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乡村旅游开题报告研究目的:如何开发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

1. 选题背景及目的

城市人忙碌繁重的工作生活结束后,闲暇之余,往往会选择外出旅游,以追求心灵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娱乐,体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此时,乡村旅游就成为不错的选择。选择此课题的目的是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对如何开发和改进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2. 选题意义

游客旅游是为了获得审美和娱乐的体验。

朱慧娟在20xx年《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农村面积大,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农村发展缓慢,设施落后,科技发展程度低,经济实力弱,给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乡村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乡村旅游从业者丛书》编辑部编写的《乡村特色旅游建设指南》一书提到,吸引游客参与乡村旅游的要素之一,是能够参与和体验只有在农村才有的项目,包括泼水活动;采摘新鲜果蔬;篝火晚会、烧烤;垂钓;乘畜力车在乡村观光;体验乡村节庆;学习民间舞蹈和传统手工艺等。这样可以让游客到乡村去欣赏乡村的风光,了解一些乡村的风俗、礼仪习俗等,并可以在乡村及周边地区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

龚惟嘉在20xx年发表的《旅游线路开发与设计》一文中提到,一条旅游线路的设计,在投入运营前要对游客有足够的吸引力,在运营中要让游客感到舒适、不断感到新奇,在运营之后,仍能让游客保持长久难忘的体验。

从以上研究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虽然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体验式乡村旅游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在本文中,我将从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的发展背景、现状出发,进一步指出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介绍

1.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3.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

四、进一步开发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措施

综上所述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形成文献综述和立项报告。其次,进一步收集阅读资料和文本研究,做好相关记录,形成课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撰写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文本阅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

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了解当前我国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的发展与成长现状,研究如何开发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

xx-2-20日至xx-2-25提交提案报告;

xx-2-25---xx-3-25文献研究,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及开发途径研究;

xx-2-25---xx-4-10 提交论文设计初稿,老师修改;

xx-4-10---xx-4-20 提交论文设计第二稿,并送非指导老师审阅;

xx-4-20---xx-5-10 修改论文设计,并将修改内容提交给导师;

xx-5-10至xx-5-20提交论文答辩稿;

xx-5-20---xx-6-1论文答辩;

xx-6-1---xx-6-10根据答辩意见,修改论文定稿并报学院保存。

乡村旅游研究提案第二部分

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形成规模。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已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了以大中城市、风景名胜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据相关统计,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亿人次,约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2,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受益农民672万户。

《2016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近五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在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扩张阶段、升级阶段四个发展阶段后,已由过去的小旅游、中旅游时代进入到大旅游发展时代,发展态势迅猛,政策扶持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指出要积极推进“旅游+乡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并提出要继续推广旅游扶贫模式,加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个”品牌建设,突出乡村旅游扶贫在旅游扶贫中的重要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拓展居民增收渠道、促进农业生态和乡土文化保护、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不仅能满足城市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还能为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首先,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社区居民的就业机会,带动社区居民增收致富,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其次,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当地社区能够建设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最后,在城乡居民互动过程中,生活观念、消费意识、价值观等思想意识相互渗透,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妇女地位,使居民更加知识渊博,观念发生转变。 在区域经济方面,乡村旅游发挥综合带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精准扶贫,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2. 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还比较薄弱,涉及该领域的学者较少,大部分学者集中于社区参与模式、社区参与机制等研究领域,对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层面,难以定量地表达和呈现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因素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对乡村旅游参与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之间复杂的作用机制,并以量化的形式解释上述关系,为更深层次的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奠定基础。

社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能有效提高社区居民收入、保障社区居民利益、减轻社区居民负担等重要的现实问题,对提高旅游扶贫综合效益、提升乡村旅游品质、促进旅游全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家大力支持旅游扶贫,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减少贫富差距。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应重视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因素,特别是对旅游发展的基本认知、对政策支持的感知、社区的社会资本状况、居民参与旅游的态度、参与能力等,以上因素影响社区参与程度,得出提高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依据。 同时也为政府管理部门落实和完善社区参与旅游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本文在总结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影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因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区居民感知为研究视角,提出了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根据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发展现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影响因素测量量表和社区参与测量量表,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在实证分析和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提升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策略与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1章绪论:本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并回顾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界定社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等概念,梳理社区整合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3章理论模型: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影响因素的机制模型来源,并根据影响因素与社区参与之间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假设,最终构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研究设计根据相关研究和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情况,选定研究地点,设计调查问卷,解释影响因素量表和乡村旅游社区参与量表。

第五章实证研究:根据第四章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利用SPSS 23.0软件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社区的社区参与情况进行比较,利用SPSS 23.0软件和AMOS 21.0软件对数据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通过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的分析,探究影响因素对社区参与的影响路径。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展望。总结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提升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度的策略建议。总结并归纳本研究的总体情况,指出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南丹旅游特色介绍_南丹旅游景点介绍_南丹县旅游特色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1.5.3 研究回顾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社区

2.1.2 社区参与

2.1.3 乡村旅游

2.2 理论基础

2.2.1 社区整合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社会资本理论

2.2.4可持续发展理论

3.1 模型来源

3.2 研究假设

3.2.1 影响旅游参与态度的因素

3.2.2 影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因素

3.3 模型构建

4.1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4.1.1 样本选取依据

4.1.2 数据收集

4.2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4.2.1 旅游发展基本认知量表

4.2.2 社会资本规模

4.2.3 政府支持感知量表

4.2.4 参与能力量表

4.2.5 旅游态度量表

4.2.6 社区参与规模

5.1 描述统计分析

5.2 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比较

5.3 测量模型分析

5.3.1 测量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5.3.2 可靠性分析

5.3.3 效度分析

5.4 结构模型分析

5.4.1影响因素分析及社区参与结构模型

5.4.2以旅游参与态度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分析

6.1 结论

6.2 建议

6.2.1培育社会资本,促进社区良性互动

6.2.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改善居民参与环境

6.2.3注重创新发展,扩大居民参与范围

6.2.4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增强居民参与能力

6.2.5培养居民主动参与的态度,增强居民的参与意愿

6.2.6 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增强品牌知名度

6.3 研究创新

6.4 研究不足

6.5 研究展望

(1)文献研究方法:利用校园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国内外学者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查阅、整理文献和网络资料,详细了解文章所涉及的理论基础知识,为本文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方法根据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实际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建立影响因素测量量表和社区参与测量量表,设计调查问卷,按照样本选取标准,选定研究地点,对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获取第一手资料。

(3)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原始数据,运用spss23.0软件和amos21.0软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并对假设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检验各假设的有效性,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20xx年11月1日-11月7日论文评选

20xx年11月8日—20xx年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并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材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至19日:确认并提交开幕报告

20xx年1月4日—20xx年2月15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并提交给导师

20xx年2月16日至2月20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南丹旅游特色介绍_南丹旅游景点介绍_南丹县旅游特色

20xx年2月21日至3月20日定稿、印刷、装订

论文答辩:20xx年3月21日至4月10日

[1]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2]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唐代建,郭维炯.论乡村旅游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浙江滕头村、诸葛村、上城埭村为例[j].特区经济,2009,11:155-157。

[4]杨洋.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6,01:78-79.

[5] Karoline Daugstad. 乡村旅游中的景观协商[j]. 旅游研究年鉴, 2008, 35(2): 402-426。

[6]ap j.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j].旅游研究年鉴,1992,19(04):665-690。

[7] Stephen Page等.现代旅游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8]peter w williams,robert w penrose,suzanne hawkes.旅游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共享决策[j].旅游研究年鉴,1998,25(04):860-889。

[9] Mason P, Cheyne nt对拟议的旅游发展的态度[J]. 旅游研究年鉴, 2000, 27(02): 391-411。

[10]巴特勒旅游区演化周期概念:对资源管理的启示[j].加拿大地理学家,1980,24(1):5-12.

[11] Zahed Ghaderi. 伊朗国内旅游. [J]. Taylor & Francis Journal. 2011, 22(2), : 278-281。

[12] Murphy PE旅游:社区方法[M].纽约:Methuen Inc,1985年。

[13] Pauline J Sheldon, Teresa Abenoja. 成熟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态度: 以威基基为例[J]. 旅游管理, 22(5), 435-443。

[14] Freeman R E. 战略管理: 利益相关者方法[m]. 波士顿: Pitman, 1984 年。

[15]Je Rosenow,GL Pulsipher。旅游业的好、坏和丑陋[M]。林肯,内布拉斯加州:世纪三出版社,1979年。

[16] Haywood K.社区中负责任与响应的旅游规划[J].旅游管理,1988,9(02):105-118.

[17]Chris Ryan.公平、管理、权力分享与可持续性:新旅游问题[j].旅游管理,2002,(1):88-104.

[18]anahita khazaei,statia elliot,mar ion joppe.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促进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让移民作为边缘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案例[j].可持续旅游杂志,2015,23(7):1049-1062。

乡村旅游研究目标第 3 部分

如今,乡村旅游正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旅游业发达国家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乡村旅游活动越来越热衷。它不仅是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乡村生活、体验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城乡经济繁荣和文化融合。因此,2006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2007年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旅游”,并提出了“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口号。 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总体上,乡村旅游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远离旅游源地的景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各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体验传统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都江堰作为旅游城市,虽然拥有青城山、都江堰、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但由于都江堰市农村人口较多,占总人口的71.7%,加之都江堰市工业基础薄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较大。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也随之兴起,侧重点各有不同。国外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早,逐渐从早期对乡村旅游概念、发展战略、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转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驱动机制、乡村旅游与乡村环境的关系、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态度等进行研究。Gasson(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乡村旅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或者对当地​​经济发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人以以色列乡村旅游的典型形式——提供住宿加早餐的农场旅游为例,认为乡村旅游规模小、旅游季节短、收益低,对当地经济影响不大。

我国乡村旅游研究初期,关注的重点是乡村旅游的意义和背景。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不断深入,对我国乡村旅游特征与模式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此外,对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杜江等(1999)从乡村旅游需求与供给、主客互动关系等视角研究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2〕;郭竹等(2000)以南丹干河白裤瑶新村乡村旅游发展为例,提出将乡村旅游与当地河流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相结合以及社区参与是维持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选择。

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前景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基本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难免存在产品雷同、整体接待水平不高等问题。如都江堰乡村旅游以农家乐、农家饭馆为主,旅游活动以就餐、垂钓、采摘、打牌等为主,大多停留在“住农家乐、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层面。都江堰乡村旅游在地震后恢复过程中,需要一系列的理论指导。

鉴于乡村旅游对目的地影响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对农村和农户的影响日益增强,本文在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起源、发展现状、主要发展模式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主要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基本概念进行探究与分析。本文在已有乡村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从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征、起源与发展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并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

(2)回顾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通过查阅资料,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主要发展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乡村旅游发展现存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3)本文的重点是对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的起源和发展现状,走访调查部分村庄,了解乡村旅游对农村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市场调研分析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找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提出建议措施。以新农村建设思路为指导,提出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提出具体建议和保障措施。

(5)结论:总结、回顾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发展前景。

1 简介

(一)选题依据

(二)结构框架与研究方法

2.乡村旅游的起源、发展、特征及模式

(一)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征

(二)乡村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3.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都江堰乡村旅游的兴起

(2)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①效益分析

②条件分析

(3)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4.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构建

5.都江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保障措施

乡村旅游研究提案研究目的第 4 部分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浙江临安白沙村为例

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课程:规划 0801

学生证号:080**125

学生姓名:陈*

导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