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兴文: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气象

兴文县九寺镇,人们采摘方笋。

宜宾兴文介绍_宜宾兴文旅游特色_宜宾兴文旅游景点

兴文县光明新城鸟瞰图。

宜宾市兴文县位于川、渝、云、贵四省交界处。 是全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革命老区县。 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机遇重叠的新形势,兴文立足实际,准确把握“产业强县、产业兴县、文化旅游”的理念。 “富县”总体思路,积极融入和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人民幸福的美丽苗乡,苗乡大地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新造型。

□沉勇(兴文县委宣传部供图)

“现代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

走进位于兴文经济开发区的宜宾阳光陶瓷有限公司,工人们神情专注、忙碌。 在大家的密切配合下,一堆不起眼的粘土经过成型、定型、修边、烧制、上釉5个工序70多个步骤,才完成了一件件精美的瓷器。

宜宾兴文旅游景点_宜宾兴文介绍_宜宾兴文旅游特色

“这批酒瓶订单完成后,马上就会下一批酒瓶订单。” 公司负责人杨天华原本在景德镇开了一家陶瓷公司,专门为川南知名白酒企业提供陶瓷酒瓶、酒坛。 后来,杨天华在考察中发现,兴文位于中国白酒金三角的几何中心。 在这里生产和销售瓷器产品将大大降低运输成本。 再加上兴文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还有能源、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他决定将公司落户兴文。 公司自今年7月正式投产以来,订单不断,急需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兴文矿产、旅游、文化、生态等资源丰富。 有少数民族地区县、革命老区县等政策优势支持。 是投资兴业的热点地区。 兴文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产业承载平台,实行“一企一工作组”工作机制,为入驻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提供“妈妈式”跟踪服务和“一站式”代理服务区。 工作组定期深入企业寻找服务项目,协调解决疑难问题,为企业建设、生产、发展提供良好服务。 兴文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入驻企业79家,201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 其中,“十三五”期间共签约项目27个,协议投资34.7亿元,工业总产值104.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

目前,兴文正处于工业化初期。 针对其工业总量小、企业少、加工弱等缺点,提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和链条。 兴文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石材产业、旅游陶瓷及酒类陶瓷包装、竹材深加工、富硒绿色安全食品四大产业集群。

目前,竹产业园1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正在加快建设。 在江西国盛竹吸管、竹西餐具等竹深加工项目带动下,竹产业园将吸引30余家企业入驻。 总投资24.4亿元、8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的安全食品产业园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此外,兴文设立了10亿元安全食品产业扶持基金,以康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主导,推动兴文笋、乌骨鸡、猕猴桃、富硒大米等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大早手,打造以四川为主、辐射西南地区的富硒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基地。

着力构建“3+6”增长产业体系

连日来,在博望山镇水路坝社区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十几名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批量投放了鱼虾苗。 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养殖技术规范,确保养殖标准化、生态化。 水路坝社区村以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打造集观光、休闲、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为提高耕地有效利用率,该村计划在片区发展稻田渔业生态养殖,发展稻田鱼1800亩,稻田虾200亩。 投产后,年产优质鲤鱼、鲫鱼175吨,优质小龙虾37.5吨。

这只是兴文落实“产业兴县”总体思路的一个缩影。 兴文曾是省级贫困县。 2014年,通过精准识别,全县共识别贫困村5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4万户,贫困人口5.4万人。 贫困发生率为12.7%。 在决胜脱贫攻坚之路上,兴文县立足“一低五高”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帮扶和产业培育,脱贫攻坚成效显着。 2019年,省政府批准兴文县退出贫困县名单。 并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产业方面,各乡镇结合地貌、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乌骨鸡、毛竹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宜宾兴文旅游景点_宜宾兴文介绍_宜宾兴文旅游特色

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兴文立足脱贫攻坚产业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做规模、提质量、创名牌”,同时保持粮食面积占地60万亩,年出栏生猪100万头。 在此基础上,重点支持毛竹、蚕桑、水稻、鱼虾、酿造专用粮四类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做大做强肉牛、山乌鸡、特色水产品三大优势产业,推动农业企业与成渝地区合作。 与地方深度对接,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终端销售市场。

当前,兴文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机遇期、窗口期。 具有成渝地区向南开放前沿、中国白酒金三角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 围绕区位优势规划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地实施。 “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改造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文化旅游、特色餐饮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页岩气综合开发利用、林竹制品精深加工、富硒绿色安全食品、特色水产品、数字经济、东藏酒业六大新兴产业形成“3+6”增长型产业体系,以产业进步为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致力于富民强县

石海镇宏宇社区村4000多亩柑橘变红了! 两个月的采摘期间,每个周末都可以游览温石海,品尝石聚古地的红军餐,体验柑橘采摘的乐趣,成为游客不错的选择。 红宇社区村200余户果农的柑橘产值约1300万元,而且在家门口就可以销售。 这得益于长期的人气和商业势头。

兴文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2019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试点。 全县共查明文化资源4类90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 旅游资源1003个。 其中优秀397人。 目前,全县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5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7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级、省级旅游景区4个。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十三五”期间,兴文把“全域旅游”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开发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要素取得显著成效。 兴文通过举办苗花山节、西域民歌大赛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 乡镇、村(社区)依托自然、文化、产业、赛事等载体,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提升兴文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全区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兴文正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全域旅游”战略,擦亮“天下奇观”金字招牌,以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为契机,建设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景观提升,完善客运体系,坚持“景观为形,文化为魂” ”,推动红色文化、僰人文化、苗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共生,加强与川渝地区文化旅游项目对接合作,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确保形成6个4A级旅游景区。到2025年,全县景区景点数量增加,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1500元以上,带动全县45%以上的人口从事文化旅游相关产业,使文化旅游产业已发展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富民撑县的产业。