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强迫游客购物遭全车人抵制,旅行社和导游均被处罚
7月20日,昆明,一名导游一上车就对游客说:“跟我去,一定要买点东西,放心,不会倾家荡产的。如果不跟我去,我马上打开行李箱,你就可以下车了,我没时间等你。”
谁知全车人都团结一致,一起下了车,在游客们的一致要求下,更换了导游,继续行程。
最新后续消息是,据@文旅昆明 微博消息,昆明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发布通报:网络谣言“游客不买东西就下车”属实。云南乐逍遥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经营旅游业务过程中涉嫌安排购物活动,导游姚某某涉嫌在导游陪同过程中以言语胁迫游客购物。根据《旅行社条例》,拟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拟吊销导游姚某某导游证。待履行相关法律程序后,再作出处罚决定。
从昆明市迅速跟进并查处该导游的情况来看,昆明市对此事十分重视。毕竟此事舆论还在持续发酵,正在引发口碑下滑的连锁反应。大批网友纷纷站出来讲述自己在云南被坑、被逼购物的悲惨经历。一些网友还表示“以后再也不去了”,或者改变旅游计划去其他地方。
目前,云南省的旅游业已经到了必须做出改变的地步。消费者宁愿下车也不愿被强制购物,这意味着人们对在云南旅行时强买强卖的现象已经积累了很深的反感。如果他们不改变,可能就太迟了。
云南旅游引发购物乱象,为何一件事屡屡发生?
我们发现,今年云南旅游强制购物的案例屡见不鲜,一旦被游客拍下视频,当地旅游部门会迅速处理,但似乎“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
早在今年3月29日,云南昆明就有一名游客称,导游在车上偷偷售卖当地特产,他们没有买,但导游不停地推销。导游一边在车上讲故事,一边暗地里嘲讽游客是狗,一名河南女孩予以回击,导游冲上去打架!
据河南农村频道报道,云南一非购物团因未向导游购买当地特产,与导游发生冲突,但当事人联系当地旅行团却未得到回应。
今年7月16日,有网友爆料,大批游客被带到一家著名的跟团游必去特产店玉器购物店,被关了一上午,不让提前离开,玉器价格从3000到10000不等。
此外,今年深圳户外旅行徒步账号透露,1月24日,云南导游在西双版纳强迫客人购物,引发争吵冲突。客人请来旅游局,旅行社开除了导游。野象谷也给客人退款,旅游局也对旅行社进行了调查。该网友称:很多云南游团购忍气吞声,最后花了好几万去购物,后悔死了。希望大家都能坚强起来。
今年7月8日,云南丽江曝光一则视频,一名导游嚣张跋扈地对一名男乘客说:“你是人吗?你招惹我了吗?你太小了!你不能走!”理由是,该男子已经买了玉石等物件,导游要求他再买鲜花饼时,遭到拒绝。
今年3月,澎湃新闻报道,在云南丽江拉市海景区旅游时,丽江一名导游威胁游客称:“大不了我就不干导游工作了,卖车、卖房、卖地,跟你们斗争到底。”发布视频的人写道:这个导游脾气真不好,我再也不来了。
这只是今年曝光的部分情况,从目前曝光的云南旅游乱象来看,类似的强制购物消费行为已经曝光不少,有的没有后续处理,有的对导游、旅行社进行了相应的处罚。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风头一过,类似的事情还会再发生。云南旅游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云南旅游业症结:产业利益链与模式存在问题
事实上,云南已经曝出多起强制购物事件,包括被网友曝光的旅行团,其中不少提到购买茶叶、翡翠、黄龙玉等,据多位业内人士共识,其中多数与一些低价或免费旅游有关。
“这些购物团为什么要逼你买东西?不买就吃亏,他们有成本。”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当地旅游业为了自己的利益,盲目扩张旅行社规模造成的。
因为开办旅行社需要缴纳押金和每年的管理费,旅行社数量的增多造成了行业的无序竞争,很多小旅行社为了生存,纷纷推出低价游,这些团队基本都是亏本赚吆喝,赚钱的也是相关商家的人头费,而且这些团队的导游基本拿不到最低工资,都是从游客的消费中拿回扣。
这种畸形的商业模式造成了旅游业的很多混乱,因为旅行社和商家自己一分钱都没收到,所以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如果你参加了一个低价的旅行团,那么你会看到糟糕的导游、糟糕的商家,甚至糟糕的酒店工作人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云南公开信指出,云南确实存在“个别企业和从业者”对云南进行抹黑,但这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需要云南当地深入研究和整改。无论是禁止律师、记者入团,还是强买强卖,这些都不是孤立事件,也不是偶然事件。这是当地旅游业商业生态和土壤存在问题所致。
业内人士表示,根除这些乱象的关键是严把旅行社资质关、合理配置旅行社,不再组织超低价游、免费游,斩断旅行社与商家的利益关系,加强导游人员行业道德教育。
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光表示,低价游、强制购物的根本原因,是旅游产品单一导致的无序价格战,只有深挖旅游资源,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总体来看,云南旅游业的症结在于行业利益链和商业模式存在问题,如果导游扶持机制不变,这种现象很难杜绝。旅行社低价团的存在,必须靠购物来弥补,形成恶性循环。如何深度挖掘和整顿旅游资源,改变过度依赖低价购物团的现状,才能打破目前的僵局和乱象。
治病要除根,云南的旅游业到了该认真改革的时候了。
今年五一假期是史上最热的,但云南丽江、大理等热门景区却意外降温,未能进入全国热门景区榜单。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游客被坑、被诈骗、被强迫消费的现象。看看网友们对五一假期丽江受冷的评论,几乎无一例外都是拿它和淄博做对比。
有网友表示:淄博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只宰牛羊不宰游客。也有网友表示,云南确实需要重视这个问题。从评论来看,丽江旅游的名声几乎被导游和无良商家毁掉了。在知乎上,关于云南旅游的问答里可以找到大量的经验帖,而这些经验帖基本都是关于多收游客钱、被骗、导游逼着购物等。
从目前的网络舆论来看,与云南相邻的贵州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不少网红都为贵州打广告,再加上现在村子人气爆棚,云南导游的负面效应不断,这其实就是变相带动游客来贵州的一种手段。
一位旅游爱好者表示,自己这几年去过很多地方,但发现贵州的旅游业发展最为迅速,贵州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就是重视顶层设计。网友表示,最重要的是做好人性化,不乱收费、不强买强卖、高速公路半价、诚信对待客户。
如果不坚决整治旅游市场,云南旅游再次崩盘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只处理相关导游和旅游公司,不从根源上、从利润链和商业模式上整治乱象,那么风头一过,云南的问题还会不断出现。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但由于很多导游强制购物,导致云南旅游业的声誉不断下滑,很多人因为当地的各种混乱,改变了旅行行程和路线,这对于云南来说,是一件很可惜,也很危险的事情。
旅游业可以说是云南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云南省共接待游客8.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49亿元,恢复到2019年的85.6%。云南旅游业的目标是2025年达到2万亿元,要实现这个目标,云南必须改变。
现在正是云南旅游业最危险的时候,如何从利益链上根除弊端?云南需要向淄博学习。淄博的信誉是从上到下、从地方政府到各个行业共同培育起来的。你为了个人利益砸锅,政府就替大家砸你的碗。从上到下,都在自觉维护地方的信誉和诚信。
从目前云南省旅游协会的表态来看,云南确实着急了,但其认为这只是对一个极其个别事件的抹黑,并没有真正看到商业生态和诚信土壤中存在的问题。
短视频时代与过去不同,一个视频就能引发舆论,对当地企业造成重大打击。大家都知道口碑很重要,但现在的问题是,口碑能决定生死。今年云南丽江、大理等旅游景区的冷遇,已经体现出这个趋势。
这一点,云南必须深刻思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有大家看到彻底的改变和整改,才有反弹的希望。现在距离国庆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年的国庆节几乎就是云南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五一假期冷清了,十一假期能否回暖,就看云南旅游业有没有真正的变化。治病要治本,云南旅游业的整改,是时候认真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