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对张家界的热爱由来已久,入境游回暖后迅速占领
如果你今年的长短假去过湖南张家界,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张家界的山,大概就是山上随处可见的韩国人了。
国内旅游业停摆三年,失意的不仅仅是中国游客,就连梦想到张家界、视其为未曾去过却已心生眷念的家乡的韩国人,也同样心灰意冷。
随着入境游热潮的兴起,张家界又迅速被韩国旅行团占领。据张家界市旅游局统计,今年前8个月,张家界共接待入境游客28.97万人次,其中韩国游客占比三分之一。
韩国人对张家界的喜爱并不是近几年才发生的事情。
韩国人可能比你更了解张家界的山,在他们眼里,张家界就像中国的北京、上海一样重要。
即便在本世纪初,跨境旅游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还是一件奢侈的事,但深居中国内陆的张家界却已实现与韩国人的双向旅游。
张家界的山让韩国人羡慕不已
韩国作为半岛国家,地形崎岖,山地、丘陵并存,山地、丘陵占国土面积的70%,南北走向的山脉大多分布在半岛中部和北部。
数条平行的山脉犹如巨浪般延伸至黄海,形成连绵的低山丘陵地带,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太白山脉、庆尚山脉、小白山脉等三座山脉。
如今,韩国人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山岳崇拜,城市文明已经消除了山岳与荒野的威慑力,对自然的崇拜得以用一种更为亲切、更为现代的方式表达——登山健行。
金刚山、汉拿山、智异山并称为“三圣山”,都是韩国人喜爱的登山胜地。
崇尚精致的韩国一直是嬉皮士恐惧症患者的噩梦。不过,说到登山,韩国人却很踏实——既不像欧美登山文化那么硬核,也不像隔壁日本人那样讲究“登山风穿搭”。
爬山对于韩国人来说,更像是一场老人、小孩的家庭出游,是一项人人都喜爱的日常休闲娱乐活动。
据统计,三分之二的韩国人拥有至少一双登山靴,每年至少徒步一次,而近三分之一的忠实登山爱好者每月徒步一次。2018年,韩国人在登山装备上的花费高达23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电影票或化妆品的花费。
尽管韩国人至今仍热衷于将这一爱好追溯到古代民族神话,并自称是山神的后裔,但更可信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韩国的山脉密集分布在城市周围,或者说韩国的城市就在山里。另外,韩国的山并不高,最高峰汉拿山也不足2000米,所以不需要爬上好几天。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韩国,周末假期去爬山成为一种缓解压力、实用的选择。
韩国人爱山,众所周知,张家界不缺山,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峰,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张家界地貌,其中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000多座,从形态上看,可分为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峡谷、峡口等。
1982年,张家界被批准为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张家界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国内外的关注,让多年默默无闻的张家界迅速拥有了齐全的旅游配套,尤其是天门洞气势磅礴的999级天梯,被脆皮大学生视为“冥界之路”,但在韩国人眼里却比冰镇美式咖啡更爽。
当然,考虑到中国名山大川的豪华阵容,作为20世纪后期才逐渐崛起的后起之秀,张家界最初无论是与韩国人家门口的长白山,还是历史更悠久的五岳,甚至是成名更早的桂林山水相比,都很难成为韩国人入境游的首选。
韩国综艺节目《团结使你红》在张家界天门山录制。(图片/视频截图)
1998年,张家界仅接待韩国游客116人,仅占当时全部外国入境游客的2.31%。
张家界在本世纪初能迅速成为韩国人的出境游首选地,除了自身的宣传力度外,还与韩国人口规模小、老龄化严重有关。
来自韩国的孝子,父母都在张家界
如今,即便是从未出过国的人,只要在网上查找旅游指南、下载翻译软件,就可以到国外旅游。但在上个世纪,如果一个外国人想独自前往中国,就必须做好经历“迷途知返”的准备。
入境旅游市场存在需求,国内多个旅游城市及时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
例如,东北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利用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针对朝鲜族游客推出导游、地陪服务,以无障碍沟通为重点。又如,桂林,本身就拥有美丽的山水,吸引了大批东北地区的旅游从业者。但无论延边、桂林的市场有多大,经过十几年的培育,也会趋于饱和。
于是在2000年左右,一个完全适合韩国游客喜好的全新城市被发现了——张家界山在那里,基础设施在那里,导游在那里,餐馆在那里,旅行社在那里,只是在等待合适的人。
2001年,时任韩国旅游发展局局长的赵洪圭参加了在武陵源宝峰湖风景区举办的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他的DNA被深深触动。回国后,他积极向韩国旅游业从业者推荐张家界。次年起,张家界迎来了成倍增长的韩国游客。
针对韩国游客大量涌入,张家界官方加大了宣传力度,2006年3月31日,张家界市与韩国河东郡结为友好城市;2013年,张家界在中韩两国发放韩文版《旅游服务指南》1万余册。
今年9月,入境游刚恢复,张家界就主动在首尔举办张家界文化旅游推介会,正式宣告张家界重新开放。
除了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宣传推广,张家界在韩国的知名度还在于它的“精准打击”。
东亚国家有着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年轻人生活忙碌,最富裕、最悠闲的一代往往是如今的中老年人。东亚大叔大妈的共同点是,他们花钱不像年轻人那么大手大脚,掌管家庭金库的大叔大妈们,不会轻易被几页旅游广告说服。
于是张家界另辟蹊径,融入了韩国的孝文化,让最孝顺的儿女把父母送到张家界来。
可以说,一个韩国中老年人没有去过张家界,就如同一个中国小学生没有一块小天才手表,社交圈就死了。先孝后孝,子孙后代如果真的不孝,就得自掏腰包装孝。张家界也因此成为韩国中老年人必去的时尚单品。
据2009年对到张家界旅游的韩国游客的调查显示,游客中80%为中老年人,年龄在45岁以上,其中65岁以上的游客占比最大,约占42%。
韩国人甚至开始流传一句明显体现衰老迹象的中国古谚语:“没到张家界,百岁不算老”。
在张家界你甚至可以使用韩元
目前张家界在国内游客的心理定位,其实与韩国类似,都是“中老年旅游胜地”。
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张家界的旅行体验仿佛还停留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
2009年电影《阿凡达》在张家界著名景点乾坤柱拍摄,“漂浮山”的视觉奇观,不仅显著提升了张家界的国际影响力,也很大程度上成为张家界加速商业化的催化剂。
张家界的“阿凡达”悬浮山(乾坤柱)。(图片/unsplash)
单调的小商品、欺骗性的农家乐餐厅、突兀的人造景观、不协调的阿凡达元素,不仅多次引发国内舆论的批评,还两次导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黄牌警告,剥夺了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格。
景区内突兀的《阿凡达》元素。(图/unsplash)
只有韩国游客的体验与上述负面评论截然不同。源源不断的韩国游客感受到了在张家界真正的家的感觉。
首先从交通上来说,小小的张家界机场有包括首尔、釜山、仁川、济州、清州等多条直飞航班,满足韩国各大城市的需求,单程时间约3小时,比韩国国内一些旅游线路还要便捷,周末一趟甚至不用请假也完全够用。
落地之后,张家界各主要景区都有相应的韩语标牌,游客中心有韩语手册,大部分酒店、饭店也提供韩语服务,就连景区内摆摊的商贩都会讲一些基本的韩语。
张家界景区有韩文标识。(图/小红书截图@肆月雨露)
最离谱的是,在张家界居然还能直接使用韩元,自2005年张家界成为国内首个因旅游而允许外汇流通的城市以来,韩国游客来到张家界甚至都不需要兑换外币。
张家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即便是国内游客,可能也吃不惯当地味道浓烈的湘菜。不过没关系,韩国料理也会有。如果你在张家界打开大众点评,就会发现韩国料理的密度绝对不亚于延边,而且高评分的餐厅也不少,做得非常地道,连韩国人都会说是正宗的。
张家界有很多韩国餐厅。(图/小红书截图@啾咪)
得益于这些服务举措,张家界拥有了大批回头客,2008年对来张家界的韩国游客的调查显示,近半数韩国游客来张家界两次及以上。
客观来说,韩国游客的到来确实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改善了相关从业人员的生活。
就像二十多年前韩国游客看腻了桂林的美景一样,客源深度的有限必然意味着行业周期的有限。
韩国游客蜂拥至下一站,张家界旅游经济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