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招商引资工作调查与分析: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白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项目,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支撑。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抢抓西部大开发、苏陕合作、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等历史性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行动,大力发展“回头鹅经济”,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做大做强,取得良好成效。2019年、2021年,该县分别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利用外资先进单位”。
(一)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引进投资项目717个,到位资金289.6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五年来,共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60个,新建成投产项目60个。其中,第一产业项目328个,引进资金95.5亿元;第二产业项目194个,引进资金115.3亿元;第三产业项目195个,引进资金78.8亿元。 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35个,投资5000万至1亿元项目60个,投资2000万至5000万元项目319个,投资2000万元以下项目303个。2021年,共引进投资项目243个,总投资76.6亿元。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6个,投资5000万至1亿元项目10个,投资2000万至5000万元项目124个,投资2000万元以下项目103个。“十三五”期间,引进和利用外资650万美元;2021年,引进和利用外资360万美元。 索悦户外、巨创照明、友利电子、艺成服饰、磐盛源毛绒玩具、核防护服生产、红石绿色能源光伏组件、年产400吨二烯烃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河街棚户区综合改造开发、纱帽山体育休闲生态园、秦楚仓储物流园、木瓜产业研发中心、宝石小镇等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年产5万吨金属复合材料加工生产线、上海御舒高端家居服饰“总部+社区工厂”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洽谈项目签约率、签约项目实施率、项目资金到位率连年提高,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为全县创先争优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深化合作开放。立足当地优势资源,持续加大对白河木瓜制品、春岩茶、绿松石、大理石等特色农产品和优势资源的宣传推介。组织参加出境节庆活动50余场、专场招商会25场,组织小团队赴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上门招商。继续深化与中核集团、江苏溧阳、西咸新区、高陵区等支持协作单位和地区的合作与协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导白河在国外成功创业的人才回国创业。 通过各类商贸节庆平台招商、领袖招商、小团队招商、网络招商、商协会招商等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宣传推介了百合,结交了一批客商朋友,达成了一批项目意向洽谈,签约落地了一批优质项目,拓展了开放招商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百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县级统筹协调,突出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实行县级领导带头招商、乡镇、部门合力招商。制定出台《白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白河县全国创业就业扶持措施》《白河县优化改善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等配套文件,设立招商引资单项奖,设立金融信用担保贷款、还贷流动资金,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行产业链领头人制,将招商引资重要项目拆成8条链条,以县级领导为链条领头人,重点部门为成员单位,成立专门工作组协调服务、促进发展。 切实优化环境保护,严厉查处和打击破坏建设和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不断提高投资者满意度和投资项目合同履行率、开工率、投产率。
(四)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始终坚持循环发展和富民强县主题,通过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姜黄、浅皮木瓜、生态养殖、新材料、清洁能源、石材产业、白河茶、农旅康养等八大产业建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先后引进陕西永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永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素秦嘉宏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姜黄种植—皂素加工—双烯生产—杏鲍菇栽培—碳基营养肥”全产业链闭环发展,通过三家企业的紧密配合,真正实现了姜黄资源的综合利用,走出了一条节能减排、减碳增效的绿色循环发展新路; 2021年引进台资企业陕西凌康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白河滑皮木瓜研发,将木瓜皮、果肉、木瓜籽、果渣“吃起来榨出来”,生产木瓜啤酒、木瓜茶、木瓜酵素、木瓜精油、木瓜足浴粉等系列产品;2022年引进福建新冠集团整合白河赛璐石、庆源石、德隆石、安杰圣奇石业公司,成立白河新矿投环保石业有限公司,加快白河青石产业整合、抱团发展。茶产业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吸引了一大批像格峰春燕这样的茶叶企业入驻,开发了绿茶、白茶、红茶、茯茶、花茶等一系列新产品。 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茶园面积达8万亩,帮助广大群众以茶致富、以茶兴业,充分发挥天宝园区生态旅游、康养等多种功能,将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农业旅游康养田园综合体,成为我县康养、生态旅游、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标杆。
2. 困难
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虽然攻坚克难、取得显著成效,但客观上由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招商引资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不一。全县大多数部门、乡镇能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不动摇,但一些单位仍有观望思想,被动疏忽。特别是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民经济下滑,招商引资工作波动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少数部门、少数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招商引资项目积极性不高,招商引资“上热下冷”现象抬头,全力招商引资、全心服务的氛围不浓。二是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我县区位条件差,招商引资项目选址难度大,工业园区承载能力有限,影响客商投资意愿和动力。 县域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新入驻企业和新引资项目抵押担保普遍不足,难以获得信贷支持。“亲商、保商、扶商”氛围不浓,一些部门职能权利意识强、服务意识不强,承诺事项不及时兑现问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重点放在招商上,招商后主动跟进的后续服务跟不上。三是招商效率有待提高。目前我县招商工作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现有的招商渠道多是客户、亲朋好友或上门的外商。少数部门捕捉招商信息意识不强,存在观望心态,招商成功率不高。真正用心用情招商、思考招商、研究招商的招商人员不够。四是招商地条件差。 我县是安康乃至陕西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县域之一。境内多大山、深谷,土地零散,很难找到百亩以上的连续平整土地,而且稍微平整的土地要么是耕地,要么是基本农田,基本没有“成熟土地”可供利用,与关中平原、岳河流域等全国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没法比。加之土地、林地指标有限,审批手续复杂、周期长、成本高,招商项目选址难、土地保障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五是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存在。白河是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6万人,留守家中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 该县新建的社区工厂技术含量低,受市场订单影响,开出的工资不高,招工困难。
三、对策建议
招商引资是白河实现新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根本选择。当前,白河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动能转换窗口期、重大任务突破期“三个阶段”的交汇期,区位劣势正在改变,生态环境良好、特色产品、原生态旅游资源等优势得到有效释放。外商看好白河未来发展态势。县情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我们不仅要稳步做大做强现有产业,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吸引外资来我县投资创业。
(一)凝聚思想共识,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优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重大突破,以高水平招商引资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树立“招商靠能力、看英雄”的鲜明定位,谁能招到客商、引来项目、引来资金、引来人才,谁能最大程度聚集发展要素,谁就是白河英雄”,充分发挥县招商部门、产业园区和各职能部门“主力军”作用,在做好部门招商、政府招商的前提下,加强对市场主体和社会的招商,进一步加大企业招商、商务招商、节庆招商力度,积极组织开展“领队招商”“小团队招商”,灵活多样地举办各类推介会、洽谈会,多想招商、多下功夫,多措并举,积极营造“人人跑招商、人人抢招商”的良好氛围。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更新招商专题片、制作招商PPT、建立“白河招商”微信公众号、参加外商招商活动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宣传解读白河独特资源、交通区位、发展前景、重点项目、政策支持、后续服务等,让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关注白河、了解白河、投资白河。
(二)加强策划包装,提升招商项目质量。项目是招商引资的载体,项目是否可行,直接影响招商引资质量和企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县“十四五”发展规划,突出“八大产业”,加强县级统筹和县镇企业三级联动,多“走下去”“走出去”,多与龙头企业、商会、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合作,高起点、高水平做好招商项目的研究、认定、筛选工作,确保招商引资的重点和方向符合发展实际,最大限度避免盲目策划、项目随意布局。 充分发挥链式领头人制推进机制作用,实行专班子或委托专业团队,充分发掘可开发的招商资源,充分利用产业配套和投资环境优势,紧盯龙头企业和产业链缺失环节,从资源整合、品牌打造、产业链延伸、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等入手,集中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资金流向趋势和产业转移动态,深入调研论证,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科学精准定位,精心策划包装,努力打造一批潜力大、优势大、吸引力强的优质项目。同时,要切实加强招商队伍建设,用懂招商、善管理、会策划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充实招商队伍,不断提高项目策划、包装、推介水平,确保项目启动质量和效果,努力提高项目签约率和实施效益。
(三)强化要素保障,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成败关键在投资环境好坏,核心在突破用地、融资、人才等瓶颈制约。要严格落实“144520”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继续落实县级领导挂牌督办重点招商项目制度,修订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好先行先试、代理督办、限时完成、跟踪服务等机制,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和协调力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具体困难。要切实解决用地问题。将招商引资项目用地布局和规模统一纳入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加大已批未供、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加大城镇新村(社区)周边、道路沿线等可利用土地收储力度。 用好增量土地,盘活存量土地,统筹安排、优先保障,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标准土地”。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查时限,开辟招商引资项目土地审批“绿色通道”,实现“立即办理、快审快批”,确保项目依法落地。探索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移、租转结合、灵活出让等方式,引导企业项目入驻产业园区和标准化厂房,促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要统筹解决融资难题。建立完善政府、银企定期沟通、磋商合作制度,充分发挥金融信用担保、小额信贷、还贷周转金等融资渠道作用,让更多企业能借到钱、会借会贷; 支持银行创新信用、资产、订单、银行保函等保证抵押贷款方式,尽可能降低贷款门槛,缩短审批时间,加快贷款发放,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服务产品,全力支持重点投资项目建设;按照企业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加强报送衔接,争取获得各类专项资金,重点筛选支持主业突出、产品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有成长性的高新技术、行业龙头、新兴产业企业作为上市后备企业,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
要支持解决人才问题。一方面,要坚持招商引资与引才并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多元化引进方式,切实解决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在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着力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对接合作,特别是对有利于做大做强“八大产业”、凸显农林产品特色的专家或科技型、专业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要特别关注、大力引进,努力营造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 另一方面,要支持县级职教中心加强与省内外职教学校、知名企业的对接,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等方式,为初高中毕业生和未升入高等院校的中青年劳动者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本土人才和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不断培养壮大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和“创业创新人才”队伍。三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严厉查处和打击破坏建设和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坚决守法、严格执法、依法惩处违法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服务环境。 严格兑现承诺的服务,政府的惠企政策要落实到位,真正树立“亲商、重商、保商、助商”的良好氛围,提升开放合作良好形象,增强客商投资创业的吸引力。
(四)严格实施目标管理,提升招商引资实效。以“你赚钱,我发展”为原则,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跟踪服务和过程管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坚持“宁可有而不可有”,增强优质项目意识,严把招商引资企业准入关,严格限制发展潜力不足、环境污染大、资源浪费大的项目,全力引进一批支撑功能强、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认真落实跟踪督导制度,促进意向项目洽谈、洽谈项目签约、签约项目开工、开工项目建设、建设项目投产、投产项目见效。 尤其要重点做好土地供应后项目早开工、开工后推进建设、施工中保证进度等关键节点的督导,实现招商工作环环相扣、层层跟进,确保项目按期建成投产。探索建立招商项目退出机制,在项目签约时约定定金、违约金或明确投资规模、建设进度等约束性条款。如未在合同约定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投资规模和进度,政府或招商部门可单方解除合同,从而保证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完成率,切实提高招商实效。
(五)充分发挥统战优势,助力招商引资工作上台阶。发挥统战人才、智力、人脉广的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深化县级领导交朋友机制,继续落实县级领导带队帮扶全县90户非公有制企业,定期走访帮扶企业,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困难,热情鼓励招商企业发展。积极争取成立白河县统战事务服务中心,赋予招商引资职能,选派懂经济、善于协调的干部组成招商队伍,定期外出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工商联下属商会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成立白河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等外商会,充分利用白河各地人脉资源,用家乡腔、家乡情招商引资,助力家乡发展。 注重及时将本地人才发展为统战对象,引导本地人才自愿回乡创业、回馈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