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龙岩: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住宅小区项目,开创了该县首家农村村民住房委托贷款资金(抵押贷款)业务。

距龙岩长汀县20公里的铁场乡张底村,河水清澈,空气清新,环境宜人。17日,走进这个安静祥和的村庄,六七个工人在村头忙碌着,修建村里的一项重点项目——药材一条街。这是张底村打造“客家药材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药材将成为张底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向50万元典型示范村迈进的法宝。

近年来,龙岩结合实施“红土地先锋”基层党建典型培育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形成了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农业、振兴林区经济等多种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了脱贫攻坚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坚强团队,脆弱村子走上幸福路

周末,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永定区高头乡高洞村参观。“这里的土楼和其他地方的不一样,别有一番风味。”16日,来自广东梅县的游客周扬兴带着家人来此游览。看着形态各异的土楼,游客们眼里满是惊喜。

2017年,通过乡村旅游,高洞村集体增收近14万元,村民的生活也富裕起来。村民蒋志荣就是其中之一。自从村里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游客越来越多,蒋志荣和妻子就瞄准了商机。妻子在村里摆起了摊位,售卖茶叶、蜂蜜等当地特产。“现在平均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比起以前在外打工,收入差不多,但自由轻松多了。”蒋志荣说。如今,像蒋志荣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很多留在村里的村民都摆起了摊位,享受着乡村旅游带来的实惠。

很难想象,2015年以前,高东村还只是一个集体经济仅靠一座以1万元租金出租的小水电站维持的弱小村。

2015年,在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龚志明和乡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高洞村“两委”成员进行了换届选举,并安排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书记助理,有力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队伍焕发了生机,下一步该何去何从?村“两委”把目光瞄准了村里造型奇特的土楼。“村里土楼众多,距离南靖、永定土楼景区不到5公里,发展旅游业有天然优势。”高洞村党支部书记姜天鸿说,更为特殊的是,村里土楼不仅多,而且造型也十分特殊。

但村里脏乱不堪,河边垃圾遍地,村民乱堆垃圾,成为村里发展旅游的瓶颈。2015年,高洞村被列为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重点村。借此契机,村里以“一河两岸”为主线,以“土楼、水、桥”为景观元素,打造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异形土楼休闲旅游村。

环境、景观初具规模,如何吸引游客成为下一步课题。村里多方走访旅行社、酒店,最终与10余家旅行社、酒店达成合作意向,由旅行社、酒店接待游客,对每位游客收取5元卫生保洁费。

如今,高洞村公厕、停车场等旅游设施日益完善,村委会也想出了增收新思路。“今年我们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将村里的旅游经营业务外包出去,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此外,我们还通过招商引资,将闲置的土楼开发成民宿,拓展收入渠道。”姜天鸿说。

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土楼旅游_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什么意思_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什么意思_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土楼旅游_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新罗区培斜村以村财政支持、村民参与、合作社投入的方式发展生态旅游。(资料图)

资源合理利用 集体增收取得新突破

每个村子情况都不一样,像高洞村这样拥有天然旅游资源的村子大有人在,同时也有很多村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匮乏。此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巧用现有资源,成为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增收新突破的基础。

本月,永定区西溪乡小底村迎来了第一批仿真野生灵芝的收获。“33亩3000株仿真野生灵芝,每亩纯收入能有3000多元。”小底村村主任蒋文明笑着说。

小底村是一个人口600余人、常住人口100人左右的小村,也是龙岩市一级贫困村,村民完全靠农业种植自给,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今年4月,村“两委”组外出考察学习,最终带回了种植灵芝的方案。5月份,村里投入10万元种植了3000株灵芝。“一年两熟,每年可以为村里增收5万多元,同时可以带动贫困户参与种植,增加收入。”

同时,基于该村竹子种植面积较大,小底村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将放在做足“竹子功课”。

像小底村这样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带动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增加村民收入的村子还有很多,长汀县铁厂乡张底村就是一个典型。

张底村是长汀竹林重点产区之一,此前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公益林补贴,其他收入几乎为零。2013年起,张底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原生态休闲旅游基地,通过承包农家乐,每年可获得2万元的稳定租金收入。

由于自然环境适宜中药材生长,张底村中药材品种丰富,村里引进龙岩通宝草药科技有限公司,规模化种植中药材,中药材成为张底村发展最有力的武器。

如今,张底产的中药材不再供不应求。今年,张底村以流转土地、提供服务的方式,参与了公司“客家药材小镇”的规划建设。“现在1000多亩耕地、山地都流转给公司转租,种植三叶青、黄元子、藤茶等中药材。村里不仅有租金收入,还有20%的分红。随着药材产业的发展,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50万元。”龙岩市工商局驻张底村第一书记杨述信心满满。

政策支持增强造血功能

做强村集体经济,强有力的机制保障必不可少。

去年,龙岩市委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专门制定出台了《龙岩市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强化金融支持、推动产业发展、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设立专项服务、实施对接帮扶”等六大方面20条硬性措施,明确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条件、方式、要求,让农村基层有了更多“选择权”,让相关部门有了更多切实可行的“着力点”。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什么意思_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土楼旅游_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同时,各县(市、区)也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使政策支持更加落地。

政策落地,帮扶才有成效。2017年起,龙岩市每年安排2100万元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实施对口帮扶方面,龙岩​​已先后选派5批2384名机关优秀党员干部驻村服务,实现对口帮扶“全覆盖”。

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关键要抓住“人”这个因素。在这方面,龙岩​​注重发挥两支队伍的作用。一是村干部队伍。去年,龙岩出台了《关于加强村级组织运行经费保障的通知》,将村干部的工资待遇由每人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同时,探索建立村集体经济增长奖励机制,有力提振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干劲。

此外,从去年底开始,龙岩实施“人才回乡”工程,在永定区、漳平市探索实施村级骨干后备人才引进计划,分批引进150名本地大学毕业生,安排到贫困弱村担任村级骨干助理,由一名乡镇领导和一名村级骨干结对帮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多年的探索实践带来了显著成效:2017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2.2亿元,纯收入3.25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53亿元和0.86亿元。全市1790个行政村中,有经营收入的村1698个,占95%。截至今年8月,龙岩市共有“空壳村”108个,比去年减少157个。

(本报记者戴敏,通讯员林大龙、刘永良、游世娟 摄)

洛克说

做强村集体经济,既要输血,又要造血

本报全媒体记者 戴敏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保障、提高村党组织组织力量、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龙岩市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党建促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形成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做法。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逐渐拓宽,但总体来看,龙岩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统计,龙岩市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中,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补贴占66.3%,经营性收入和投资收益不足10%。可见,金融给村级集体经济输血仍是主要方式。毋庸置疑,金融支持往往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解决“头一把米”问题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但从长远看,注重提升村级的造血功能才是保持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

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人都是最重要的因素。永定高洞村的例子再次验证了这一点。位于永定土楼景区内,有不少独具特色的土楼建筑,可以说高洞拥有令人羡慕的天然旅游资源。但在2015年之前,该村还只是靠小水电承包租赁收取1万元租金的弱小村。有资源却不会利用,手握聚宝盆却依然身无分文,都源于村里骨干力量的“缺位”。村“两委”改组后,村里立刻焕发了生机,村级集体收入连年翻番。

火车的速度取决于火车头,一个村庄要发展,村干部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吸引能人,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提高待遇是一方面,创新奖励机制是更重要的尝试。只有让工作的人有成就感、认同感,才能提升他们的精神面貌。另外,选拔一批有新知识、新思维、新技术的大学生充实村干部队伍,但要避免逼迫他们成长过快,要给年轻人足够的时间熟悉村情,锻炼办事能力。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不辜负初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每个村的情况都不一样,对于那些地理位置优越或者资源丰富的村子,发展路径明确,做强村集体经济并不难;而对于那些地处偏远、人烟稀少、资源匮乏的村子,则要更加重视,在队伍建设、政策扶持、人才配置、项目建设等方面,优先向这些薄弱村倾斜,通过帮富带贫、强村帮弱的形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共同发展壮大。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什么意思_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案例_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土楼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