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万人次涌入兴化,这个旅游季为何如此火爆?
自2016年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兴化市不断扩大生态、人文资源优势,通过创建实践回答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当代问题,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优化公共服务,构建兴化旅游新体系。全市注重做好“互联网+”,打造高效的游客网上服务窗口,完成智慧旅游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中心接待功能;以“城市客厅”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在符合标准的停车场、公厕、重要节点等设置全域旅游标识。“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投资170亿元,打造全域旅游交通体系。修建了采花大道、徐麻黄—水林连接线、主城区至西北旅游风景区连接线,新建改建了兴台高速、兴台公路、省道351线,完成乡村道路升级改造,建成百公里一级公路标准的环城旅游风景走廊,让交通线变成风景线,让风景线串起精品景点。 还建成了兴化“水路一号”,开辟了兴化水上旅游特色线路,完成了城市公共自行车和慢行系统建设,充分展现了水乡水陆路的独特魅力。
丰富旅游供给,发展要素齐全的新业态。兴化拥有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1处,国家4A级景区2处,国家3A级景区4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处,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处,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并已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该市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健康融合发展,涌现出千垛果园、龙翔芋头产业园等一批新型产业模式,大地栏公司入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宏木船制作技艺、茅山号子、茅山汇船等蜚声海内外,郑板桥艺术节、施耐庵文学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好评如潮。 李中水上森林医疗综合体成为旅游产业延伸的成功典范,该市还不断探索产业带动、旅游富民的新模式,兴化大米、龙乡芋头、兴化大闸蟹等特色旅游产品让农民腰包更丰厚,积极开发乡村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度假养生等乡村旅游产品。
做强旅游品牌,树立兴化新形象。做大做强千朵菜花旅游节、万亩荷塘荷花节、赏蟹赏菊旅游季、水上森林红杉节等四季旅游节庆品牌,打造“水润兴化、诗情画意”旅游主题,推出兴化旅游LOGO和旅游吉祥物。千朵菜花登上“美丽中国”系列邮票、上线“学强国”APP、登陆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入选CNN“2018全球最美旅行专辑”,入围中国旅游新闻大数据舆情监测“全国春游热门百强榜”,位列第11位、全省第二位。 组织开展全国象棋锦标赛、兴化国际半程马拉松、端午节龙舟赛等体育赛事,开发乌锦荡温泉、水上森林灯光秀等一批夜游产品,实现由“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开展高密度、宽覆盖的旅游宣传营销,连续多年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和专题营销活动,入选“中国十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发展实力十强县。创新模式,以1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和7个省市级特色乡村为试点,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碧水东落”走出了一条“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合作共建共享共赢的特色乡村建设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