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面貌明显改善,贫困地区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
这就是如今的传统农业,稻田里养鸭子、养螃蟹,绿色、有机标签让大米价格翻了好几倍。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达5.62万个。
这就是今天的特色产业。烟台苹果、永顺猕猴桃等一批“农村”“地方”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日益凸显,产业集聚效应愈加突出。今年以来,全国已打造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98个农业产业强镇。
这就是如今的农村业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康养、农业+文化、农业+体验。如今的农村产业已经跳出了第一产业,衍生出了大量二、三产业。“农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中央和地方着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条,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农村的多元化价值,打通生产、加工、销售的纽带,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相融合,乡村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农业全产业链加速推进。截至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9万家,培育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龙头、新型经营主体跟进、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7000多家,着力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上半年,尽管农产品加工业受到疫情影响,但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近6000亿元,同比增长18%。
乡村休闲旅游稳步提升,农业、文化、旅游融为一体。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全年营业收入仍然突破6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今年上半年,乡村休闲旅游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吴晓玲: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紧紧围绕重点产业,立足乡村独特资源,集聚各类要素,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绿色生产为传统农业带来新活力
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央从2018年开始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由生产型农业向质量型农业转变。
在安徽利辛,当地大力推广绿色生产,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
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这几天,安徽省利辛县滩集社区稻田里收获的不是水稻,而是大闸蟹。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家庭农场户主寇云华:放在稻田里,自由生长,很是赏心悦目。
寇云华告诉记者,大闸蟹只是她的副产品,主营业务是绿色优质大米。为提高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2018年,当地政府重点推广稻蟹绿色生产模式。一直热衷于新模式、新技术的寇云华自然也不落后,带头试种,今年面积已扩大到500亩。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家庭农场主寇云华:为什么水稻长得这么好?就是因为螃蟹在水底帮了大忙,在水底帮我捉虫子、捉草。我们国家提倡有机、健康,所以我要吃健康、有机的。
质量好,就不愁销路。寇云华的500亩绿色优质稻通过订单农业高价销往上海,稻田里养的大闸蟹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寇云华每亩地的收入已达6000元,是过去传统稻作的6倍多。
今年,利辛县蟹稻种植已发展到1.6万亩,绿色、有机产品初步形成规模。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农村农业局局长陈华:明年我们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计划发展到近5万亩。另外,我们还要通过双招双引的方式,吸引一些大企业入驻,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把我们的一些生态优势转化为群众的实实在在的收入。
“十四五”期间加快乡村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治理,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今年,全国开展有机肥替代、农膜补偿试点,新创建100个绿色防控示范县,治理土壤污染耕地5000万亩,轮作退耕还林4000万亩,推动农业农村减排固碳。
为丰富农村经济业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特色现代乡村富民产业。目前,全国已建成农产品加工园区1600多个;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吸纳就业1100万人,惠及农民800多万人;农村创业创新人员达到3150万人。
“十四五”期间,国家还将着力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拓展休闲农业领域,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的附加值。
农业农村部农村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吴晓玲: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在村级层面,创建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乡镇层面,加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力度;在县级层面,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在省级层面,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不同层级的产业平台建设,分阶段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