名文章中提到,“我省文化产业‘超重’,文化制造占比50%” 、文化服务业和商业占比过低“文化产业链不完整,文化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据中国经济网《2017年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底线》报告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目前属于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第一梯队,山东处于第二梯队梯队。

以广东省为例,2017年,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达4800亿元(同期山东预计为312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37%。 文化产业已成为广东省的支柱产业。 此外,数字出版产值占全国20%,动漫产业产值占全国30%,游戏产业收入占全国70%,产值占全国70%。网络音乐产值占全国近80%...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山东蓝皮书: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8):建设我国区域文化中心》也指出分析了山东建设中国区域文化中心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区域文化中心。 文化服务效率不够高,艺术创作有平台但缺乏高峰,文化产业大而不强,发展不平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严峻,对外文化交流方式相对单一。

从今年山东省两届政府报告对文化领域的重点部署,我们也可以看到山东正在努力加强这些领域。 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动现实题材、乡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广和演出,推出一批文艺精品。 精心筹备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成功举办第八届山东文化博览会,力争举办青岛国际青年电影节。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档案馆建设。 做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齐鲁读书季活动。

挖掘用好齐鲁文化资源,继续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齐文化传承创新两大示范区建设,编制保护传承发展总体规划传承泰山文化,保护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深入实施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工程。 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扩大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影响,成功举办第九届世界儒学代表大会,建设世界儒学中心。

不停地奔跑。

今年1月23日,在济南召开的“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2019年山东文化和旅游工作重点,要围绕“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乡村振兴,聚焦发挥文化和旅游独特优势”、“聚焦强海强省,聚焦加强海洋旅游和海洋文化建设”、“聚焦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山东何时由文化大省转变为文化强省尚不得而知,但根据中国投资咨询网最新修订的《2019-2023年山东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规模近年来,山东文化产业持续增长。 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新兴文化产业蓄势待发。 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山东可以考虑什么时候进入文化产业第一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