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静乐:以乡村旅游引领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美化乡村、增加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繁荣,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静乐县委、县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文旅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把文化旅游、康养养生、生态体验、研学旅行等作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相继编制了《静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静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静乐县乡村旅游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和景区专项规划,深入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同时,依托“百里汾河、太原后花园”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大旅游发展力度,不断改善和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静乐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宋绍勇介绍,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静乐县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该县坚持景区与城市联动、景区带动乡村,围绕“现代农业观光游、特色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欣赏游、农家乐度假体验游、民俗文化怀旧游”五大模式,创新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旅游新业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庭院经济成稳定脱贫“助推器”
静乐把发展“庭院经济”视为稳定脱贫攻坚的“助推器”、激活农村经济的“新引擎”。把农家院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大局,提出打造一片菜地、一片果林、一个鸡窝、一间客房、一桌土饭“五个一”全方位发展模式,把村民院内外、房前屋后的闲置资源盘活利用起来,促进农民增收、美化乡村。
走进静乐县的村庄,家家户户的院落都排列整齐。
段家寨乡木瓜山村76岁的村民王浩军说:“村里想发展‘庭院经济’,就把院子里的杂物清理掉,用县里的资金,用红砖、篱笆砌成一个小菜园,免费提供菜苗,院子干净了,种的瓜果蔬菜还可以换钱。”
据了解,目前,该县12个乡镇221个行政村有常住户1万余户,每户菜地0.38亩,其中154个行政村种植白水杏树4500棵,预计每户年可增收3000多元。
宋绍勇说:“县里还选定了首期建设的近400户农家乐,授予他们‘最美静院’称号,并给予补助,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典型引领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静乐县在汾河流域两岸大力发展花海式生态景观农业,打造青鹿、王段庄、木瓜山等旅游示范村,启动汾河沿岸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休闲小镇建设,形成了集休闲度假、采摘垂钓、健康养老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目前,静乐县已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带动贫困户就业3972户。
“我每天来这里浇水、修剪枝条,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在城子坪村的蔬菜大棚里,一位老太太开心地介绍着绿油油的蔬菜。
城子坪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采摘、垂钓等休闲旅游项目,帮助村民致富增收,生活越来越好。据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该村还将建设共享蔬菜大棚、垂钓乐园、奎星农场、花海骑行步道等旅游项目,继续完善游客中心、村史馆、共享民宿、老作坊美食聚落等建设,带动更多村民转行、就业。
在牛栏村,又是另一番景象。村里结合当地民俗文化,打造以“记家乡情、住窑屋、吃绿色食品、享自然美”为主题的牛栏小镇,建成了大队文化史记忆馆、专题主题展览馆、露天电影院、供销社等旅游景点。目前,牛栏小镇已开始试运营,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乡村的宁静,体验做干馒头、酱月饼、捣馕饼、推薦面、捏面人等民俗活动。
柴水村位于万辉沟,万辉河流经该村,水资源丰富。村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目前,10个院落已改造为农家乐休闲民宿院落,游客可在此漫游山林、体验农家乐。
青麓村修建了20个窑洞,供农民休憩,打造了水库鱼塘、采摘园……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静乐县还探索推出“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居家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研学(教育)”、“旅游+传统手工艺”等旅游发展新模式,实现旅游产业多元化、特色化发展。下一步,静乐县将以汾河生态旅游为载体,以农耕文化为内涵,打造汾河沿岸乡村旅游集群,形成以“度假经济、庭院经济、干道经济”为主体的静乐乡村旅游模式,打造一批具有静乐特色的“网红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