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盐源:小花椒如何滋养大产业,绘就乡村振兴蓝图?
热闹的辣椒交易市场。摄影:王磊
热闹的辣椒交易市场。摄影:王磊
中新社凉山7月20日电 题:四川盐源:“小辣椒”滋养大产业,“辣香”中绘乡村振兴蓝图
作者:岳逸桐 齐昱婷
隆隆的机器声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东顺花椒专业合作社新建的厂房里传来。新从河北购置的吹式比重分选机正在高效运转,将大量花椒的壳和籽分离开来。很快,这些加工好的“盐源花椒”将销往重庆、湖南、云南等省(市)。望着这一幕,站在一旁的合作社理事长刘来贵脸上掩不住笑容。
一颗颗饱满的花椒点缀在枝头。摄影:王雷
盐源县东顺花椒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合作社现有社员200余人,“盐源花椒”种植面积已达4800余亩。近年来,合作社年收入达500多万元,社员年均收入超过5万元。“这几年,盐源花椒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也加大投入,购置了先进设备,拓展了销售渠道,相信合作社今年也能有不错的收益。”刘来贵满怀信心地说。
东顺花椒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只是盐源县花椒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缩影。目前,盐源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82万亩,年产鲜花椒6万吨,综合产值20亿元,花椒农户通过种植花椒实现人均年收入7000多元。发展花椒种植、生产、销售的合作社已达106家。由“小花椒”孕育的大产业,正帮助当地群众加速致富之路。
盐源县东顺花椒专业合作社,新购置的设备正在高效运转。 王雷 摄
7月正是盐源花椒收获的季节。农田里,枝繁叶茂的花椒树夺目靓丽,一簇簇红彤彤的花椒密密麻麻装点枝头,辛辣香气扑鼻而来。头戴遮阳帽的村民们敏捷地采摘着花椒,装进背包,忙碌的身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润岩镇龙口河村31岁的马曲儿,从自家的辣椒树上摘完辣椒后,就到村里一家辣椒种植大户的辣椒地里打工,每摘一公斤辣椒能得到3元钱的报酬。一天下来,这个彝族妇女能挣200多元。“我种的辣椒卖了,再当个采摘工,一年能挣五六万元。”马曲儿笑容纯朴地说。“家乡的辣椒产业发展得不错,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每年此时,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涌向盐源,收购新鲜花椒,销往全国各地。盐源县“两省三县花椒交易市场”一派繁忙景象。客商手持花椒试吃枪,在花椒农户摊位前来回穿梭,收购品质最好的花椒。市场内,询问、叫卖、讨价还价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据悉,每年6月底至9月底,“盐源花椒”迎来交易高峰期,市场干花椒日交易量可达20万公斤。
成都商贩兰敬居连续32年收购盐源花椒,年均收购量在40万公斤左右。“盐源花椒麻度高、产量大、品质好,畅销全国,销量有保障。”兰敬居把花椒取样枪戳进装满花椒的蛇皮袋里,再把花椒倒到手里仔细观察。“每年临近花椒收获季,都会有很多客户来找我订花椒,今年有个北京老板要买20万公斤,我得精挑细选。”兰敬居说。
近年来,盐源县大力发展花椒产业,还于今年7月17日至19日举办了2021四川花(果)生态旅游节暨盐源县首届花椒节,通过行业研讨会、农产品展览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推介“盐源花椒”,旨在提高“盐源花椒”品牌知名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辣椒田里,工人们正在熟练地采摘辣椒。 王雷 摄
“希望通过举办花椒节,让更多人知道‘盐源花椒’好,我们种的花椒能卖到更多地方。”润岩镇龙口河村花椒种植大户沙日罗对未来充满期待。这位46岁的彝族大叔“雄心勃勃”地说:“现在我种了109亩花椒,一年毛收入能上50万元。未来,我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成立合作社,帮助老乡一起致富。”
一幅以花椒为“笔墨”绘制的增收蓝图,正在大凉山深处的盐源县徐徐展开,乡村振兴的“盐源蓝图”逐渐成型。
盐源县委书记、县长尹江涛表示,下一步,盐源将研究制定“盐源胡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开展“盐源胡椒”国家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建设,推动“盐源胡椒”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力争5年内把“盐源胡椒”打造成又一张靓丽的地方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