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山:土家族圣山,独特台地高山与丰富地名群的探秘
八面山位于湖南省龙山县西南部,重庆市酉阳县与秀山县交界处。山形似舟,东北向西南奔腾,四周峭壁环绕,山顶较为平整。山顶最北端称鹅公头,最南端称张家坪。南北长36公里,东西宽7.5公里,总面积52.17平方公里。八面山古称和府山,土家语称“须木鲁布”(祖舟),又称巴蛮山。是土家族的圣山,是武陵山区独具特色的梯田山,也是2022年湖南省(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举办地。
1. 八面山地名概况及结构分析
千百年来,人类在八米山顶50多平方公里的高原上活动,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地名群。
《龙山县志》(1985年)记载“公社(巴米恩公社)辖7个大队、35个生产队、35个自然村”,但未记载具体地名。《龙山县志》(2012年)详细记载了巴米恩山顶7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的名称。《里耶镇志》(2019年)记载,巴米恩乡并入里耶镇,原7个行政村合并为天堂、自胜桥、云顶、真仙4个村。具体情况如下:
高德地图对八面山顶的地名标注较为详细,标注了所有行政村名、自然村名(其中“后堡湾”被错标注为“元坝湾”)以及旅游开发产生的小地名,如潘家营休闲山庄、晒衣岩帐篷营地、云上小舍、开云山庄、好有来农场、云雾山庄、星云居睡美人帐篷酒店、老东帐篷营地等,还标注了杨思窝坨、团圆坪、五马洞、五龙洞、邓天堡、公安堡、黄家营(高德地图错标注为“环家云”)、西梅峡岩口、书车岩口、贝子岩(高德地图错标注为“贝格岩”)、燕子洞景区等,但也标注了一些经常使用的小地名,如人头岩、小雁门、大雁门、九龙洞、高望洞、灵峰洞、杰克洞、等没有标记的。
根据地名命名原因和依据,八面山顶35个自然村名可分为自然地名和文化地名两大类,其中自然地名22个,占62.85%,文化地名13个,占37.14%。
八面山顶35个自然村名按地名词源可分为汉地名和土家地名,其中汉地名27个,占总数的77.14%;土家地名8个,包括罗洞、彼车湖、依里舒、老都、西碧岭、岩冲营、阿图营、罗塔营,占总数的22.85%。
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所以土家地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罗洞应为拉洞的音变。土家语中,“拉”是“路”的意思,罗洞是指路边的洞或路边的村落。丕车湖,土家语中,“丕”是“坏”或“不好”的意思,“车”是“水”,“湖”是“沟壑”,所以“丕车湖”就是水质不好的沟壑。以利树,经实地勘察,以利树自然村内没有以利树树。土家语中,“丕”是“蛇”的意思,“里”是“踩”的意思,“庶”是“找”,所以“以利树”就是蛇多的地方。老都,就是“捞网”的意思,是一种捕鱼工具,也就是地形像捞网一样的村落。 西碧岭,土家语,“西”是“草”,“碧”是“小”,所以“西碧岭”就是小草岭。西碧岭是一个移植的地名。八面山西碧岭最早的居民是从八面山下属内西乡的西碧岭迁过来的,于是就移植了家乡的地名来命名居住的地方。岩冲营即“阿库营”。土家语中“阿”是“岩石”,“厝”是“房子”。岩冲营是岩乌部落的驻地。土家语中“阿图”是“狮子”,所以“阿图营”是狮子部落的驻地。“罗塔营”是土家族首领的驻地。
二、八面山地名的文化阐释
地名是地理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写在地球上的历史。仔细阅读八面山顶上的地名,可以帮助你了解八面山梯田的自然景观,揭开八面山神秘的历史。
从上述自然村落名称来看,八面山顶自然地名较多,人文地名也较多。一般认为八面山顶常见地名有三种:一是“营”字地名多,二是“道”字地名多,三是“洞”字地名多。
“营”这个地名,记载了八面山发生的历史事件。地名“营”是八面山人文地名中最突出的特点。民间传说,八面山顶有三十六营。这个传说反映了八面山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处,位于酉水中游,控制着秦楚乾陵郡和川盐入湘的古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充满着历史神秘色彩。这些军事地名,默默地诉说着八面山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历史上,里耶、八面山曾发生过多次战争,如战国中后期秦楚两国在里耶屡战屡胜;五代时期南楚政权西扩;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12月),太平天国国王石达开率十万大军从潞西、吉首、华原、保靖等地进驻里耶,后经龙山、来凤入川;明清时期,酉阳土司与永顺土司、达拉土司争夺里耶、碧潭等地;清光绪年间,酉阳知府、永顺府将哥老会杨大郎围剿于八面山; 民国时期,川东土著武装吴南庆、张绍卿、白瑞廷等率军进攻里耶;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清剿八面山国民党残余势力石兴洲;解放后,阻止美蒋空投、跳伞等等。但能在八面山顶上留下地名,流传至今的历史事件,应该是那些持续时间长,影响大,在当地人民心中留下深刻记忆的。
战国中晚期秦楚战争。战国中晚期,八面山一带属楚国乾中郡乾陵郡,县治在八面山南麓酉水河北岸里耶古城,是“川盐入湘古道”,是秦国从巴蜀攻楚的必经之路。《无锡蛮图志》(明沈赞撰,清李邕修订,陈新川补编,吴新虎校对,岳麓书局,下同)《卷四·无锡军务》:“周赧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80年),秦司马错攻楚,夺取了乾中。”“周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年),秦昭王使白起伐楚,取蛮夷之地,置乾中郡。” 《楚国史》(魏昌撰):“公元前280年(楚庆襄王十九年),秦司马错率军从陇西出发,经蜀郡,补充巴、蜀军十万,大船一万艘,稻谷六百万斛,顺长江而下,攻楚,占据楚国的乾中郡。乾中郡,即今湘西、贵州东北一带,楚威王时置,秦占后复置乾中郡。”里耶古城考古发现证明,战国中后期,楚国为防秦从西边进攻,在西部边陲与巴交界处加强军事力量,在八面山下酉水河北岸(今里耶古城)筑城设乾陵郡,里耶古城成为楚国的军事城堡。楚国西部边境。战国中后期,秦、楚两国在此多次征战。秦占领乾陵后,乾陵郡复为洞庭郡。
明清时期,土司争地频繁。明初,八面山为保靖宣慰司两江口长官司领地。明永乐元年(1403年)至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保靖宣慰司宣慰彭万里后裔与两江口长官司彭莫古松后裔争地相斗,互相残杀,永顺宣慰司也参与其中,引起当地动乱。为平息纠纷,明中央政府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委任县钦差吴廷举亲自勘察,以酉水河为界将两江口长官司与保靖宣慰司分隔,设立达拉巡检司,隶属郴州府。 其疆域西至龙崖洞、八面山,达酉阳宣慰司边界。
酉阳宣慰司强大后,向东扩张,将边界推进到比尔(今龙山县比尔村)。《酉阳直隶府总志》(同治本):“后溪即酉水河,发源于湖北宣恩县东门关,流经……数里至十弟司……再八里至鲁碧潭,史籍称鲁碧潭洞,下至岩板司,由须弥峡之水注入仔沟沙虎溪等水,再下经新寨、比尔(当为土司时,边界止于此)”。达拉巡检司势力弱小,退守拉寨、普西溪、贾家寨、拉扎、杨家寨、坡松等地。 永顺宣慰司击退酉阳宣慰司的进攻,收复了八面山及龙岩、鲁碧潭、里耶、长潭、延冲、二璧等地,并进抵酉阳宣慰司地界。自明万历、嘉靖年间起,酉阳宣慰司、永顺宣慰司、达拉巡检司便为争夺八面山、里耶、鲁碧潭(今里耶镇大坂社)边境地区而战火不断。至明崇祯年间,明廷要求川鄂两省联合勘界,经盘顺土司(湖北茂东安福司前身)地方官项伟调停,双方达成“两司各依古界分治边界”(《处理永顺、酉阳土司土地纠纷世仇未完成稿》、《明清史料》)。 八面山顶及鲁碧潭、里耶、长潭、延冲等地,一直成为永顺宣慰司的聚居地,直到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永顺宣慰司,属龙山县。
落塔营、岩冲营、阿土营均为古代军事地名。落塔营位于八面山北部天堂村,为土家语+汉语地名。“落塔”为土家语汉字记录,“落塔”为土家语“诺托”的变音,意为“头人”或“酋长”。“落塔营”为土家族首领的军事驻地。“落塔”与龙山县中部落塔乡落塔村同名,五代时土王“乌珠冲”(又记为“何珠冲”)的王城就设在此。阿土营位于八面山中部真仙村,与八面山下属里耶镇下辖的一个土家族村落“亚土”(当地土家人念为“阿土”)同名。 岩冲营位于八面山南部云顶村,与八面山下里耶镇下辖的一个土家族村落“岩冲村”同名。岩冲营、阿土营、罗塔营三个土家族地名,与八面山下里耶镇岩冲村、亚土(当地土家人读作“阿土”)村、龙山县中部洛塔乡罗塔村同名。这当然不是巧合,应该是土家族部落军队驻地的遗迹。
落塔营、颜冲营、阿图营应与五代时期南楚政权的西扩有关。五代十国时期,八面山、里耶一带属其藩属国——西州(今湘西、张家界、怀化、常德部分地区),由土家族统治。史料记载的土家族首领有乌竹冲(“冲”为土家语,意为“王”或“首领”,下同)、热巴冲、淳巴冲等。龙山县中部、北部属乌竹冲,龙山县南部属热巴冲、淳巴冲。
《酉阳郡通志》(清同治冯时英、冉崇文撰):“五代时,楚王马殷欲在其上(八米山)筑城,未成。”马殷(852—930),字土拔,徐州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太祖朱温封他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后又向周边扩展,统一了整个湖南。
楚王马殷“筑城于其上”的愿望,被彭尧实现了。史载,楚王马殷将其子马希范娶彭干之女,并上疏中原朝廷,任命彭干为陈州刺史,彭尧为陈州刺史(今沅陵)。后梁开平四年(910),彭禹兼任西州刺史,深入西州腹地。 “彭家以个人恩惠博得民心,势力日盛。彭禹谋划追击朱冲,朱冲败逃至孟洞。禹又率兵攻打他,躲藏在罗塔山。当时有满蜀司地方官的弟弟项柏林,与家人发生争执,回到禹那里。禹命柏林攻打吴朱冲,吴朱冲被困罗塔山石洞而死。将罗塔之地赏赐项柏林,其余土地归禹所有……还有热巴冲,与吴朱冲结为兄弟。今明溪、五寨、坡脚、捞车、二所、三家、四家等村落,都是他们的祖地,后被禹兼并。”(《龙山县志》(光绪本)) 由于“热巴冲、乌珠冲结为兄弟”,“乌珠冲”洛塔营的军队、“热巴冲”和“纯巴冲”阿图营的军队以及彦冲营曾在八面山安营扎寨,共同抵抗彭禹的吞并。
公安堡是近代军事地名。公安堡即八面哨所,位于原中营村与郑县村交界的一座小山丘上。原名贾家堡。解放初期,为防美军、蒋介石空投、空降,在贾家堡设立了八面哨所,当地人称之为公安堡。
1949年4月至8月,国民党政府三次收编大湘西各地方武装,组成三支临时军,企图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抗,其中国民党临时第一军(军长陈子贤)、临时第十二师(军长石兴洲)、临时第三军临时第十师(军长曲伯平)等均在龙山县活动。
《铁血与火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战斗实录》(孙怀国、张永忠、王天德、齐闯编,以下简称《铁血与火药》):“当时(1949年冬),国民党临时第一军军长陈子贤与临时第十师师长曲伯平、临时十二师师长石兴洲、龙山地方强军首领曲民生、国民党四川酉阳特别区专员庹公廷以及杨树臣、彭玉清等在八面山杨科罗召开反共大会,成立了‘湘鄂川桂边防司令部’,庹公廷为总司令,陈子贤任总司令,彭玉清任总司令,于1949年12月13日率部在八面山杨科罗会战, ...任命子贤、石行周为副总司令,曲伯平为前线总司令。”会后,密电国民党方面,要求空投军火,筹划修建机场,决心把八面山打造成“小台湾”。
《幸福的晚年》(楚秉银作)记载:1949年12月到重庆后,我被分配到璧山军分区三十五师当翻译……其间,山区发现国民党空投特务,上级派出加强排搜捕,我则跟随一个电台组到了川、湘、鄂交界的“八米山”。
《难忘的湘西当兵岁月》(梁吉林讲述、李锦辉编辑):经过新兵集中军事训练,1973年3月3日,我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湘龙山县中队,不久就到了八面山哨所……哨所位于中部山顶,1950年初建立,有两排砖房,驻扎着一个加强班的士兵。主要任务是每天监视飞机的航线和时间,以防台湾的美国和蒋介石特务反攻大陆时发生空投和空降事件。 哨所里有两排砖房,两边写着“军民团结一心,天下谁能打败他们”、“警惕保卫祖国”、“挖深坑储粮不称霸”等红色标语。每逢春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吉首军分区领导都会冒着严寒,带着湘西州艺术团的演员、工作人员上山慰问。
《龙山县志》(1985年):“六十年代后,此地(指八面山)为防空要地,常年驻扎部队。”《龙山县志》(2012年):“1971年1月,吉首军分区某部为防空防暴,在八面山进行宿营训练,里耶、长潭、赞国、八面等公社民兵配合演练。”80年代初,八面山哨所撤销,营房拆除,地名公安堡流传下来。现公安堡芦苇丛生,建有移动通讯塔一座。
“刀”这个地名,记载着土家族原始的生产方式。“刀”这个地名是八面山独有的地名特色,民间传说,八面山有72把“刀”。至今仍在使用的“刀”字地名有三把、五把、六把、七把、九把、十把。三把刀属于天堂村,六把刀原属于中营村,现属于真仙村,五把刀、七把刀、九把刀、十把刀属于云顶村。
有人认为,八面山的“刀”字与“英”字有密切的关系,英字意为“刀光剑影”,其实二者并无关联。原八面乡党委书记李长胜介绍说,八面山的“刀”字与土家族“砍火社”的生产方式有关。
八面山的农业生产活动,可追溯至秦代。根据里耶秦简的记载,秦朝占领乾陵后,复置乾陵县,辖都乡、齐陵乡、二春乡。《里耶秦简所见的乾陵县秦乡村落》(闫长贵、郭涛著,张忠伟主编《里耶秦简研究论文选集》2021年):“秦汉时期,‘都乡’多与县城在一处或县城附近。里耶简所称‘都乡’,也应在秦乾陵县城内或附近,‘县’与‘乡’的办事地点不同。” “据推测,齐陵乡位于乾陵县的东南,而二春乡可能位于乾陵县的西北部。”《二春乡产漆器》,里耶9-1136:“三十七年,乾陵仓库的修建费用由二春乡征收:生漆三升,饮水十一升,干重八升。”由于所产生漆量大,二春乡似乎有一个主管生漆的官职。竹简8-1548有“二春乡总漆官”。溪口现址,为长潭河与酉水河交汇处。 西北的八米山是漆树生长的好地方。”秦朝时,八米山应属洞庭县乾陵郡二春乡管辖,由于海拔较高,山上有许多漆树,当时当地群众就在山上从事削漆等生产活动。
八面山大规模农业种植始于清乾隆年间。《龙山县志》(嘉庆本)记载:“山腰(八面山)名二岩(原里耶镇罗子坪村,今半坡村)。乾隆二年,当地人沿边开辟一条小路,攀援而上,开始种植。”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刀是土家人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生产先用火烧荒地,再用刀砍伐烧过的土地,广种少收,或先用刀砍荒地,将砍下的树木、草烧成灰(当地人称“木灰”)作肥料,再挖坑播种。这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土家人俗称“砍火割地”。
当地老人说,过去八面山地广人稀,开荒十分困难,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开垦出一片土地,而刀子被折断的次数又不少。因此,人们便以开垦出一片耕地所折断的刀子数量或用多少人、多少把刀来命名地名。于是,就有了三把刀、六把刀、七把刀、九把刀等奇怪的“刀”字地名。它们是记录原始生产方式的地名的化石。
乾隆二年至今,八面山顶以农牧业为主。山顶自然环境优良,无工业污染,昼夜温差大,所产高海拔稻米、玉米、马铃薯品质优良。沈从文在《北河流域几座码头》中写道:“(八面山)地势平坦,泉水充足,产米谷佳,约有百户人家居住。”
1983年至1988年,国家对八面山草原进行大规模开发,引进优良饲草,改良山地草坡。1986年,八面山草原与湖南省邵阳市城步县南山草场经国家农业部验收,确定为南方种草养畜试点草原,被誉为“南天草原”、“南国呼伦贝尔”。当地养殖业以散养为主,所产猪、牛、羊肉品质优良。首任吉首军分区司令员、原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陈彦清将军说:“八面山是发展牛羊养殖的宝地”(李楚才《清明上河图怀念将军》)。
20世纪90年代,八面山大力发展高海拔反季节蔬菜,主要生产萝卜、白菜、西红柿、胡萝卜等高海拔反季节蔬菜,产品远销省内外。
近年来,当地政府充分利用八面山休闲避暑、户外运动、自然景观等优势,加大八面山旅游产业开发力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八面山顶上涌现出一些与旅游相关的小地名,如潘家营休闲山庄、晒衣岩帐篷营地、老东帐篷营地、云上小舍、开云山庄、好有来农庄、房车营地、云雾山庄、星云居睡美人帐篷酒店、悬崖酒店等。这些新地名记录着八面山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洞”字地名体现了八面山独特的高山喀斯特地貌。洞穴地名众多,是八面山顶地名群的又一显著特征。据地质学家考证,2.54亿年前,八面山还是一片海洋,在中生代构造变动中逐渐隆升为高山,经过千万年的雨水、溪水侵蚀,形成了山顶有洞穴、山腰有洞穴、山脚有洞穴的高山喀斯特地貌特征。八面山洞穴数量目前尚无定论,民间传说八面山顶有108个洞穴。《龙山县志》(2012):“山(八面山)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山上有洞穴130多个,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 “铁血硝烟”:山腰(八面山)上有大小洞穴32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有燕子洞、零风洞、高王洞等洞穴。
燕子洞是湘鄂渝交界地区最著名的溶洞。燕子洞位于子胜桥村八面山东南绝壁上,四个洞口在绝壁上呈直线排列,洞口间距约20米,洞口距山顶10至50米不等,洞口下方为陡峭的岩壁。山脚下为原长潭乡曹家坡村。从曹家坡上可见燕子洞,从山顶北面有一条与洞口平行的窄道可进入第一洞。第一、二、三、四洞相通,从第二洞进入第三洞最为险峻。
关于燕子的名字有几种理论,但所有这些都与燕子有关。当地人还说,燕子洞里有燕子巢,这是燕子活着的地方,所以它被命名为燕子洞穴。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in "Iron Blood and Gunpowder Smoke", after the Yankolo meeting, Tuo Gongting returned to Xiushan, Youyang and other places to gather troops, Chen Zixian sent people to Yuanling, Dayong and Yongshun to contact his old subordinates and personally went to Liye to supervise the battle, Qu Minsheng, Shi Xingzhou and Qu Boping were responsible for organizing troops in Longshan County. Qu Boping's troops were stationed in Liye. Shi Xingzhou focused on the defense of Bamian Mountain, built fortifications based on the natural dangers of Bamian Mountain, and rushed a large number of weapons and ammunition and firewood, rice, oil and salt materials to the mountain and stored them in Yanzidong. 1950年1月10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47军团从朗山县出发,并通过卢塔,Xiche和Longtou向Liye前进,并在第二天占领了Liye,占领了更多的人。带领他的部队回到了他的家乡 - 龙山县(Longshan County)的家乡镇(即劳申镇)。 18日上午5点,发起了一般的进攻,小米,小米人,Ximei Gorge Rock嘴,最后被俘虏了“ Longshan County Annals”(1985年):1月18日,PLA从Dayanmen,Yanzidong和Ximei Greath groust andy groust andy groust andan grounty groust andan grounty grounty and and grounty。 ,抓住一个广播电台,三个电话和数万公斤的食物。”
在攻击扬齐洞穴的战斗中,两名PLA士兵去世,一位名叫Liu的领导人和一名士兵,他们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Yanzi Cave下被埋葬在Caojiapo。在攻击扬齐洞穴时,并纪念革命的烈士。
Zisheng Bridge是Bamianshan的最奇特的桥梁洞穴,沿着Bamianshan的Y049乡镇沿着Y049的乡镇,有一个巨大的Tiankeng,直径为80米,大约是山上的桥梁。桥梁宽度约为18米,桥梁两端都覆盖着灌木丛,而风景在不同的季节中有所不同。在天肯北侧的石墙上的山洞。 您可以通过桥梁沿着塔安肯的左侧走大约100米的桥梁来进入它。成一个,这是非常独特的。
Bamian Mountain的洞穴(无论是著名的还是未命名的),这是一个探索和旅行的好地方,在2022年8月3日,Zhangjiajie Mountain Rescue团队在Bamian Mountain中探索了一个未命名的洞穴,并发现了大型哺乳动物的宠儿。三个巨大的熊猫个人表明,在古代,巴姆安山是巨型熊猫的天堂。
(以上图片是由周金比亚(Zhou Jinbiao)等人拍摄的)
自然的名字反映了Bamian山顶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许多地形名称,带有“ ping”的地形名称,并带有“ wan”,“ tang”,“ tan”,“ tan”和“ shui”的名称,作为巴姆安山上的普通名称,这是六个山上的名字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tianping,hetaoping,wujiaping,suiluping and tiantanging以及九个水文位置,包括lutangwan,malutang,tiantang,Qingyutang,dayutan,houpuwan,jiucaitang,yutangang,Yutangwan和Yiwanshui(村庄),这不是一个友好的春天,但它是一个不好的事。 这种地点名称完全反映了巴曼山高山露台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以及带有高山和高水的巴姆安山的水文特征,还反映了人们选择生活在“ ping”和“用水”中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规则。
在巴姆安山的顶部有动物的名字。水很深,即使在严重的干旱中也不会干燥。
Bamianshan的顶部的植物名称包括核桃露台,木兰湾和Jiucaitang。 Bamianshan的顶部,木兰,Galla Chinensis和Galla Chinensis产生的甲壳虫是一种落叶的小树或灌木,分为两个类别。 Bamianshan上有许多狂野的galla肉,它们与山脚下的Galla Chinensis在秋季的叶子上变黄过去,山山山(Bamishan Mountain)的高耸的植被和良好的植被严重摧毁了该地区。
在巴姆安山(Bamian Mountain)的顶部,有许多名为“ Yan”的地方,包括Rentou Rock,Xiaoyanmen,Dayanmen,Shuche Rock嘴,Ximeixia Rock的嘴和贝兹·洛克(Beizi Rock)。
Rentou Rock,Xiaoyanmen和Dayanmen位于Bamian Mountain的顶部的Yunding村庄,Rentou Rock被命名为“ Rentou Rock”。在Bamian山的顶部,它们是两个巨大的岩石墙,在Bamian山的顶部陡峭地站着。
Shuche Rock Passage和Ximeixia Rock Passage位于Bamian山北部的东部,分别属于Yunding村和Tiantang Rock Passage和Ximeixia Rock Passage。山的脚是“ shuche”和“ ximeixia”,是“ shu”的汉字。它的科学名称是Hainan Qili Shen。
在巴姆安山的顶部有两个气象位的名字,Yunshan和Qingtianping,反映了Bamian Mountain的两个明显的气象特征。一排被竹子和杉树遮住的房屋,就像悬挂的墙壁绘画一样,鸡和狗的声音都在天空中。
贝兹·洛克(Bamizi Rock)是贝达山(Bamizi Rock)的最神奇的景点。它被命名为贝兹·洛克(Beizi Rock),就像一个充满爱意的母亲背着她的背上,贝兹·洛克(Beizi Rock)是tujia祖先“ Yongni”的化身。重庆和古兴(Guizhou)。 过去,有一座石头桥从蒂安塔(Tiantang)村庄的一侧连接起来,而古老的寺庙可以通过石拱桥到达,旁边有一个春天。 1979年,石拱桥被炸毁,以防止信徒在贝兹岩中喝“圣水”。
(第一个实例:Li Menghe;第二例:Li Hanlu;第三个实例:Peng Ye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